蔣珊等
楊本登簡介:,男,1936年出生,重慶江津人,1959年畢業于四川省榮昌畜牧獸醫學校(現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中獸醫學,中獸醫藥物學,中獸醫外科學等課程,著《中獸醫藥物學》教材,為四川省畜牧獸醫學會、四川省傳統獸醫學會會員;曾任中基教研室副主任、學校圖書館館長、中共四川畜牧獸醫學院獸醫系總支委員。
《中獸醫藥物學》1988年榮獲西南西北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1994、1995年兩次被學院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1996年被四川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等授予“四川省普通高級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工作者”1996年參與主研的“368味中藥材11種元素的測定與分析”獲四川省政府和省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被學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在古代,丹藥被認為是具有神奇效用的長生不死之藥。古老神奇的煉丹術是我國古代一種煉制丹藥的技術,煉丹常稱為“火中取寶”,我國自周秦以來就創始和應用了將藥物加溫升華的這種制藥方法,為世界各國之最早者。西元九、十世紀我國煉丹術傳入阿拉伯,十二世紀傳入歐洲。煉丹法所制成的藥物有外用和內服兩種,外用者至今還很有價值,內服則由于其毒性較大而逐漸被淘汰。
煉丹術成書于秦漢之際,最古本的本草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將五金、三黃、乒石等40多味藥物分別列為上、中、下三品,指出其分等級的標準是:“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或許我們都曾對煉丹充滿了奇思妙想,對于丹藥人們大多是在古裝電視劇里面聽說過,卻并未真正接觸。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中獸醫退休老教師楊本登副教授將煉丹之術帶進中獸醫教學課堂,并且一屆一屆延續傳承下去。楊本登老師已經退休十六年了,鶴發童顏的他已七十八歲,同學們還經常看見他漫步在校園的曲徑里,或活躍在校內的門球場,或在中藥標本室,或在指導同學們煉丹制藥……每當我們看見楊老師,腦海中就浮現出心中獸醫的滄海桑田。
楊本登教師從事中獸醫教學科研工作四十載,學知識、教學生、搞研究、著書立說,把自己和中獸醫事業融為一體,一輩子致力于中獸醫事業、青春年華奉獻給中獸醫,一批又一批的學子領會著他的諄諄教誨,吸取中獸醫乳汁,成長成才,培養了像謝慧勝、劉娟、朱兆榮等一大批中獸醫才子,他選擇了中獸醫,就選擇了不斷地努力,也就選擇了默默的為中獸醫事業的奉獻。
1 立志成才 為革命而讀書
楊本登1936年出生在原四川省江津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家庭,家中兄弟眾多,每個人都分擔著家中的農活。他受過舊社會的苦與難,初嘗了新社會的甘與甜,立志成才,為革命而讀書。他在中學就積極向團組織靠攏,加入了中國共青團,那時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為革命做更多的事。在中學期間擔任過團支部書記,擔任過班長,他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1956年楊本登考取四川榮昌畜牧獸醫學校(現西南大學榮昌校區),進入獸醫專業學習,在校三年,他擔任過團支書、班長、團委組織委員等職務,1959年畢業留校任教,1960年由四川省農業廳保送到農業部委托河北省定縣中獸醫學校舉辦的農業部中獸醫師資訓練班第二期進修5個月,1980年被派往成都中醫學院第一期中醫基礎進修班學習5個月,對內經、傷寒論、金匱、方劑學、中醫學基礎、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溫病學進行再次系統學習。
在幾十年教學中,教授中獸醫學,中獸醫藥物學,中獸醫外科學及兼任獸醫藥理、內科、外科、診斷實驗課,不遺余力將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一屆一屆的學子。
2 醫療集經驗 煉丹更傳奇
楊老師在近四十年的中獸醫教育工作中,一邊從事臨床醫療實踐,一邊撰寫論文,著書立作,如在獸醫臨床診療活動中除為學校周邊診治畜禽疾病外,還常帶領學生到較遠的邛崍、岳池、資中、綿竹、江津、銅梁等縣診治疑難病癥,帶學生到峨眉山、青城山、四面山等名山大川采集中藥標本,參加1974年全國中等農校的《中獸醫學》教材中藥等部分章節的編寫及審定工作,參加1975年農業部委托中央獸醫藥品監察所主持編寫的《獸醫中藥規范》審定工作,撰寫的《針灸治療水牛僵筋腿療效觀察》及《豬風熱熱感冒辨證論治的體會》被《中獸醫科技資料選輯第一集》(甘肅省獸醫研究所所編,農業出版社1976年8月第一版,只限國內發行)收錄。
醫療集經驗,煉丹更傳奇,我們很多同學對楊老師的煉丹術都十分感興趣,楊老師有著多年的煉丹經驗,下面為大家揭開煉制丹藥的神秘面紗,列舉兩種丹藥的制作:
2.1紅升丹(中藥里面的丹藥分為升丹和降丹)
器材:長火、焦炭、鐵鍋、細瓷大碗一個、青磚一匹、河砂若干。
配方:水銀30 g、明礬60 g、焰硝60 g、煅石膏100 g。
制法:白礬、焰硝在研缽中研細,傾入鐵鍋中,展平,呈圓形,用鋼筆套均勻點窩。將水銀分散在小窩內,(亦可將三味藥物混勻,不見水銀星為度,攤入鍋中央)扣上細碗,碗與鍋接觸處納上桑皮紙,將石膏調水封嚴(亦可用鹽水封嚴),周圍填滿河砂至碗底為度,碗底放少許大米,壓上青磚一匹。將鍋移至火爐上,用文火燒3 h,武火煉1.5~2 h,大米變焦黑色即可,將鍋離火爐侯冷。冷卻后,小心除去河砂、石膏,將瓷碗輕輕翻起,碗內紅色升華物為“紅升”,呈黃色者“黃升”(顯示火候不及)呈紫色者(顯示火候太過),以紅升為上品,輕輕刮下裝瓶備用。兌用:可取適量紅升,配枯礬、泳片、珍珠、石膏、銀珠等藥,裝瓶備用。
功效:拔毒、祛腐、生肌。主治:瘡口緊硬,肉暗紫黑,漬后膿少,瘡口難收。
2.2九龍丹
器材:陽塵罐一個,五寸大瓷盤一個,冷水缽一個,小爐子一個,火鉗一把,細鐵絲四尺,磚一塊,支炭瓦三十五斤,杠炭十斤,木炭三斤。
配方:水銀1 g、白礬2 g、牙硝2 g、皂礬2.5 g、朱砂0.3 g、明雄0.4 g、硼砂0.5 g、鹽粒1 g、赤石脂8 g(封口用)上方水銀另色,余藥共為末,分成二等份,做成兩罐燒。
制法:一丹藥燒得好者約有30 g,差的也有6~10 g。
用途:治各種瘡痍癥。
3 執著而努力 做出成績
楊本登教授實踐眾多:參加過白針治療豬抽風癥科研實驗觀察,白針治療豬脾胃虛弱科研實驗,豬風熱感冒辨證論治的科研實驗,牛馬氣滯肺脹辨證論治,針灸治療水牛僵筋腿療效觀察的科研實驗,中藥十八反科學實驗和中藥洋金花麻醉實驗,中藥寒瀉針、消食針劑實驗。撰寫論文《針灸治療豬抽風癥的療效觀察》(1963年)、《針刺療法對豬癱瘓病例的療效觀察》(1961年)、《牛馬氣滯肺脹的辨證論治》(1963)、《豬風熱感冒的辨證論治體會》(1964年)、《針灸治療水牛僵筋腿療效觀察》(1964-1965年)等在行業雜志中發表。
楊本登老師還指導了很多前來進修的學生進修《中藥學》,我們學生也經常向老先生請教中藥與煉丹術,他非常高興的講授煉丹的技術、經驗,我們與他分享成功的快樂和每次煉丹失敗后的經驗總結。
(編輯:趙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