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士彥 張一凡
【摘 要】中韓自由貿易區實質談判最終完成。本文圍繞自貿區建設將給吉林省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闡述了吉林省的比較優勢,以及吉林省如何發揮優勢推動自貿區建設提出對策。
【關鍵詞】中韓自貿區;吉林??;優勢;對策
中韓自由貿易區實質性談判2014年11月10日最終完成。在開放水平方面,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涉及貿易總額比重超過85%。該自貿區是一個由人口超過14億的大市場構成的兩國(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區。區內廠商往往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大市場和收益,消費者則可獲得價格更低的商品,各成員經濟體的整體經濟福利都會有所增加。
1.中韓自貿區給吉林省經濟帶來的機遇
1.1對外貿易發展機遇
從東北亞三個重要經濟體中日韓貿易總量變動看,中日兩國相對出口貿易比重均存在不程度的下降,中日間“政冷經熱”似乎有轉為“政冷經冷”的趨勢。在2012年中國對日本出口比重達到17.27%,而日本對中國僅為8.74%,中國貿易出口對日本依存度顯著高于日本對中國,兩國間一旦發生更大摩擦,對中國出口貿易影響要明顯,而韓國對中國出口貿易比重顯著提高,從2000年的5.13%顯著提高到2012年的17.5%,對日本出口貿易比重則出現顯著下降,從2000年18.49%下降到2012年的11.75%,這種變化導致韓國貿易對中國依存度顯著超過日本,而這也必將進一步推升自貿區所帶來的總量經濟效應。
2005年吉林省與東北亞各國累計貿易額為24.4億美元,占吉林省貿易總額(65.2億美元)的37.4%,對東北亞各國累計進口和出口分別為12億美元和12.4億美元,分別占吉林省進出口總額的50.4%和29.5%。2011年,吉林省同東北亞各國累計貿易額達到52億美元,占全省貿易額的25%。貿易總額相比2005年增長了3.33倍,但對東北亞貿易比重卻下降了25%,可見吉林省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對吉林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具有顯著作用,但在地緣政治和國際金融危機作用下其影響呈下降之勢。中韓自貿區協定的達成無疑為吉林省提供了一個穩定發展對外貿易的絕佳機會。
1.2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開放型”和“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的戰略思維,作為內陸省份的吉林省政府也在極力落實習總書記這一講話精神,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進開放。在此趨勢下,吉林省應該把握趨勢、志存高遠,研究制定國際化戰略,目標要細化、量化到具體領域和具體產業。吉林省中韓自貿區發展的路徑選擇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要緊密聯系吉林省總體經濟發展戰略,當前吉林省經濟發展的戰略重心無疑是加快長吉圖經濟發展,長吉圖經濟發展涉及區域經濟合作、產業合作乃至沿邊經濟合作;二是研究中韓自貿區所涉及領域,如何與吉林省自有優勢產業和資源相結合;三是要充分利用我省對外經濟發展經濟戰略中的“先行先試”政策,積極開創條件,提出可操作的建設性思路。
2.吉林省在中韓自貿區建設中的比較優勢
2.1吉林省地理優勢
中國東北地區國家級戰略規劃的長吉圖(長春-吉林-圖們),其城市邊境與朝鮮、中國、俄羅斯三國接壤?,q春正在開發朝鮮羅津港4-6號碼頭,并獲得了50年使用權,憑借對大型港口清津港的開發權,可以將吉林省建設成為進入東海的灘頭陣地。吉林省是距東北亞中心港釜山港最近的地區,也是離日本最近的地區,還可通過陸路與韓國相連,并且臨近俄羅斯及蒙古等國家。
在與韓國開展合作方面,吉林省具有任何地區無法比擬的地理優勢,其與朝鮮半島接壤的邊境線最長。韓國政府高度重視歐亞倡議和朝鮮半島統一問題,強烈關注在圖們江一代,通過與中國、俄羅斯的陸路連接,以確保物流暢通的問題。俄羅斯也持續關注著對遠東亞地區的開發和向中國、韓國出口的相關資源問題。日本也一直期望與朝鮮的關系正?;?,并由此進入大陸地區。
2.2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
長吉圖是把吉林省最具潛力的開放優勢與最有能量的經濟增長優勢、最具魅力的資源優勢相疊加,將成為吉林省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頭號品牌,實現全面振興的關鍵王牌,必將對全省未來發展產生長遠影響,對推動中韓自貿區的建設有重要意義。長吉圖項目是中國中央政府提出的國家規劃之一,以長春為前沿陣地,將吉林、圖們、圖們江流域作為東北振興核心軸,建設成東北亞的樞紐。長春市還是中國產業發展的中心城市,擁有汽車、巴士、火車的最大生產基地、電影及動漫產業基地、光電子及IT產業基地、生物工程及農業生產基地。長春市還擁有大量的優秀人才庫,擁有32所綜合大學、102家教育研究機構、33萬名在校大學生、15萬名理工科在校生、豐富的韓國語人才庫,是韓語專業人員及年輕朝鮮族學生的聚集地。預計中國圖們江流域經濟帶-長吉圖(長春-吉林-圖們江)開發開放先導區與韓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將會擴大,從而推動吉林省中韓自貿區的開發和建設。
3.構建吉林省中韓自貿區的對策與建議
3.1中韓產業合作
吉林省與韓國可以在農業、IT技術、汽車制鐵、能源、生產加工、物流、旅游七大產業領域開展合作。通過中韓產業合作可以確保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等韓國政府機構的支持,可獲取韓國 IT融合技術協會、韓國產業融合協會等各產業協會,以及韓國現代汽車、浦項制鐵等的龍頭企業的大規模資源。
中韓政府機構攜手合作,成立中韓產業融合研究院,將韓國的ICT技術和吉林省地域的產業特點相融合,實現中韓ICT基礎設施一體化。通過搭建中韓統一的物流體系,可降低吉林省與韓國合作的風險,且具備足夠實力引領未來價值產業。有利于引進韓國先進的ICT技術、資訊、韓流、科學技術、工業等多方面資源,從而實現中韓兩國各產業合作,帶動東北亞地區經濟貿易。
3.2培養連接中韓產業的橋梁人才
通過加強中韓兩國大學間的交流與合作,開設橋梁人才培養課程,大力培養精通中韓兩國語言和文化的專業人才群,以及各產業領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國際化人才,緩解中國國內的韓語人才供不應求與韓國國內面臨的中文人才危機現象,促進中韓兩國產業合作及經濟的共同發展。
3.3 ICT產業基礎設施
FTA時代,中韓兩國經濟合作領域會不斷擴大,ICT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成為中韓合作的主要發展方向。中韓產業園修建渠道,通過這些渠道,將韓國的先進產品、文化、技術等資源不斷地引進中國,并將這些資源作為城市發展動力,借此推動吉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金榮基.中韓貿易的回顧與展望,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2]匡增杰.中日韓自貿區的貿易效應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2014.
[3]聶聆,李三妹.中日、中韓服務貿易關系—基于互補性與競爭性的研究,延邊大學學報,2014.1.
[4]張立巍,裴子英.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對吉林省工業結構的優化研究,企業經濟,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