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翠華
【摘要】文章通過筆者的實際工作總結,介紹了城市綠道的概念及功能,提出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則及方法,探討觀賞草在城市綠道中的應用及建設節約型綠道景觀,旨在為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城市綠道;植物配置;觀賞草應用
綠道作為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快綠道景觀建設是宜居城市發展的趨勢。城市綠道主要以綠化為特征,主要供市民休閑游憩、運動健身,集合了環保、運動、休閑、旅游、教育等多種功能。因此,做好城市綠道植物配置工作,對提高城市的整體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城市綠道植物配置原則及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城市綠道的概念和功能屬性
綠道(Greenway)是包含線性元素的綠色土地網絡,是具有生態、游憩、文化、審美等多功能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開敞空間。查理斯.萊托(Charles?Little)在《美國的綠道》(Greenway?for?American)一書中將綠道定義為: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游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該定義包含了5點內涵:①綠道的空間結構是線性的;②連接是綠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綠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態、文化、社會和審美功能;④綠道是可持續的,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⑤綠道是一個完整線性系統的特定空間戰略。一般城市中的林蔭大道,公園道及兩側建有步行系統的休閑性城市道路都屬于綠道。
綠道系統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非機動車道路和生態停車場、碼頭、綜合服務區、休憩場所、旅游商店等配套設施和綠化帶構成,集旅游、休閑、運動、環保功能于一體,能將生態保護、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完美結合,完全不占用建設用地指標,符合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要求。具體的功能屬性如下:
(1)環境效益。綠道是保護和加強自然景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緩沖帶的方式隔絕噪音,同時保護了水、土壤等資源以及多種生物的棲息環境。在許多城市,通過鼓勵使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使物質環境得到改善。通過廊道的限定作用,使許多珍貴的自然和文化資源被保存下來而重新展現其魅力。
(2)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游憩場所。由于線形活動需求的增加,使得整個城市成為一個戶外體育場,使居民能夠在活動中較多地通過城市綠道,同時綠帶的邊緣效應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游憩場所。如在威斯康星州的戶外游憩資源規劃中,詳細地規劃了歷史遺產廊道、自然河流廊道、城市開放空間廊道和具有發展潛力的游憩廊道,構建了城市的“綠網體系”。
(3)增進公眾健康。通過健康步道和自行車專用道開辟晨練及短時、短途鍛煉場所,增進居民健康,同時形成戶外交流場所。
2?城市綠道植物配置
2.1?景觀配置
在綠道的景觀設計中,要注意綠帶設計與周圍人造景觀相諧調,體現綠帶韻律節奏、秩序井然之美。而綠化種植景觀形成喬、灌、草,高、中、低,層次性、多樣性的特點;片植與叢植相結合,綠化和彩化相結合使植物景觀活潑,打破傳統的城市道路等距種植的呆板性和色彩單調性。對林帶的林緣線和林冠線處理,要注意形成流暢的曲線,每隔30~50m保留透景線,降低綠帶的封閉度,并使建筑街景藝術得到體現,營造宜人的通行空間。
2.2?生態配置
城市綠道設計,一般在景觀上都包括遠山丘、村落、城市建筑、天空和青翠綠地,有多種景觀層次、多樣的空間感和豐富的景觀體驗,把人對自然的友好經驗注入設計,加深了景觀文化內涵。綠道植物配置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通過保留已有的自然生境、保留殘存在城市里的各種自然或近自然環境,將城市尚未被徹底水泥化的灰色地域,力爭恢復到無需人為管理的自然狀態,發揮綠道在割裂空間中的連接功能,使“自然生態景觀”和“模擬自然的人造生態景觀”形成有機的整體。
2.3?功能配置
由于綠道綠化與地方風貌、歷史、人文特點相呼應,植物配置上綜合考慮了各地城市的環境結構、地方歷史文化及城市發展精神風貌,其景觀性充分發揮了綠道的社會文化功能。
綠道植物配置要以人為本,仔細分析當地城市居民觀光、生活的特點,組織人性化室外空間。綠道的景觀綠帶要注意車行觀賞特點,將交通的流動性和景觀的連續性結合起來,以“人造生態景觀”為特征,綠化植物選擇體現“多、眾”植物選擇在生態要求基礎上,體現多樣性和群眾喜聞樂見性,并充分發揮自然生境之美,以方便成為現代人休閑娛樂、調節身心的重要場所。
3?觀賞草在城市綠道中的應用
3.1觀賞草的特點
觀賞草是以形態、顏色、質地等為觀賞特點的草本植物的統稱,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燈心草科、香蒲科、天南星科等。觀賞草的一些習性、特點決定了其在搭配應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城市綠道應用中需要根據觀賞草的習性、特點進行配置,才能既有利于生長,又有很好的觀賞效果。
3.2?觀賞草的應用優勢
觀賞草的應用主要是依據其習性和觀賞特性等進行搭配。例如喜濕的觀賞草適宜搭配在水邊,耐旱的觀賞草適宜搭配在陸地上;耐陰的適宜搭配在林下、灌木叢中等比較郁閉的環境中,喜光的適宜搭配在開闊或比其它觀賞植物高大的場合。
3.3?應用觀賞草的注意事項
3.3.1?觀賞草的單獨應用
觀賞草的單獨應用主要可以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就是應用少量的觀賞草進行孤植或盆栽,孤植時主要選擇一些較為高大的觀賞草如蒲葦、蘆竹等,盆栽時選擇中等或低矮的觀賞草。第二種就是一種觀賞草的大量應用,如觀賞草的叢植或作為隔離帶。
3.3.2?觀賞草的搭配應用
(1)觀賞草與喬灌木搭配
觀賞草不僅適合與草本花卉進行搭配,同樣也適合與小喬木和灌木搭配,如一些較矮的松柏類、夾竹桃等。這種搭配方式主要是凸顯總體的景觀效果,一種是高大的觀賞草與較低矮的灌木的搭配,如蘆竹、蒲葦等與紅雪果等的搭配,它們搭配時會形成錯落有致的效果;另一種是比觀賞草高大的喬灌木與觀賞草的搭配,如側柏、紅葉石楠等與蒲葦、發草等的搭配,這樣可以搭配成從低到高逐漸上升的層次感。這兩種搭配方式都能發揮出它們的觀賞特色,相互映襯,勾畫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2)觀賞草與水體搭配
水性柔和飄逸,觀賞草的葉子也比較柔和,二者相互搭配,美不勝收。喜水類觀賞草一方面可用在池塘溪流等岸邊的綠化,如芒、蘆竹等配置在岸邊;另一方面,它們可以在淺水中,不僅生動自然,還可以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形成優美的濕地景觀,如香蒲、水蔥等。喜水類觀賞草的花序、葉片等在水面上形成美麗的倒影,形成優美的水景。
(3)觀賞草與巖石搭配
觀賞草與巖石的相互配置,形成很強的立體感,同時可以避免巖石生硬、孤零的感覺。與巖石搭配的觀賞草既可以是高大的蘆竹、蒲葦,也可以是矮小的瑞士羊茅、叢生發草等。巖石與觀賞草搭配時,可以選擇蘆竹、蒲葦、狼尾草等高大一些的觀賞草。高大的觀賞草體現出觀賞草的美觀效果。矮小的觀賞草與巖石的搭配則主要是體現巖石的挺拔,同時柔美的觀賞草在巖石周邊作為陪襯,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
結語:作為城市景觀的組成部分,綠道對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豐富居民生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現今節約型景觀設計的行業發展趨勢中,靈活應用鄉土植物,利用好各種觀賞草及宿根地被,適地適樹,以及保護利用原有植被,營造具有地域特點的節約型、低碳型綠道,對更好地美化城市具有較高的意義價值。
參考文獻
[1]尚麗華.淺析園林植物配置反注意的問題[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3?)
[2](美)南茜J.安德拉撰文.金荷仙,林冬青,蔡寶珍譯.觀賞草在美國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