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
【摘要】目前,我國的建筑產業發展越來越迅速,在國民經濟中取得了較重要的地位。為了推動農村向城鎮的發展,提高居民的居住條件,節約國家的土地資源,國家對民用建筑更加重視,所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隨之,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科學合理地控制工程造價成了重要因素,如何降低工程造價成了建筑設計的重要問題。為此,本文將對民用建筑設計中降低工程造價的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民用建筑設計;工程造價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民用建筑所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民用建筑工程的發展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建筑市場也越來越活躍。然而,對工程造價的控制是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關鍵環節,工程造價管理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對于民用建筑來說,建筑安裝工程費的多少取決于設計階段合理的選擇設計方案、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進行多方案比較和施工階段優秀的項目管理。所以,要想降低工程造價,就必須要優化工程設計,提高施工階段的管理。
一般來說,民用建筑是由基礎、墻或柱、樓梯、屋頂和門窗6大部分組成。民用建筑不僅要滿足人們的生活、工作,還要求其外立面美觀且具有特定的一些特征。所以,在民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除要科學合理地按照設計規范進行外,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美觀大方以及安全實用也成為設計階段的重中之重。在工程設計階段,設計人員要對每一個構件進行精心設計,根據業主的需求在多個可行性設計方案中進行費用的比較,工程造價管理人員需要密切配合協助處理好工程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之間的關系,以達到在設計階段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
1、建筑結構設計的方案對直接投資的影響
對于民用建筑工程來說,建筑設計產生的費用在整個工程總費用中所占的比例較低,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對建筑工程產生的影響卻是極大的。據權威資料統計分析,在初步設計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可能性為75%~95%;在技術設計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可能性為35%~75%;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影響工程造價的可能性為5%~35%。并且在滿足同樣功能條件下,一個技術經濟合理的設計可能降低工程造價5%~10%,甚至可達10%~20%。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對直接投資行為及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據。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建筑材料的選擇、基礎形式的選擇以及工程的定位、結構形式、結構的規范性合理性都在設計方面體現出來。所以,項目前期的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對民用建筑整個工程的直接投資起了關鍵作用。
2、建筑結構設計的質量好壞對間接投資的影響
由于自然災害的發生(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等),造成較多生命的喪失以及對經濟建設的嚴重影響,就不得不引起我們對民用建筑結構設計質量好壞的深思熟慮,為什么發生地震建筑物就會面目全非,為什么有些建筑物卻是毫發無損。這些現象可以足夠的表明建筑的結構設計質量的好壞對投資造成了間接根本性的影響。
3、建筑結構設計對經常性費用的影響
在整個民用建筑工程項目中,科學合理的建筑結構設計還對工程完工后投入使用階段經常性費用有較深的影響。例如:照明能源的消耗、日常衛生的清潔、一般保養維修的費用以及常見的安全防護等等,這些費用的使用與建筑工程中的一次性投資費用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1、民用建筑設計的整體規劃
在整個民用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過程中,其考慮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基礎功能以及各結構層之間存在的聯系,并且在這基礎上的居住房屋面積,公共使用面積,給排水、電氣、采暖以及室外綠化等幾個方面。所以,科學合理地安排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管網、道路及綠化布局,確定建筑密度、房屋間距、建筑層數,合理布置公共設施的規模及服務半徑對工程造價起了關鍵性作用。
2、民用建筑物的高度(層數)及層高
民用建筑按層數劃分為多層(4~6層)、中高層(7~9層)、高層(10層以上)。毫無疑問,建筑工程造價是隨著層數增加而提高的。但是當建筑層數增加時,單位建筑面積所分攤的土地費及外部流通空間費用將有所變化。其中多層住宅具有降低工程成本和使用費用以及節約用地、合理利用空間等優點。眾所周知,在多層建筑中層數越多越經濟,即六層最經濟。當住宅超過七層,就要增加電梯費用,需要較多的交通空間(過道、走廊)和供水、供電設備等。特別是高層建筑,要經受較強風力荷載,需要提高結構強度,改變結構形式,從而使工程造價大幅度上升。所以,建筑物層數(高度)對造價的影響,因建筑類型、形式和結構不同而不同。理論上如果增加一個樓層不影響建筑物的結構形式,單位建筑面積的成本可能會降低。但當建筑物超過一定層數時,結構形式就要改變,單位成本通常又會增加。建筑物越高,電梯及樓梯的造價將有提高趨勢,建筑物的維修費用也將增加。所以在項目總體規劃允許高度范圍內,項目決策人掌握降低開發成本的臨界點是非常關鍵的。而從預算定額角度講,建筑物超高費及垂直運輸費用的臨界層數為6層、9層、12層、15層、18層等,即6層及以下適用一個費用標準,7~9層為一個費用標準,以此類推費用標準依次提高。
3、民用建筑物的結構形式
目前,民用建筑設計中常用的建筑結構形式有磚混結構、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剪力墻結構等。采用什么樣的結構形式,要根據建筑工程的功能要求、建筑高度、抗震等級、場地地基條件等選用。一般來說,磚混結構的工程造價僅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工程造價的60%~70%,這類結構鋼筋混凝土用量少,施工較為簡單,多使用于7層以下的住宅建筑。但當建筑物對空間布局靈活性有要求時,就要選擇框架結構甚至框剪結構,通過在其適當位置設置適量抗震剪力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以減少柱、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達到節省造價的目的。
4、民用建筑設計材料的選擇
鋼筋種類的選擇也是如此,在滿足結構設計的前提下,選擇經濟合理的鋼筋方案,可以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按我省現在的材料價格信息Ⅰ級鋼筋3350元/噸,Ⅲ級鋼筋3400~3500元/噸,價格基本相等。而新Ⅲ級鋼筋是專門為建筑結構應用開發的新型鋼筋,比普通Ⅱ級鋼強度提高近20%,而每噸價格卻增加很少。選用新Ⅲ級鋼筋,不僅可以節省用鋼量,同時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混凝土結構強度,對高層和重要建筑作用就更加顯著。
設計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多方案技術經濟分析,優化設計方案,同時通過推行限額設計和標準化設計,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投資決策階段是限額設計的關鍵。對政府工程而言,投資決策階段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政府部門核準投資總額的主要依據,而批準的投資總額則是進行限額設計的重要依據。為此,應在多方案技術經濟分析和評價后確定最終方案,提高投資估算的準確度,合理確定設計限額目標。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設計師們不僅要對建筑的結構進行精準的計算,還要特別重視工程的造價問題,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價。在保證民用建筑質量的基礎上,要科學合理地控制工程造價,使成本有所減少,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聶小靜.建設單位在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的控制要點[J].科技資訊,2008/31.
[2]賈惠敏.商品住宅的財務成本控制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01).
[3]張偉.論降低建筑工程造價的途徑與重要性[J].中國科技財富,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