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向毅 武亞瑞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裂縫現象,裂縫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比較受到關注的問題。本篇文章主要就對建筑工程中出現的裂縫及裂縫的評價等級進行介紹,然后對建筑工程裂縫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詳細的分析及歸納,并從建筑物的施工及設計兩個方面進行入手,列出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字】:建筑工程??裂縫??分析??防治
在建筑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裂縫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裂縫不僅對建筑物的美觀造成一定的影響,還給建筑物的使用者帶來了心里上的困擾,所以,建筑工程中所出現的裂縫成為了居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成為了困擾建筑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問題。但建筑物的裂縫并不都是有害的,所說的有害裂縫是對建筑物安全及穩定性受到嚴重的影響。無害裂縫就是對建筑物的結構沒有造成任何的影響,只是對建筑的美觀程度有著輕微的影響的裂縫。大量的工程實踐證明,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原材料本身的特點,這些無害的裂縫是不可能避免的,只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將裂縫的程度盡量的減小到允許的范圍之內。
1.1產生裂縫的基本情況
建筑物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裂縫,一般可以劃分為:表面形式,水平形式及對角線形式等。其形態可能是上寬下窄或是下寬上窄與主應力的方向垂直。但是在砌體的結構中,也可能平行于剪應力的方向。
目前建筑工程中常見的三個等級對裂縫進行相應的評價:一是優良,建筑物裂縫的寬度較小,而且很難從肉眼進行觀察;二是合格,建筑物裂縫的寬度小,肉眼可以看到;三是,不合格,建筑物裂縫的寬度超過了所規定的范圍,這種裂縫就要采用相應的加固措施,在實際的工程中這樣的裂縫出現的較少,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就要對此進行及時并妥善的處理。
1.2建筑工程中出現裂縫產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中出現裂縫是由于材料內部初始微裂擴大造成的,比如,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的組成比較復雜,主要的物理性質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樣造成的裂縫。在建筑物建造的過程中,用到的原料有很多種,由于材料所產生的裂縫比較普遍。部分的人由于貪圖小便宜,使用一定質量比較低劣的建筑材料,這種情況引起的裂縫會相當的嚴重,可能會導致建筑物的承受能力急劇下降,所處的空間穩定性也比較低。
建筑物結構受到環境如溫度濕度的變化,也會是建筑物出現相應的列分個,這與施工質量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目前我國重大工程的實際建設中出現的裂縫看來,大部分是由于受到環境的影響受到變形的。尤其是在多層建筑的底下幾層、建筑物留出的必要洞口處,李峰所出現的概率比較大。
從裂縫的基本情況和產生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裂縫的出現是有害的,也是可以控制的,主要是從設計及施工的兩個方面進行入手。
2.1在設計上采取的措施
工業與民用的建筑各種地板、立墻、頂板及地下箱形基礎與其他特殊構筑物,都可能出現各種形狀的空洞,比如說圓孔、方孔、矩形孔等,部分的機構,在長方向遇到有截面突變的情況,在空洞及變截面的轉角部位,由于溫度收縮作用,也會引起應力的集中,導致裂縫的產生。當板的邊界受到全約束,板的承受均勻降溫或是均勻收縮作用,無孔板內將會產生均勻拉應力,拉應力軌跡線是均勻分布的,如果板內存在圓孔或是方孔,力線將會產生繞射現象,在孔附近密集和集中,應力增高。在空洞的轉角處,主拉應力線呈斜向,該處應力值最大,超過彈性均布拉力約三倍以上。由于鋼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塑形的性質,空洞角部具有一定的圓滑性,使得該處應力集中較小與理論值,但是對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來說,也足以引起了開裂,在建筑物空洞轉角處經常會出現斜向的裂縫,所以,在設計上就要對應力集中的裂縫進行控制。
對于水池類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厚度不大,高度也不高。這類的結構比較容易從池壁上部出現邊緣效應引起的裂縫,裂縫上寬下窄。對此,在水池縱橫斷面的四角及施工縫上或下個配置四根比較粗的鋼筋給予固定,在處理后,比較容易裂縫的薄弱部位含有鋼率增大,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提高,結構抗裂性也得到了增強。預防磚砌體的凍脹裂縫,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在設計時將基礎的底面埋設在冰凍線以下。對考慮室內有取暖的條件并且將凍結深度乘以折減的系數的建筑物,要注意建筑物是否在土壤凍結之前進行交付使用,否則要考慮施工期間無取暖條件,實際棟深大的情況。在設計中還設置滑動縫和壓縮層,提高混凝土材料的韌性、做后澆帶、從構造上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機抗拉強度等措施。
3.2在施工中采取措施
嚴格的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及技術的標準。粗或是細的骨料的含泥量盡量的減少,細致分析混凝土骨料的配合比,當強度等級及水化熱及收縮出現矛盾時,要根據工程所處的條件,比如防水及放射線等進行最優化的方案進行選擇,混凝土的水灰比應在滿足強度條件下盡量的降低,可以參入堿水劑。根據工程的特點,利用混凝土后期強度達到設計的強度,以減少水泥用量、水化熱及收縮。提高澆灌及振搗混凝土的技術,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
對于薄壁結構,控制裂縫的主要措施是防止混凝土收縮,混凝土要分層散熱澆灌,然后保濕養護,預防強烈的濕度變化及溫度變化,并設法保證混凝土澆灌、振搗的密實性。根據工程的具體條件,確定混凝土拆模實踐,混凝土要盡量的多養護一段時間,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不應下降十五度以上,拆模時混凝土的現場試塊強度不宜低于設計強度的百分之七十。
施工在比較冷或是比較暖和的季節是最好的,如果施工組織好,技術措施比較可靠,在最高氣溫三十二度左右情況下進行施工,也可以保證工程的質量。采用二次振搗技術,改善混您圖的強度,提高抗裂性。混凝土澆筑后將要凝固時,在適當的時間給予振搗,其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減少內部的微裂縫,提高混凝土強度及抗滲性能。
對于建筑工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的裂縫現象,經過國內外較多的專家分析研究,以及實際的工程中的防治及處理案例,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是要想徹底的消除裂縫現象,還有待提高相應的施工技術并積累經驗,進行技術的創新,采用更為科學的解決方法。目前,我國居民對房屋的質量要求逐漸的嚴格,但是人們往往以為裂縫是危害的前兆,經常會誤解為房屋質量有問題,但是建筑工程中引起裂縫的原因在實際的工程中有多重,是兩個或是多個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中,針對裂縫產生的原因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有效的預防有害的裂縫,防治相結合,使裂縫產生的情況達到最小化,設計與施工緊密的配合,都可以去的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兆源.建筑工程裂縫認識與防治.[J].技術交流,2001,4.
[2]杜紅霞.關于建筑工程裂縫的探究.[J].河南大學學報,2010,12.
[3]任小普,邱永展.淺談建筑工程裂縫成因及防治措施.[J].河南建材,2008,1.
[4]張瓊.關于建筑工程裂縫的幾點看法.[J].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1992.
[5]楊峰.建筑工程裂縫的治理.[J].福建建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