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等
【摘 要】隨著網絡購物形式近幾年迅猛發展,快遞行業也隨之水漲船高。本文針對快遞包裝的可循環性進行分析及研究,并提出解決路徑。
【關鍵詞】快遞包裝;可循環性;解決路徑
0 引言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包裝行業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申通、圓通、順豐等快遞公司也隨著興起,參與進了整個網絡購物的流程。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中指出,淘寶網和天貓網平均每天的包裹量已超過800萬件,占整個中國快遞行業包裹總量的近六成。
然而,巨大的的快遞包裹量已然成為了極大的負擔,“繁冗復雜”的快遞包裝早就是消費者普遍認同的觀點之一。其中門道,是網購產品快遞包裝缺乏可循環性,導致各類問題產生,影響快遞行業可持續發展。
1 網購產品快遞包裝缺乏可循環性
1.1 包裝材料缺乏可循環性
目前,我們常見的包裝的材料諸如紙盒、塑料袋、泡沫棉、膠帶等, 雖說這些原料的來源廣泛、成本低廉,然而它們之中的大部分使用之后都將棄于大自然之中,任其“ 自生自滅”。筆者在前期通過做問卷調查得出,參與調查的人群中長時間收到泡沫棉、泡泡紙等填充物有70.1%,而事實上這個數字是遠遠不止。以上情況可知,快遞包裝材料缺乏可循環性,對現今這個資源緊缺的地球來說是極大的負擔。
1.2 包裝的方式缺乏可循環性
目前,商品過度包裝層出不窮,形式多樣,筆者的了解如下[1]:1.材料使用過于繁多。一件體積非常小的商品,為了保證其不被破損且安全送達至消費者,在填充物方面肯定是毫不吝嗇,并且在封裝時更是極盡所能,然而這些材料很多都無法進行二次利用。2,包裝形式趨于繁瑣。為了確保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現今解決方式便是讓物品被一層又一層的包裝,雖然可靠,但是浪費,與可循環性不相符。3.包裝外表極盡華美。在筆者進行調查過程中,有82.3%的學生曾收到過包裝奢華的包裹,然而在拆開之后包裹也就成了“雞肋”之物;并且在這82.3%當中,有超過90%的人認為這個奢華的包裝是一種浪費。
1.3 快遞公司對于包裝回收缺乏可循環性
網購產品快遞包裝從“出生”到“死亡”過程中,與其接觸最久的是快遞公司。由于現今90%以上的快遞公司都沒有一套合理的包裝回收并循環利用機制,致使絕大多數的包裝材料都不能回收再利用。在調查問卷中,認為快遞公司會影響快遞包裝循環使用的占69.18%,希望快遞公司采取措施的占80.2%。從上可得,快遞公司只負責送,但在回收方面卻是極其薄弱,無形中對快遞包裝的可循環理念是背道而馳。
2 解決網購產品快遞包裝缺乏可循環性的路徑
2.1 包裝材料的二次利用
1)換做他用。對于現行快遞包裝進行再設計,成為生活或工作中可以利用的物件。
2)再次“快遞”。部分快遞包裝例如快遞盒這類,可以以有償方式返還給快遞公司,讓其鑒定是否符合二次投入使用。
2.2 包裝形式的清晰簡練
在確保快遞能安全運輸和信息保密的前提下,對快遞包裝形式進行適當的簡化,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做到既安全又省錢,符合可循環性的理念。
2.3 快遞包裝的新型設計
對于快遞包裝箱的箱體本身進行標準化、規格化、模塊化設計。不同規格的包裝盒與包裝盒之間可以通過鑲嵌、堆疊的方式擺放,既節省了空間,也可以將不同大小的商品分區擺放,更具整體性。
重新設計出可以拆分、重組、折疊的包裝箱[2],讓箱體本身也成為一件產品,達到多功能使用的效果,這種方式可以提升箱體的價值,增長其使用壽命。
2.4 配送過程的改良創新
配送過程中采用GPS定位,這是一種大膽的假設,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可以一試。讓快遞運輸行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定位,走向國際化。
實施信息化的物流,信息化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顯而易見,實現整個物流網的信息化,不僅能方便快件信息的共享,還能大大地提高物流的效率,方便人們的監督。
3 結束語
這批興起的快遞包裝行業,對人力、物力、財力等產生了巨大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正處于明顯的上升趨勢。繁榮的快遞物流是這個社會的主題之一,正是這種巨大的社會需求,讓我們組看到了未來快遞包裝行業發展的巨大潛力,以及實現網絡產品快遞包裝可循環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呂瑞杰.關于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的研究[J].管理學家,2012(16).
[2]美國加州大學學生設計新型快遞包裝盒[J].中國包裝,2014(3).
[責任編輯:侯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