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凌云
棗莊廣播電視臺,山東棗莊 277102
當代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科技的蓬勃創新,在這個高效率的日新月異的科技社會里,人們更多地是通過電視新聞媒體獲取各類信息。通過記者們的追蹤報道、采訪座談等多種形式,讓觀眾們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新聞信息。在這一過程中,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聞記者通過對采訪技巧的正確地運用,尋找到觀眾們的興趣,調動觀眾對新聞信息的關注度,在第一時間把最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大眾,從而促進電視新聞行業的蓬勃發展,更好地發揮電視新聞媒介的重要作用。
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要對當事人以及相關的人士或者第三人進行采訪,這就必須運用到提問的技巧來正確引導被采訪者回答相關的問題。提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包括:正問、側問、反問、追問。在不同的情形下,可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來達到不同的提問效果。第一種,正問是指在采訪過程中,對被采訪者直接提出問題,也就是人們俗話常說的“開門見山”,以最直接的方式提問,言簡意賅、直奔主題,不容易產生歧義。第二種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根據被采訪者的性格不同,通過委婉地提問來獲取信息。通過側問的情況也可以有效地調動觀眾的興趣。第三種是反問,反問可以很好地加強語氣,更好地調動采訪的氣氛,也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做出強調。第四種是追問,通過步步緊跟地引導和提問,不斷地刨根問底,追求事情的本質和根本,切實地把握問題的實質。
在我們經常看到的新聞節目里,各大電視臺的記者們都對這些提問技巧運用靈活,針對不同的被采訪者,有力地分析情況,根據采訪所要達到的效果靈活運用這些提問技巧。
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會提供很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并非都是需要的,都是有主次之分的,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大量的信息,并要進行最快速的刪減,提取有效的信息。
電視新聞記者的記錄技巧主要包括兩類,分別為心記和筆記。心記對新聞記者個人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記常常運用于一些訪談的節目里,記者們通常沒有時間去進行筆記,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握被采訪者的主要信息,進行轉換,再進一步提出提問。筆記主要是通過文字等各種方式進行記錄。在筆記的過程中,記者們通常采取簡記、略記等方式,在采訪結束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整理。筆記是為了更好的保存采訪資料和內容,更加突出采訪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筆記的方式也是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電視新聞采訪中,例如,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新聞聯播的記者們,在國家領導人進行重要的談話和接見事儀時,往往都會采用筆記的方式。
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采訪過程中更加沉著,冷靜地應對各種在采訪中的突發情況。這些準備,包括對被采訪人的性格等各方面的把握和研究、節目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通過采訪要獲取各種信息、觀眾的興趣方向等各種問題。所以,在采訪準備的過程中,電視新聞的記者要做大量的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要梳理清楚,每一個細節都要有所把握,每一個可能存在的突發情況都要考慮周到,同時,還要想好補救措施。這是基于采訪自身的特性決定的。采訪本身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被采訪者以及觀眾的反應都會影響到采訪的進行。所以,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前必須根據采訪內容做好充分的前期策劃。
所有的電視新聞都是為廣大觀眾服務的,所以,把握觀眾的興趣走向,讓采訪變得不再單調、沉悶就顯得很重要。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更加靈活,要注意到新聞內容的趣味性,在一些訪談節目中,這些更是十分重要。在中國頗受觀眾喜愛的座談類節目,主持人都是很好地找到了觀眾的興趣點,很好地引導節目的走向,符合廣大觀眾的興趣,調動觀眾的關注度。
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對于詞語的運用都必須有較好的把握,要注意語言的分寸,不可以妄圖肆意地隨意講話,應該更多地站在理性的角度及第三人的角度進行采訪和報道。在一些電視訪談節目里,常常會有一些記者由于對語言把握不準確,使得被采訪者不愿意接受采訪或者拒絕采訪,致使節目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電視新聞采訪類的節目是由記者和被采訪者共同完成的,這就需要二者都必須很好地把握采訪的氛圍,其中,記者的影響更大。在輕松、和諧、平等的環境里進行交流和溝通,被采訪者才能更好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的意思表示,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處于和諧、舒服的環境里,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節目的氛圍,營造出和諧的采訪氛圍。
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發生,這就要求記者們在采訪過程中必須具有較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社會新聞自身具有靈活性、可變性的特征,被采訪者在接受采訪中,每一個人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不盡相同,促使每一個人在對事物的認識上和表達方式上都不相同。在龐大的被采訪者的隊伍中,各種性格的人都有。所以,記者只有在采訪過程中真正掌握、正確運用采訪技巧,才能應對各種各樣的采訪,更好地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提高效率。
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要對自己有準確的定位。記者應該處于理性的第三人的位置,客觀地對事物進行追蹤報道,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尤其在人民的權益遭受侵害的時候,廣大人民群眾由于很多客觀原因,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這就要求新聞媒體更好地發揮他們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運用好手中這把無形而有力的權杖,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
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使電視新聞在社會發展和進步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廣大的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實實在在地掌握各種采訪技巧,并且可以靈活地運用,內化為自身的能力,針對不同的被采訪者,采用不同的采訪方式,針對不同的采訪環境,靈活轉變采訪技巧。整個采訪過程雖然比較靈活和多變,但是還是有比較固定的框架和流程,在采訪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針對不同的被采訪者制定不同的采訪方案,想清楚采訪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深刻分析出采訪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切突發情況,并要有及時有效的補救和治理措施。只有將各種采訪技巧正確應用,才能使社會電視新聞的質量得到提高和發展,促進電視新聞行業蓬勃發展。
[1]李丹丹.淺談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J].新聞研究導論,2014(7).
[2]王立兵.談新聞采訪中提問方式的技巧[J].民營科技,2013(6).
[3]黃慧,孟德超.淺談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