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偉才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1地質大隊,貴州凱里 556000)
RTK技術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中的應用
文偉才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1地質大隊,貴州凱里 556000)
GPS-RTK 是一項新的常用的測量技術,RTK具有高效、操作簡單、定位精度高等優勢。已經廣泛應用于地籍測量中,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大技術革命,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本文就RTK技術在黎平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RTK技術 集體土地確權 GPS 黎平縣
GPS是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的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導航、定位和定時功能。
RTK定位技術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在RTK 作業模式下,基準站通過數據鏈將其觀測值和測站坐標信息一起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不僅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還要采集GPS觀測數據,并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同時給出厘米級定位結果。
2.1 概況
黎平縣高屯鎮附近有3個C級GPS控制點,基本保存完好。平面坐標系統為1980西安坐標系,高程系統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可作為本項目GPS(E)級控制網測量的起算點。
2.2 界址點的精度
黎平縣高屯鎮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界址點精度需滿足以下要求(如表1,2)。
2.3 控制測量
2.3.1 控制網布設
本測區控制分為首級GPS控制和圖根控制。控制點的布設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分級布點,逐級控制的原則。
(1)首級控制。采用GPS全球定位技術,聯測黎平縣3個GPS(C)點作約束平差計算平面和高程:H340、H341、H367擬設12個GPS(E)點并按地名進行編號,作為本次地籍測量的首級控制。(2)一、二級控制點的布設。一、二級控制點直接在GPS點的基礎上用快速靜態及動態RTK進行加密布設,布設的原則是按主要線路、自然寨由北向南進行。控制點精度劃分為二級,一級采用RA1、RA2……、二級可采用RB1、RB2……進行順序編號。(如表3)(3)圖根點的布設與測量。圖根點直接在上一級控制點的基礎上用RTK進行加密布設,并按K1、K2……順序編號。圖根點控標志宜采用木樁、鐵釘或刻石標志。為了控制到位,圖根點盡可能多布置。采用RTK測量衛星的狀態應符合表4規定。

表1 解析界址點測定的精度要求

表2 圖解法界址點精度規定

表3 RTK平面控制等級

表4 RTK測量衛星狀態的基本要求

表5
2.3.2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技術要求
該測區擬設GPS點12個,聯測3個GPS(C)點,布設成一個多邊形GPS網,統一進行平差計算。各項技術要求如下。
(1)E級GPS網其主要技術要求如下表5。(2)選點。選點應符合下列要求:1)應符合技術設計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測量手段進行擴展。2)點位的基礎應堅實穩定,易于長期保存,并應有利于安全作業。3)點位應便于安置接收設備和操作,視野應開闊。
(1)利用GPS技術進行地籍控制,只要使用的GPS儀器精度與等級控制精度匹配,控制點位的選取符合GPS點位選取要求,那么所布設的GPS網精度就完全能夠滿足地籍規程要求。(2)在GPS觀測中,基線觀測向量是不受通視條件限制的,粗差、系統誤差等模型誤差是GPS網的主要誤差源。所以,在GPS網優化設計時,可采用機助模擬法對GPS網的圖形結構、觀測量的增減進行優化設計。(3)在實踐工作當中,想要順利的進行RTK測量,應當注意以下三點情況: 首先,在選擇基點上需要盡量的避免無線電以及高壓電等地區;其次,基準站應該盡量選取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避免周圍地物對電臺信號的干擾;最后,應當有力的保證GPS周圍沒有信號衍射物。(4)作業人員在測量地面界址點應使用對中桿,設置多次測量數據平滑處理,同時畫出草圖。在外業測量時,應間隔一段時間,對流動站在就近控制點上進行一次檢查。(5)保證能接收到4顆以上GPS衛星發送出的信號,查看星歷預報,盡量在衛星多的時段施測。地形起伏大、周圍遮擋多,植被茂盛的地方不適宜采用GPS技術。
總而言之,GPS-RTK在實踐運用過程當中,其具有非常高的測量精確度,在測量技術中可稱之為是一項革命性的創新,能夠為項目提供更加快捷以及準確的測量方法,其在國土資源數字化管理工作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在今后的工作當中需要進一步的加以全面重視。
[1]鄧超.奏響農村集體土地發證“四部曲”.南方國土資源,2013.
[2]劉德平.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工作探討.南方國土資源,2014.
[3]肖潔萍.RTK技術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中的應用.2012.
文偉才(1984—),男,廣西桂林人,本科,注冊測繪師,測繪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