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明 岳紅玲 唐美美 鮮燕 徐強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既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要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大理論成果,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指導思想,它對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與堅持正確的人生走向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關鍵字:中特體系;大學生;中國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于提高國家的凝聚力,增強民眾的國家歸宿感,整合社會多元思想等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大學生的影響,為充分發揮中特理論體系的指導作用,早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提高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度。
一、 提高大學生對中特體系的認同度的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理論成果,是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在實踐的基礎上凝結而成的智慧結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指引著中國特色的建設與改革之路,指引著中國人民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生活。理論的意義與價值在于它緊密的聯系實踐,與每個人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不是將其束之高閣,讓普通大眾了解、認識、認同理論,是發揮理論作用的必然要求。
因此,提高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度,有著現實的必要性。
(一)目前大學生對中特理論體系的了解度認同度不高
根據我們課題組在重慶各大高校的問卷調查了解到,對中特體系的產生背景、基本原理,非常了解的學生有4.7%,比較了解的學生有15.6%,認為一般的學生50.2%,認為不太了解的學生有23.7%,完全不了解的學生有5.7%。大學生對中特體系的認同度如下,有18.3%的學生認為非常認同,36.7%的學生認為比較認同,39.4%的學生認為一般,還有認為不太認同和完全不認同的學生分別占3.5%和 1.4%。以上數據表明,目前大學生對中特理論體系的了解度認同度尚待提高。眾所周知,要發揮理論的作用,首先就得讓社會大眾了解它,然后認同它,否則理論就只能是理論。
大學生對“中特體系”的產生背景、基本原理等內容的了解情況
頻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有效 非常了解 40 4.7 4.7 4.7
比較了解 133 15.6 15.6 20.3
一般 428 50.2 50.2 70.5
不太了解 202 23.7 23.7 94.2
完全不了解 49 5.7 5.8 100.0
合計 852 99.9 100.0
缺失 系統 1 .1
合計 853 100.0
(二)大學生的自身長遠發展需要中特理論體系武裝頭腦
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國家最年輕的血液,最具有青春活力、最富創造性、最具潛力,最有可作為的一大群體,了解、認識與認同國家的主流理論體系對于國家的繁榮昌盛、對于大學生自身的健康長遠發展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人們的頭腦正確的思想不去占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占領,在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的時代,各種思想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周圍碰撞,如果沒有堅定的理論信仰,沒有較強的理論功底,就容易被社會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影響,產生不良效果,易步入歧途。要想實現長遠的健康發展,實現大學生自身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就需要用中特理論體系這一先進理論來武裝頭腦,以確保正確的人生走向。
因此,提高大學生對中特理論體系的認同度,非常之必要。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依法治國理念對大學生的影響
建設法治國家一直是中國所堅持的理念,依法治國是當代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追其源頭,從1996年江澤民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第一次以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身份確認了依法治國的理念和提法;再到1997年,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治國基本方略,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立為我國的政治發展目標;再到1999年修憲,又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載入憲法,使依法治國成為一項憲法基本原則;這是中國共產黨逐步修改、逐步探索的步伐,同樣這對大學生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鄧小平理論”對大學生法治觀念提升的指導作用
鄧小平同志指出了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問題,提出了著名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的十六字治國方針,為法治建設提供了嚴格的標準,完善各部門法的漏洞,執行法的缺陷等。依法治國是小平同志整個民主法治思想的精髓。
大學生作為崛起的一代,更要提升自己的法治觀念,在學校中努力學習有關法律方面的知識,有意識的涉獵法律的書籍,關注國家法律條文的改革變化,積極與自身生活相結合,形成法律觀念,培養高標準、嚴要求的作風,在生活中和以后的工作中貫徹到底。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大學生法治觀念提升的指導作用
中特體系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了更好的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 依法治國的實質是實行法治,反對人治。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群眾。 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把依法治國作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自己的綱領中提出來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大學生認真學習依法治國精神,樹立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的觀念,對在工作中逐步形成帶頭作用,積極為他人服務,積極傳播法治精神,引導他人樹立法律觀念有重大輔助作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世紀,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夢,是國家強盛夢。突出強調了法治對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國國家歷屆領導人的思想的結晶,對如何促進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如何實現中國夢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青年大學生是為我國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對其法治觀念的教育不容松懈,在大學中開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課程,促進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學習,有助于其對法治觀念的提升,為進一步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二)反腐倡廉觀念對大學生的影響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建立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黨全社會”,“教育行政部門、 學校和共青團組織要把廉潔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008 年 8 月,國家教育部黨組指出:“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在社會轉型時期,增強大學生抵制不良風氣的能力,引領與傳承優秀文化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高度重視,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于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保證全面深化改革順利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大學生中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從身心發展特點來看,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維活躍,富有較強的批判精神。他們是否擁有堅定的廉潔觀念, 將直接影響其將來如何正確看待金錢和權力, 進而影響反腐倡廉建設的成效以及若干年后我國的社會廉政風氣。因此, 在當代大學生中進行廉潔教育勢在必行。
(三)促進就業政策對大學生的影響
習近平在天津考察時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他勉勵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轉變擇業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善于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當前的就業難問題已成為世界性難題,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可以在兩個方面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1、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探尋就業難的原因所在
要想解決問題就得先找到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深層剖析,橫縱對比,找到問題所在的癥結所在,方可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就需要保持清醒保持冷靜,抑制頭腦里的主觀臆想與偏見,做到理智沉著;擺脫固定的思維模式,看清事實。也就是要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熬蜆I難”已然成為每個人心中非常熟悉的詞匯,探其根源,這一社會現象的出現當然是由很多合力造成的。
首先是高考擴招讓畢業大學生驟增,大大超過市場勞動力的需要,導致供需的失衡,當然國家每一個政策的出臺都是經過周詳的考慮的,但是不可否認,高考擴招是滿足當今中國發展對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必要措施,有助于讓更多的人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用知識改變個人的命運,用教育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其次高等院校的辦學理念是否還是圍繞于立德樹人、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而展開,還是過多應市場需要,追求物質利益值得懷疑,很多高校專業的設置是根據所謂的熱門而定,為了招收更多的學生賺取更多的利益,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形式上研究如何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學生能在短短幾年的大學生活中學到自己得以謀生的技能值得堪憂。然后從大學生自身來講,入學以來是否學到了真正的本領是最大問號,在擇業過程中傾向于發達地區、高薪、輕松的職業等等就業理念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甚遠。最后,就業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問題。國家的經濟正在全面改革過程中,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尚需一段時間生產關系的完善同樣需要時間。
2、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尋找就業難的解決之道
找出問題方可對癥下藥,找到就業難的原因就能尋求到解決就業難的方法。認清事實,實事求是,承認事實,解放思想,敢闖敢試。首先應該是國家大力發展經濟,這是根本問題,當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足以滿足一國所有的勞動力就業的需求時才問題的解決之道;其次高校應回歸本身的的教學理念,“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有了這一理念的主導,才會有真正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行為的產生。才能為提高畢業大學生的質量提供堅實的基礎。最后是大學生自身轉變提高自身技能轉變就業觀念,樹立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的觀念,找準自己的位置最大實現人生價值;敢于突破思想束縛,不怕吃苦,敢拼敢闖,大膽創新,在國家的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創業自強,為自己也為他人創造就業機會;而不是眼高手低坐吃山空守株待兔。當各行各業各部門各司其職,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再難啃的硬骨頭也終有被啃完的一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供給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正如馬列主義,它不是僵死的教條,不是現成的解決問題之道,而是讓我們打開眼界尋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
科學的、先進的理論都是無數仁人志士在總結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過程中得來的,來源于實踐,也應用于實踐,并指導實踐,發揮理論的強大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當代大學生的重大影響體現在諸多方面,為了更好的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應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現實所需,創新對大學生理論教育的方式,從而提高其運用理論體系的能力,提升其對中特理論體系的認同度,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海薩爾.夏班拜.反腐倡廉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6.
[2] 余如.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反腐倡廉教育芻議.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李東霞.關于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幾點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0年11期.
[4]趙周賢.劉光明.夢在前方 路在腳下[N].經濟日報.2013-01-04(1).
[5]宋維強.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N].光明日報.2013-02-04(1).
[6]楊宜昌.齊齊哈爾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時代論壇.
[7] 張偉娟.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應該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龍巖學院學報.2012.
[8] 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求是雜志.2008.03.
[9] 榮長海.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框架結構.學習論壇,2008.06.
[10] 劉鑫淼.陳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大學生政治觀生成的影響機制分析.廣西社會科學.2011.08
[11]岳 寧.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
基金項目:重慶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410637040)資助的課題。
作者簡介:黃月明(1994-),女,漢族,遼寧遼陽市人,學士,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岳紅玲(1992-),女,漢族,重慶巫溪縣人,學士,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唐美美(1993-),女,漢族,重慶云陽縣人,學士,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鮮燕(1993-),女,漢族,四川南充市人,學士,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徐強(1993—),男,漢族,重慶北碚區人,學士,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