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慧

摘 要:利用1971~2010年逐年的月、季、年降水量數據,通過“Z指數”計算,劃分旱澇等級,進而對科爾沁區近40年的旱澇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科爾沁區的旱多于澇,尤其春旱、夏旱較為明顯。
關鍵詞:Z指數;旱澇分析;科爾沁區
1、資料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基礎氣象資料為科爾沁區1971~2010年月、季、年降水量資料,月≥5mm降水日數、月出現暴雨(日降水量≥50mm)日數、4-10月有效降水量。并對比分析歷年的旱澇災情調查數據。
1.2 研究方法
1.2.1 “Z指數”原理和計算公式
假設降水量服從personⅢ型分布,對降水量進行正態化處理,可將概率密度函數personⅢ型分布轉換為以Z為變量的標準正態分布,轉換公式為:
式中C 為偏態系數,?為標準變量,R 為降水量,n為樣本數, 為n年平均降水量。
1.2.2 旱澇等級劃分
選用Z指數確定單站旱澇等級,根據其變量的曲線分布特征,劃分為7個等級,并確定相應的界限值,具體見表1。
表1 Z指數旱澇等級劃分標準
等級 Z指數 類型
1 Z>1.645 極澇
2 1.0373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