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宇輝
長江江豚,是全世界唯一一種完全生活在淡水的江豚亞種,自古以來受到長江漁民的喜愛與敬畏。近幾十年來,由于人類活動,長江江豚數量急劇減少,至今已只剩不足1040頭,并且還以23.7%的速度減少著,如果人類不予以措施,江豚依舊現在的生存狀況,預計十年內長江江豚將會滅絕,重蹈白暨豚的覆轍。
在對于江豚數量減少的原因調查中,眾多原因都指向人類活動。而人類活動大多是在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從而使長江江豚這一物種成為人類活動的受害者,然而為了拯救江豚就可以停止發展了么?是要發展還是要保護?對于第一個問題,許多答案都是“不”,但對于第二個問題,許多人就無法回答了,因為兩個答案似乎都有道理。對于我來說,保護應該放在第一位,為什么呢?江豚物種滅絕后,下一個又是哪一個物種呢?在下一個呢?最終將是人類,這將成為地球史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罪魁禍首是人類,最終受害者也是人類。那么有怎樣才能既保持發展又不會引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呢?
這就又一次把我們帶回了這些問題出現時有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了,究竟是什么引起了這些人類活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這是因為國民的普遍素質太低,從而無節制的發展,制造了污染以及一系列問題,比如長江江豚的問題。又是什么使國民素質如此低下呢?這與“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除四舊脫不開關系,在那時,人們普遍失去了原來自己心中的信仰,不在敬畏任何事物從而不再為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不該,對任何人或任何事有害的事情感到愧疚或后悔,在之后的大發展中,出現了污染也不再考慮任何后果,直到發現了問題后才開始后悔,才開始恐懼。
所以,現在想要挽救江豚數量減少的趨勢,必須提高國民素質,從而停止那些有害的人類活動,才可以成功的逆轉,并且拯救江豚以及所有物種。政府應該重新宣傳宗教以及古籍里的真善美,民眾也應懂得這些內容中的含義,從而人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也不做自己認為傷天害理的事情,然后可以從根源上阻止那些對生物生存有害的人類活動。
對于發展,人們需要改變今后的發展方向,從而進一步扭轉目前的局勢。污染在江豚數量減少的原因上占了很大比重,然而大部分污染都源自于污染大的重工業,所以現在應該發展新興工業,盡可能地減少原來的污染,因而江豚面臨更少的污染,滅絕的可能性也可以減少。而對于那些無法改變的重工業,國家應立法法案,對那些重工業企業的污染排放進行整治,對那些對違法企業進行懲處。同時還應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控制各大重型企業,要求他們清理污水之后再排入河流。政府還要從多方面來減少污染,比如推廣天然氣,少用煤炭;提倡綠色出行,少開車,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減少環境污染。這樣,我們就可以既保護了環境和物種,又沒有放棄發展。
如今,拯救江豚這件事已經迫在眉睫了,因為如果我們不拯救這個種群,最終將是我們滅絕,我們確實這次滅絕的罪魁禍首。為了江豚的生存,物種的生存,我們的生存,我們子孫后代的繁衍,更為了我們這個美麗的、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做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并且呼吁全球來保護江豚,從而保護我們整個種群,保護我們的子孫后代,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