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合
摘要:
由于人類的活動對于長江環境的改變,短短幾年之內,繼白鱀豚滅絕的慘劇之后,長江江豚——世界上僅存的四種淡水豚類之一,也已危在旦夕。種種會對江豚的生存造成惡劣影響的人類活動如同天羅地網一般的覆蓋了江豚生活的空間。為了保護江豚,不論是政府組織也好還是一些相關的NGO,都在想各種各樣的措施來盡量降低人類活動對于江豚的影響,挽救它們的種群。有很多東西我們無法干涉,但是我們卻可以用很多自己能夠參與的方式,來挽救這些可愛的生靈。
關鍵字:江豚保護 環保志愿工作
一,江豚現在生活所面臨的問題。
它們的皮膚非常光滑,泛著一種特殊的藍灰色調,漫長的進化讓它們擁有了最適宜在水中游動的身體構造,看著它們在水中自如的游動著,若是能有幸與它們對視,你一定會著迷于它們臉上那天生就存在著的似乎代表著幸福的弧度——微笑。它們是長江江豚,自古以來便生活在長江之中的精靈,如果你有幸能夠對這些生靈的生活習慣有更多的了解,你會發現它們更多惹人喜愛的地方,它們同樣擁有感情與智慧,甚至有時候還有些可愛的狡黠……
豚類的動物,在人們的眼中似乎一直是友好而聰慧的,同時也是受人喜歡的動物之一,而長江江豚,作為世上僅有的幾種淡水豚類之一以及長江的生態環境中最有代表性的幾種生物之一,原本應該是長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殘酷的現實之中,它們的生存環境已經變得十分危險,甚至數量早已少于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人類的活動一直在直接或間接的負面影響著它們的生活。
首先,江豚的生存空間,已經被人類擠占了絕大部分,以前它們可是能在長江中自由來回的生物啊,現在卻因為人類的工程可憐巴巴的分別縮在幾個保護區里,幾乎斷絕了來往。大量的運輸船攪得長江嘈雜而不得安寧,一座跨江大橋,就能生生阻斷它們千百年來習慣的覓食線路,橋面傳來的機動車輛的顫動讓這座橋在它們眼中異常危險,可能猶豫許久才能鼓足勇氣竄過去,有很多江豚甚至直接放棄了原本就屬于他們的覓食場所,相當于被人類的活動生生侵占了家園的大半。
僅剩的生存空間里,日子也過的不太平,保護區不能禁止運輸船與挖沙船的干擾,不能用聲吶準確定位的江豚很有可能一頭撞上大船或者擱淺灘上而亡,會這樣直接造成江豚死亡的還有不計其數的非法捕撈工具,江豚那光滑的皮膚與哺乳動物的特性會讓它在面對鋒利的捕魚工具時極其容易受到傷害,而電漁船的點擊更會直接導致他們因為昏迷而無法及時浮上水面呼吸而窒息而死。每年都有很多江豚因為受到種種直接的傷害而死的報告,我們人類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快到讓這些生靈無所適從。
再者,間接的傷害也很可怕。
或許江豚躲過了來自各種工具所造成的劫難,然而人類卻同時用著更殘忍的方式折磨它們。過度捕撈,誰人都知道不是明策,竭澤而漁的道理或許那些人們懂,然而漁網就是越來越密了,江里的魚兒就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了,江豚呢,為了追逐食物,甚至會主動靠近漁船,然后便是一場一場的慘劇。
種種建設與過度捕撈只是造成江豚數量急速下降的種種原因中的大頭,其余種種不一而足,總之,漁民們口中似乎就在不久前還存在在江面上那“黑壓壓一片”的江豚,再也見不到了。
二,保護江豚,我們能做什么。
保護江豚,擁有最好的資源和最優秀的技術和能力的永遠是政府部門,天鵝洲的遷地保護是成功的,也算是目前為止江豚保護中最明亮的曙光了,也為所有致力于江豚保護的人們帶來了希望,那么,作為民間的普通人,要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保護喜愛的生命,我們能夠做些什么呢?
人類是社會動物,同樣的,當結成團隊的時候往往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并不只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民間的環保組織可謂是對于這些環境的保護出力最大的了。而這些組織在一個個項目中總結的經驗,使用的方法,往往也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非常值得借鑒的有效的方法。在江豚保護這一課題中,為了能夠達到目的,我們究竟能夠做些什么,這些NGO已有的很多成果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首先,是參與者。
筆者有幸采訪到了一位來自自然大學的負責江豚保護的全職志愿者,她說他們做每一個項目,都會有全國各地的同僚參與,討論,制作計劃,宣傳,執行任務……孤掌難鳴,志同道合的同伴永遠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這樣子要面對太多來自現實的阻礙的項目中。
其次是找好自己的位置,然后付出不懈的努力。
民間組織存在的意義是什么?既然制定規則的不是我們,擁有巨大力量的也不是我們,那么民間組織中這些普通人的努力又是為了什么呢?
對于江豚的保護,最需要民間組織的,恰恰是對于環境中發生的各種事件,甚至政府組織的行為的監管。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人關注,那么管理這件事情的人或許就會懈怠,同時,民間的力量恰好還能彌補政府部門一些力量的空缺。就像江豚的保護,自然之友現在已經能夠保證每天巡湖,一但發現有非法的捕撈或者施工場所不按規定施工,他們就可以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進行查處,他們甚至有過在禁漁期拯救過好幾艘電漁船(法律明令規定禁止使用的捕撈工具)中正在繁殖期的魚類的事跡。而參與其中的志愿者很多都是當地的漁民。只要找對自己的位置,總有方式能讓自己做出自己想要的貢獻的。
民間組織能夠有效的聚集想要保護江豚的來自民間的力量,同時也從各個方面來引起社會的關注來達到保護這些瀕危動物的目的,然而他們的行動距離我們中學生來講似乎還是有些遙遠,并且談及保護瀕危動物,無論是誰都不太容易考慮學生們的力量,畢竟我們能做到的事情還是太少,然而保護江豚,我們也有自己的方式。武漢當地的學生們有很多都會參與江豚藝術節,學生們會制作關于江豚的工藝品來進行售賣,籌集善款。藝術節的舉辦不僅能夠籌集到資金,還能為當地貢獻一種文化,也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江豚,了解江豚。事實上,這樣子的活動完全可以不僅僅拘泥于武漢,全國的學生們完全可以成立一個聯合的組織來進行更大更廣的公益活動,不止長江的江豚,全國很多省市肯定都有自己需要守護的東西,文化可以交流,有關這些需要關注的生命的信息更需要交流。學生讓人們了解原本沒有渠道了解的事物。
同樣的,國內環保組織其實很缺乏人才,學生們小的時候就接觸環保公益,長大自然也更有可能投身其中,如此,我們有理由去期待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