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旺 鄭麗娟


1引言
暴雨洪澇災害位居卓資縣自然災害之首,其特點是范圍小,預兆少,來勢急,歷時短,難以防范。每逢7、8、9月多雨季節,在暴雨和高強度降雨的沖刷下,常形成泥石流和山洪災害,洪水挾帶大量泥沙泄入下游河道,成下游沿河農田沖毀,水利設施毀壞,房屋倒塌,人畜傷亡,交通阻塞,不僅對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的破壞,而且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損害和威脅,已經成為防災減災的突出問題,是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
2 資料及分析方法
2.1 數據資料
選取卓資縣本站及周邊6個鄉鎮(由相鄰旗縣數據代替)的1994~2013年逐日降水數據; 2013年《烏蘭察布市統計年鑒》等數據; 卓資縣1:5萬基礎地理信息和第二次全國土地利用調查數據等資料。
2.2 分析方法
2.2.1 致災因子分析計算
首先統計卓資縣1994 ~2013年7個氣象站暴雨過程降水量。針對卓資地區總降水量少,且地域分布不均的特點,經過統計,并與實況資料的對比分析,最終確定要求至少一天的降水量達到或超過 30mm進行統計,最后將整個過程降水量進行累加作為一個序列,建立不同時間長度的降水過程序列; 再分別計算不同序列的第 98、95、90、80、60 百分位數的降水量值,可以利用不同百分位數將暴雨強度分為5個等級,然后計算各鄉鎮在不同暴雨等級中的暴雨過程頻次,得到卓資縣各級暴雨強度頻次分布。
2.2.2 孕災環境
孕災環境指孕育暴雨災害的自然環境,針對卓資縣地理特征,文中主要考慮地形起伏變化和河流密度因子。
2.2.3 承災體
根據卓資縣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主要把以鄉鎮為單元的地均GDP、地均人口( 人口密度) 、耕地面積比重三個因子作為承災體易損性評價指標,并進行規范化處理。
2.2.4 綜合評估及區劃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劃是指在孕災環境敏感性、致災因子危險性、承災體易損性、防災減災能力等因子進行定量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根據風險度指數的大小,對風險區劃分為若干個等級。其計算公式為FDRI= (VEwe)(VHwh)(VSws)(1-VRwr),式中: FDRI 為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指數,用于表示風險程度,其值越大,則災害風險程度越大,VE、VH、VS、VR 的值分別表示風險評價模型中的孕災環境的敏感性、致災因子的危險性、承災體的易損性和防災減災能力各評價因子指數; we、wh、ws、wr 是各評價因子的權重系數??紤]到各評價因子對風險的構成所起作用相同,在征求各領域多方專家后,并經過與實際受災資料的對比分析,最終確定出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系數( 圖 1) 。
圖1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系數
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危險性(0.5)敏感性(0.2)易損性(0.2)防災減災能力(0.1)1級頻次(1/15)2級頻次(2/15)3級頻次(3/15)4級頻次(4/15)5級頻次(5/15)地形(0.6)水系(0.4)地均人口(0.3)地均GDP(0.4)耕地比重(0.3)人均GDP(1.0)
3 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分析評估
3.1 致災因子危險性評估
致災因子主要為暴雨,暴雨洪澇災害主要是由于降水異常偏多、強度過大而引起的,因此用不同等級(強度)的降水量和頻率來反映暴雨災害的主要致災因子。根據上述計算方法,計算出卓資縣不同等級暴雨強度雨量閾值范圍(表1) 。經過與多年降水量資料的對比分析,得出在卓資地區暴雨過程主要以持續 1 天為主,連續 3 天以上過程極少出現。這與該地降水少、持續時間短等特點有關。
表1 卓資縣各等級暴雨強度對應的臨界雨量
天數 1級 2級 3級 4級 5級
1天 35.7-39.4 39.4-42.1 42.1-43.7 43.7-44.6 ≥44.6
2天 55.7-72.1 72.1-80.3 80.3-89.1 89.1-94.5 ≥94.5
3天 51.7-62.6 62.6-75.2 75.2-90.2 90.2-101.3 ≥101.3
4天 68.5-77.7 77.7-77.8 77.8-80.0 80.0-86.6 ≥86.6
5天 73.2-124.1 124.1-149.3 149.3-151.7 151.7-161.1 ≥161.1
表1 卓資縣各等級暴雨強度對應的臨界雨量
對7個鄉鎮求出各強度降水的總次數,除以該站的觀測年數得到暴雨頻次。將各鄉鎮的不同等級降水頻次歸一化后,從5-1級依次取權重系數為5/15、4/15、3/15、2/15、1/15,采用加權綜合評價法計算站點的致災因子危險性指數。
致災因子危險性高風險地區主要分布在紅召鄉部分地區、巴音錫勒鎮北部、大榆樹鄉南部、旗下營西北部和卓資縣的中西部部分地區。旗下營大部分地區、梨花鎮北部、卓資山鎮中部、及卓資縣的東北角暴雨洪澇危險性次之,其它地區最弱(圖2)。
圖2 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致災因子危險性區劃
3.2 孕災環境敏感性評估和區劃
考慮到孕災環境中地形與河網密度對暴雨洪澇的影響程度略有不同,綜合多方專家的意見,得到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孕災環境敏感性區劃( 圖3) 。
暴雨洪澇災害最敏感的地區分布在卓資縣各鄉鎮的小部分地區,而卓資縣中部和東部大部分地區敏感性普遍較低。究其原因,高風險區大多地勢較低,且有山洪溝,同時該地區也是全縣河流水系密集區域,因此,是孕育暴雨洪澇災害最為敏感地區。
圖3 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孕災環境敏感性區劃
3.3 承災體易損性評估和區劃
致災因子的危險性僅反映了暴雨可能產生的危害大小,而實際造成危害的程度還與承災體的情況有關。本文重點考慮社會(人口)、經濟(GDP)和農業(耕地)等三個方面,選用地均人口、耕地和GDP來作為暴雨洪澇災害的社會經濟易損性指標。將上述數據歸一化后,得到卓資縣的承災體易損性指數。(圖4)
圖4 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承災體易損性區劃
3.4 抗災能力評估和區劃
抗災能力的強弱也是風險評估不可或缺的。在抗災能力分析中考慮了人均GDP。人均GDP表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其值越大,表明該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抗災能力越強;反之亦然。人均GDP的歸一化值,即為全縣抗災能力指數。(圖5)
圖5 卓資縣暴雨洪澇災害防災抗災能力區劃
高風險區:主要位于卓資縣旗下營、紅召鄉的大部分地區,梨花鎮、卓資山鎮的南部,及十八臺的小部分地區。這些區域暴雨危險性較高,河網密布,孕災環境敏感,人口密度較大,易損性最高。綜合來看,洪澇災害風險最高。
中風險區:主要位于卓資縣旗下營南部、紅召鄉北部,梨花鎮、卓資山鎮的大部分地區,大榆樹鄉的南部和十八臺鎮。這些區域暴雨雖孕災環境敏感性較低,但承災體易損性較高且抗災能力也較弱,根據權重打分,洪澇災害風險中等。
低風險區:主要位于大榆樹鄉的南部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巴音錫勒鎮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卓資鎮和梨花鎮的小部分區域。這些區域致災因子危險性不高,孕災環境不敏感,承災體易損性低,因此,雖然抗災能力較弱,但綜合考慮,洪澇災害風險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