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紅
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問題不容忽視。本文結合魯西南農村地區實際情況,分析了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魯西南地區;農村; 生態環境保護
近年來,魯西南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但隨著招商引資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正逐步惡化,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僅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存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魯西南地區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魯西南地區人口密集,傳統農業占很大比重。同時近年來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導致當地小企業迅速增加,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加重。本文通過調查,歸納出當前魯西南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業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導致農村土壤、大氣及水環境污染。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近年來,農業生產中頻繁、過量使用農藥、化肥,不僅導致地表土壤污染,同時也帶來了大氣環境的惡化和地下水的污染。魯西南地區作為我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區,防治農藥、化肥污染既是保障安全糧食生產,更是保障當地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鄉鎮企業迅猛發展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近年來,魯西南地區招商引資步伐加快,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在繁榮農村經濟的同時,也產生了工業廢水、廢氣排放等問題,一些企業無視環境惡化,污水處理設施不達標,甚至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坑塘,嚴重污染當地的水資源、土地及大氣資源,帶來農村生存環境的惡化,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
(三)農村養殖業無序發展帶來的環境惡化問題十分突出。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發展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養殖業由于進入門檻低、投入資金少成為農民創業的重要選擇。在魯西南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大氣及土壤、水資源污染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養殖業中產生的家禽、家畜糞便等導致當地大氣環境惡化,同時由于一些養殖戶肆意排放廢棄物,導致禽畜糞便隨著雨水的沖刷進入土壤河流,進而污染當地的土壤、河流,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
(四)農村環保意識淡薄導致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不容樂觀。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農村社會的繁榮和農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同時在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白色污染正在農村不斷蔓延。同時由于農村環境保護意識淡薄,亂倒亂扔垃圾的現象不斷發生。
(五)農村環保制度缺失加重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提上日程,相關立法機制也不斷完善。但在目前,針對農村環境保護還缺乏相應的工作機制與制度保障,農村環境保護沒有得到當地政府的足夠重視,生態環境工作沒有進入有序發展。
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環節,更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針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本文在立足魯西南地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一些對策與建議:
(一)合理發展農業,控制農業生產中的化學污染。根據科學發展觀及可持續發展思路,農業生產要構建高效、協調的生產模式,逐步淘汰破壞生態環境的農業生產措施,科學種田,控制化學物質污染。一方面大力倡導生態農業,建立良好的農業生態體系,通過優化土地資源組合、規模化農業生產、推廣科學施肥,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開展對農民農業生產知識的培訓,鼓勵新生代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形成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通過開展對農民科學知識的培訓,鼓勵農民掌握現代生產技術,科學種田,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建立高效農業生產模式,防治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建立健全農業環境監測。尤其要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源、蔬菜、糧食、畜產品的監測,預防重大農藥污染。
(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完善對工業生產污染的監測與控制。防治農村生態環境污染,要積極發揮當地政府的管理作用,明確責任機制,加大對工業生產中廢氣、廢水排放的查處力度,同時要進一步明確監管責任,對工業生產中的污水等嚴格監控,從源頭上切斷污染源,根治農村生態環境惡化。一方面要健全相關組織機構,充實環境保護部門力量,使環境保護工作提上黨委政府議事日程,保證相應的工作條件,同時責任到人,嚴格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和對不符合環保規定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于亂排亂放的企業嚴格處罰,對治理無望的企業應關閉取締。同時嚴格環境準入機制,禁止不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在農村地區立項,確保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廣農村適用的環保技術。由于魯西南地區目前農村發展較發達城市落后,沒有應逐步建立農村生態環境監控體系,加大對農村環境的監測,合理控制農村農藥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養殖業污染等污染源。當前針對農村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要盡快研發出消除農業污染的相關技術措施,形成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支撐。一方面加快對農村生活垃圾的有效處理,控制生活垃圾的亂倒亂放現象,同時合理利用有效資源,防治土壤及水資源、大氣污染。另一方面建立農村環保和科技技術服務體系,推廣農村適用的環保技術,合理處理牲畜糞便、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形成協調的農村生態環境體系。
(四)加強環保宣傳,形成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針對當前魯西南農村地區的現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該積極發動群眾,通過電視媒體、報紙、村喇叭等渠道廣泛宣傳,增強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創造環境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樹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強烈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由于長期以來魯西南地區發展較為落后,農村地區更是如此,沒有建立現代生活方式,人民群眾對于生活垃圾沒有合理的處理方式,亂扔、亂倒垃圾的現象極為普遍。同時由于近年來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針對這種社會現實,更應該從農民思想層面入手,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切實改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農村生態環境更是關系到農業生產安全、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環節。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形勢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增強環保意識,努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朝林,吳莉婭. 中國城市化問題研究綜述(Ⅱ)[J].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08,03:100-163.
[2]李婧婧.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立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蔡守秋,吳賢靜. 農村環境保護法治建設的成就、問題和改進[J]. 當代法學,2009,01:68-76.
[4]李淵清. 公共服務視角下的農村環境保護[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