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衛洲 李常博 李金光
摘要: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電子設備、計算機網絡、電源、通信廣播、航空航天、衛星導航、雷達、國防建設等領域,雷電災害越來越嚴重。所以,防雷的問題越來越關注。防雷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套完美的雷電保護系統應包括外部防雷,感應雷電保護和接地系統。雷聲的閃電是最嚴重的傷害事故原因,人員傷亡,閃電是由雷電引起的火災,嚴重雷擊。因此,努力防雷減災。
關鍵詞:雷電現象;雷電災害;防御措施
雷電分為直擊雷、感應雷和球雷。但無論是那種類型的雷電,無不表現出超大幅值的電流和陡度,據筆者了解,雷電的電流幅值可達數十千安到數百千安,沖擊性強,產生的電壓對擊中目標的破壞性極大。雷電的產生,往往會導致火災、爆炸,破壞人類生活、生產設備,直接導致人畜傷亡,甚至造成大規模停電等嚴重后果。因此,防雷工程技術的應用研究具有很大程度的必要性。
一、 雷擊災害的新特點
高科技被廣泛使用后,雷電災害的特點有很大的不同,出現的新特性。如:(1)受影響的區域增加,從建筑、電力、其他行業這兩個行業,尤其是高科技的應用更廣泛。如電信、計算機、航空航天、智能系統,等。(2)空間范圍擴大了,雷電災害的入侵到三維空間到二維空間。暴力雷電過電壓波沿管道傳播增加脈沖電磁場的空間,三維空間的形式在任何角落,無處不在的危險。(3)雷擊損傷程度大大增強,雷電災害的增加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4)雷電災害的對象主要集中在使用昂貴的電子產品或微機設備,毫無疑問,智能建筑的主要對象違反將被閃電擊中。
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防雷工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復雜性大大增加,和國防的雷聲從單一保護到保護系統,我們必須根據新的特點和站在新的高度熟悉和研究現代防雷技術,提高雷電災害預防的綜合能力。
二、 防雷技術手段
2.1 搭接,或稱為“均衡連接”、“等電位連接” 就是把各種金屬物用粗的銅導線焊接起來,或把它們直接焊接起來,以保證等電位。等電位連接是防雷措施中極為關鍵的一項。建筑,屋頂上開始,一步一步開始,現代高層建筑的頂部有各種金屬,包括各種天線、照明燈具、廣告牌、飾品,等等,都要與避雷針等滿足閃器等位。以下樓層同時也使每層潛力,走在建設不會有危險,無論多高的金屬可能上升,像一只鳥站在高壓輸電線路,沒有電擊。同時,改善等電位連接,也可以消除由于電壓升高突然“計數器”現象,在微波站天線塔后經常遇到被閃電擊中一樣。
2.2 傳導,避雷針設備是接地的金屬設備、高端高于建筑物的頂部,以吸引閃電,閃電一個強大的電流傳導到地球,從而防止雷電流的建筑。雖然避雷針保護建筑,但導游的土地線有一個巨大的電流,會產生電磁場,可能損壞設備。所以這些措施必須在協會與其他措施防雷工作,是完全的。
三、防雷對策
3.1不同防雷等級雷電災害的具體防御措施
一類:采取措施防止直接雷擊,雷擊(電源)、防雷電波侵入措施(主要是弱電設備接地保護裝置)。二類:直接雷擊預防措施,側面的雷聲和閃電。三類:措施采取措施防止直接雷擊,雷擊(特別注意電源避雷器)的布局。
目前,大多數的避雷針結構,防雷設施使用富蘭克林。其特點是使用高位置的下方雷云電場畸變,閃電本身,而不是受雷擊保護。傳統的避雷針已經使用了200多年,為防止雷擊閃電一個好的影響。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仍然是一個經濟有效的手段。但是閃電放電是被動的,它的保護范圍很小。和閃電現象的統計特性的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理解和控制措施。因此,雷電防護科學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多種電子避雷器。氣象服務人員應根據不同的場合、環境、地質條件選擇不同的防雷設備。
3.2加強宣傳,提高雷電災害防御的意識
加強防雷減災宣傳工作,提高了解雷電災害防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全社會參與一次雷電的國防意識。我們必須堅持預防和控制的政策“預防為主,結合”;根據導演的原則,誰負責,從建筑,重建和擴張,嚴格控制,從一般閃電危害源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3.3雷電監測與預警
雷電監測預警是使用高科技設備來確定雷電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并預測預警防雷工程的現代科學和技術。進入高科技的今天,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迅速,閃電的科學理解災害監測和預警和防御要求越來越廣泛。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現有的閃電定位系統,多普勒雷達和其他設備,根據雷電災害監測和預警系統,進一步完善雷電災害監測、預測和發布系統,雷電預警信息及時向社區,使公眾在閃電預防,從而達到預防的目的,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結語
造成由于不同形式的雷電災害防御措施也不同,雷電流的防雷工作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建筑物防雷,防御直接雷擊,通過回答閃器天線饋線、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建筑的頂部安裝避雷針,避雷帶或閃器閃電保護網絡,等等,并通過引入線連接到接地裝置,達到保護的目的建筑從直接閃電,的金屬管道、金屬門窗在建筑,吊頂龍骨鉛連接,有效地保護建筑內部的安全;信息系統防雷的防御雷電電磁脈沖,電氣線路、信號線路,和天饋線避雷器上的磨損,并通過引入線連接到接地裝置,所以,一旦有雷電流入侵,可以通過避雷器迅速排入地球,保護電子設備免受損害。
參考文獻:
[1] 李繡東.全國雷電災害統計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1,5(B8):1-3.
[2] 梅衛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與設計[M].2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3] 陳渭民.雷電學原理[M].2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4]尹輝海.雷擊電磁脈沖防護技術在智能大樓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