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驕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多數深基坑工程,在進行土方開挖的過程中,均會遇到地下水位過高、地表水量過大的情況,而為有效改善生產條件、保證施工安全,通常需要采用井點降水措施來提高施工土體的穩定性、強度,增強基坑土體抗流砂、管涌、承壓水的能力,從而降低對圍護結構所施加的側向壓力。基坑工程作為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結合工程實例探討了深基坑支護與降水施工技術。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降水施工;護坡樁;土釘墻
一、深基坑開挖的降水施工
目前,對于深基坑開挖施工中的降水問題,可根據水位、地質等情況的不同,分別采用深井井點、輕型井點、電滲井點、噴射井點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深基坑降水的過程中,受地下水位降低的影響,基坑內部的土體將出現液壓沉降現象,其不僅會直接加大土粒間的應力,同時也將造成地面的沉降,倘若沒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甚至可能導致臨近地面構筑物發生倒塌、傾斜。
二、工程中的實際應用
2.1工程概況。某工程基坑開挖面積達3200m2,周長800米,深18米。由于工程距離河流較近,地下水資源豐富,滲透系數不一、降深大、水位高、水量分布不均、基坑開挖深度大。設計時采用了支護剛度較大,對位移和沉降有較好控制能力的管井降水方案和樁錨支護、土釘墻與預應力錨索相結合的支護體系,要確保工程順利進行,基坑降水和支護就成為施工的一個關鍵。
2.2工程地質概況 。工程距離某河流最近距離僅有1.5km,地下水位較高并屬軟地基。常年有水,平均水深1.8m,地質狀況復雜。整個場區地層主要為:①層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組成,夾約20%的碎磚瓦等生活垃圾及植物根莖等雜物,土質不均勻,呈軟塑狀態,層厚0.40~3.3m,層底埋深0.40~3.3m。②-1層亞粘土,以軟塑狀態為主,局部硬塑,中壓縮性,該層層厚0.3~2.4m,層底埋深1.5~3.5m;②-2層淤泥質亞粘土,為飽和,流塑狀態,局部夾薄層亞砂土,中高壓縮性,層厚1.5~14.50m,層底埋深2.5~17.00m;②-3層淤泥質亞粘土夾薄層粉砂,為飽和,流塑狀態,粉砂呈薄層狀,層厚1.0~4.0cm,呈千層餅狀,中高壓縮性,層厚0.9~11.6m,層底埋深3.3~24.5m;②-3a層粉砂,飽和,松散~稍密狀態,局部夾薄層亞粘土,以硅質砂礫及石英砂礫為主,中壓縮性,該層層厚1.4~7.9m,層底埋深5.00~16.00m;②-3b層粉細砂,飽和,稍密~中密狀態,局部夾薄層亞粘土,以硅質砂礫及石英砂礫為主,中低壓縮性,該層層厚4.90~15.5m,層底埋深19.00~27.50m;②-4層亞粘土,以軟塑狀態為主,局部硬塑,部分地段夾淤泥質亞粘土團塊,呈流塑狀態,局部夾薄層粉沙,中高壓縮性,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該層層厚5.00~15.70m,層底埋深19.00~37.30m。
2.3方案設計:(1)基坑降水設計 。根據場區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具體情況和各種降水方法的適用條件,經過工程類比和理論驗算,基坑四周設計深井管降水,共設置56口深井(包括基坑中間2口觀測井)。井徑600mm,井深22m,井距6~8m,井中心距槽邊1m,無砂水泥管直徑400mm,濾料2~8mm碎石,基坑四周每50m左右設一集水池。采用潛水泵抽水,直接排入集水池,再進入地面排水系統,排至市政污水井。(2)基坑支護設計 。根據基坑周邊環境、工程地質條件、支護結構適用條件,通過技術經濟分析和論證,同時參考類似工程實際經驗,基坑支護采用樁錨支護,土釘墻與預應力錨索相結合的支護方案。基坑西北兩側壁由于緊鄰建筑物和道路,-5.0m以上的邊坡,采用土釘墻支護,其以下部分采用樁錨支護(即排樁與預應力錨索聯合支護結構)。基坑東南兩側壁采用土釘墻與預應力錨索相結合支護。
三、施工技術措施
3.1基坑降水施工。管井使用鉆頭為600mm的逆循環鉆機來制孔,人工制作泥漿護墻。鉆孔成功后即刻將400mm不含砂的水泥管垂直的放入中間位置。為避免撞偏了井管,要以井口為中心從其周圍平均回填濾料,使用粘質土填落井管距地表2m之內周圍的封口。對管井進行取水前,需先使用空壓機清理井,消除管中泥沙,直至處理成清水,以此確保排水通順。
3.2基坑支護施工:(1)護坡樁施工。采取長螺旋鉆孔機,中間壓注混凝土,插進鋼筋籠為樁的施工技術。確定樁位和高程調控點需根據策劃護坡樁的樁位示意圖。還要當場制造綁扎樁身鋼筋籠。入場鋼筋復核達標才能利用。鉆機位置、鉆孔機對準角度準許誤差20mm。鉆機到位后需維持機體穩定、鉆桿挺直,鉆孔時需保證孔墻平直,鉆入灌漿即成孔,還需記載好施工數據,搜集水文地質材料。直至鉆到規劃深度方能停止,檢驗達標后再實施擠注混凝土。為防止砂土層產生塌孔,需增加2-3節護管護壁來鞏固護坡樁成孔。伴隨著鉆具的提高,利用鉆桿來壓灌混凝土。樁體混凝土崩坍度160-180mm。制作混凝土時需適當控制混凝土總量和樁峰標高。(2)預應力錨索施工。實施錨索工程前,規定挖掘到錨索地段之下0.5m,與護坡樁或土釘樁相距不小于10m范疇里地面平整。平均相距10m建立一個調控點就是定位放線,確保錨索在同樣的標高。在施工場地平整廣闊的地段制造錨索桿體,其桿體的制造由預應力鋼絞線成產形成,需要時將塑料布鋪于地表上。錨桿策劃尺寸+1.2m是桿體下料尺寸。將平均距離2m的鋼絞線燒成絲狀與隔離架捆綁于一體,鋼絞線夾于隔離架空隙中。桿體防護層深度是20mm,將黃油抹在自由段上,用20mm軟塑料管包裹,用膠帶粘封住兩頭,膠帶將桿體下部裹緊,方便進孔。
3.3土釘墻施工。土方挖掘與實施土釘墻支護工程劃分階段層次,挖掘一層支護一層,以便減短期限并有效防護已經挖掘層。先行挖掘基坑周圍超過10m土釘墻施工操作面的土方,若上部土釘及注射混凝土表層還沒完畢,則禁止挖掘下端土方。
器械挖掘后,掛線定位人力修葺坡面,清理坡面上的散土,坡面平坦率偏誤≯±20mm。鉆孔采用錨桿鉆機,部分成孔使用洛陽鏟。成孔后需清理潔凈孔內殘余或松散的土方,孔內一旦產生部分滲漏裂孔或散落松土,需迅速實行灌漿措施。孔深準許偏誤±50mm;內徑準許偏誤±5mm;間距準許偏誤±100mm;成孔斜角準許偏誤±5%。
參考文獻:
[1]王增先.降水無支護深基坑開挖施工方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
[2]黃強.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高層建筑中的作用[J].建筑·建材·裝飾,2014,(8).
[3]張映.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