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要: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然而由于管理的滯后,我縣建材用礦產資源管理普遍存在監管難、開發利用秩序混亂和違法違規開采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要加強礦產資源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建材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對策;建議
我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用重大。2009年以來,在縣委政府 “四大產業富民,開發資源強縣”的號召下,各級部門高度重視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在不斷提高,礦業經濟得到有效快速發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建材用礦產資源的管理難度大,開發利用秩序混亂,一些開采頁巖、砂石等建材用礦產資源企業不辦證、違規開采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為破解資源開采審批難、監管難等問題,實現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是我們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有待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 我縣建材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我縣建材用礦產資源均屬于縣級頒證,分布在全縣三十多個鄉鎮,已進行開發利用的有建筑石料用灰巖、水泥配料用泥巖、磚瓦用頁巖、建筑石料用砂巖等。其中:磚瓦用頁巖、建筑石料用砂巖的開采力度較大,粘土基本處于停采狀態。截止目前,全縣建材用礦山企業82家,分布在全縣34個鄉(鎮),其中:頁巖磚廠77家、泥巖礦2家、石灰石礦1家、采石場2家。經過近幾年非煤礦山專項集中整治,我縣礦業秩序有了很大的好轉,辦理《采礦許可證》的有58家,其中:持有效采礦許可證的有24家,未延續采礦許可證的有 34 家。但是,因為體制不完善和實施礦法難的問題,在礦產開發過程中出現的違法行為往往得不到及時制止和糾正,造成建材用礦山企業特別是頁巖磚廠無證開采、違規開采的現象尤為突出。
二、 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存在問題:一是無證開采和非法開采現象突出。我縣建材用礦山企業共82家,其中:持有效采礦許可證的24家,持過期證和非法開采58家,無證和非法開采率高達70%。二是違規開采現象時有發生。部分礦山企業由于技術力量不足,資金短缺,企業業主受利益驅動,只追求眼前利益,不嚴格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進行開采,越界開采,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原因分析:
1、有償出讓采礦權難度大。一是按照礦法相關規定,公開出讓采礦權程序較復雜,必須通過制定出讓方案、擬定價款、環保審核、政府審批、媒體公告、資格審查、公開出讓等大量中間環節,造成市場化配置礦產資源時間較長。二是一些開辦的礦山企業,大多數都是在很早以前形成的,或者是基層工作人員輪換造成監管脫節未被我們發現的,由于礦山與廠房、基礎設施等連在一起,要對這些礦山的資源進行公開有償出讓,實施招拍掛制度,只不過是走過場,實際上沒有其他業主參與競爭,而解決這些問題對實施招拍掛制度也產生了較大難度。
2、轄區重視不夠,監管缺失。由于個別基層鄉(鎮)領導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不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平時不注意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法律意識、大局意識差,對保護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錯誤認為非法開采頁巖礦、砂巖礦無關大局,認為打擊與否,無傷大雅,以致消極對待,應付了事。
3、部門協調和執法力度不夠,導致打擊效果不佳。對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礦行為,由于條件所限,國土資源部門只能采取送達相關的法律文書,督促辦理相關證照等手段來制止非法采礦行為,沒有一些強制手段來停止其非法采礦行為,究其原因,就是各行政職能部門、基層黨委政府等單位之間的協調不夠,沒有形成很好的打擊合力,沒有足夠的執法力度。
4、監管區域分布廣,導致管理難度大。全縣礦山企業分布在全縣34個鄉(鎮),地礦辦工作人員少,如果全縣每個礦山檢查一偏,至少得花上一個月時間,況且辦公室日常工作繁瑣,煤礦監管任務也不輕。
5、基層國土資源所對礦山企業監管措施不到位。部分基層國土資源所對非煤礦山監管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管理上流于形式,工作上只重在土地上的業務,根本沒有認識到國土資源“礦產資源”的重要性,這無形地增加了對礦山企業的管理難度。
三、 對策與建議
根據礦產資源法規定,建材用礦產資源均屬于三類礦產,在縣級頒證權限內,這類礦產不同于其它能源礦產和金屬礦產,走資源市場化配置的路子不利于加強管理。為切實有效地解決我縣建材用礦產資源開采辦證難、不辦證、違規開采、黑廠多等現象,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形成部門合力。對于頁巖礦山等建材用礦產資源非法開采、違法開采現象突出的問題,應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加強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統一執法,聯合執法,為行政執法作后盾。如協調電力部門對未辦理采礦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過期的礦山企業予以停止供電,以達到執法的效果。
2、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針對我縣一般建材用礦產資源公開出讓市場化的實際情況,根據《四川省采礦權有償出讓暫行規定》第十一條之規定,建議由評估機構對其礦區范圍內資源予以評估或者根據當地采礦權、礦產品市場情況和資源開發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采礦權價款,建立會審制度,以申請方式報縣政府審批后,繳清資源價款和兩費再辦理采礦許可證。
3、明確工作任務,落實監管責任。對于頁巖礦等建材用礦山的監管,應加強鄉(鎮)主要領導的重視,其工作任務和責任應明確到各轄區鄉(鎮)主要責任人和各基層國土資源所,實施責任倒查和問責,真正做到監管有力。
4、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各鄉(鎮)人民政府上下互動、各相關職能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的“三動”管理機制,將非法開采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
5、建立長效機制,加強規范管理。加大投入,進一步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建立完善和維護礦業秩序的長效機制,實現從突擊式、大規模集中整頓到規范化、制度化的日常監督管理的轉變,確保全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實現既定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