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勝章
摘要:當今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資源、環境與人口的壓力。環境地質學作為一門新興的應用學科,以研究人類與地球相互作用而成為地質學家關注的焦點。本文闡述了環境地質學涵義及其對地球生態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環境地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環境地質工作 ;地球生態;影響;重要性
環境地質學是地質科學中的一門新興應用學科,是環境科學的重要成部分。最早由美國Hackett提出,但其涵義和研究范疇,各國學者持有不同的理解。歸納來說環境地質學是指,應用地質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地質環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變規律的學科;側重研究人類工程技術經濟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為人類合理開發利用地質礦產資源和保護人類生存的地質環境提供地學方面的科學依據,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做出貢獻。可見環境地質學已經成國際地學界認同為地質科學中一門應用科學,并且已經成為環境科學和環境保護方面一個不可忽視的研究領域。
1環境地質工作對地球生態的重要性
1.1 降低地質災害,減少意外損失
環境地質災害難以控制,對世界各國帶來了難以估量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因此,加強環境地質研究,對預防和控制自然災害,降低意外損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我國及東亞各地相繼發生的地震、海嘯等地質災害都與對地質災害不能及時預測有關。因此加強環境地質的研究,建立自然災害的預警系統,能夠使得國家對各個地方的環境地質情況及時了解,有重點的應對多發地區的地質災害的發生。這樣不僅有助于深化國家對地質災害發生分布規律的認識,而且可以提高地質災害的預測精度和可靠性,從而能夠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
1.2 減少水源污染,改善地球生態
水資源為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不可再生資源。但隨著各個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地區化學物質排放過多,造成水資源短缺、污染現象較為嚴重。目前水質問題已引起人類的恐慌,不僅破壞了地球生態,還造成一系列健康和經濟災難。加強環境地質研究,能夠促進各國合理建立相關水利工程,達到對各個地區的水資源合理分配的目的,減少用水不足和用水浪費現象,降低旱災和澇災的發生,不僅促進世界的經濟發展,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3 改善大氣污染,恢復地球生態
大氣污染對人類的生活影響極大,甚至危機人類的生命安全。近年來,發生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霧霾災害使人們逐步意識到地球大氣環境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而人類的活動又是導致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霧霾實時監測不僅可以提示大氣污染程度,更警示了人類需要改變自己的活動方式,以減少大氣的污染。因此加強環境地質工作,實時監測大氣環境的污染程度對改善空氣污染狀況、恢復地球生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 環境地質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公眾保護意識淡薄
環境地質研究的目的在于抑制環境污染,促進對環境地質運動規律的把握,降低環境地質災害的發生,減少人員財產損失,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但是現今公眾保護環境意識依舊淡薄,對大自然中動植物保護不夠;農業生產中又過度依賴化肥和農藥,嚴重破壞了地球生態平衡。另外,由于某些地方污染時間比較長,需要治理的成本也相對較高,造成資源大量浪費,增加了相關環境地質研究工作的困難。
2.2 環境預警系統不完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環境污染逐步加劇,地球環境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世界各地極端天氣和突發性災害頻發。但對世界大部分國家而言,依舊重經濟發展輕環境的思想較為嚴重,致使對環境地質研究投入較少,環境地質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對地質災害頻發地區重點加以防范,不能更新地質研究技術設備,致使環境地質災害預警機制不完善。近幾年來環境地質災害連年發生,給世界各地的經濟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失,也嚴重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
2.3 相關理論體系不健全
環境地質的研究工作需要相關的理論方法體系進行指導,也需要大力培育相關研究人才。但是在各個學科中,環境地質研究學科是個新興學科,理論方法體系尚不完備,不能有效的發展相關專業人才,致使環境地質研究工作發展緩慢,阻礙了對地球生態的保護進程。
3 加強環境地質工作措施
3.1 加強公眾環保意識,提高環境地質工作效率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環境問題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環境保護及資源節約意識,從而降低環境地質受人類影響的因素。“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禁止對森林的亂砍亂伐和對珍稀物種的無止境獵殺。從而提高環境地質研究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重點關注地質災害的多發地區,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恢復地球生態。
3.2增強人員資金投入,完善環境地質預警系統
世界各國必須轉變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思想,要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放在同等地位,甚至要把環境治理放在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位置,加強對環境地質研究的投入,促進環境地質研究技術水平的進步,完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使得世界各地能夠及時制定相應應對措施,降低人員及財產損失,維護地球生態環境。
3.3 重視環境地質教育,構建環境地質理論體系
對環境地質問題的深入研究離不開環境地質學科的發展,因此構建當代環境地質的理論方法體系,培養環境地質研究人才對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維持地球生態平衡都至關重要。環境地質教育需要新思維和新方法的拓展,以廣闊的視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吸收新的知識,建立當代環境地質學的概念、理論與方法體系,構建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的地球生態環境系統。
4 結束語
環境地質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 還未完全形成自己的獨立體系, 還缺乏完整的理論和成熟的方法。而且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環境地質工作水平仍相對落后,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中國城市環境地質工作必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為我國的生態環境甚至全球的生態系統作出更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哈承佑. 中國環境地質學的進展與展望[J].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設計制作, 2005.
[2]劉東生. 全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科學[J]. 地學前緣, 2002,(9).
[3]馮翠娥, 周建偉, 周愛國. 當前世界環境地質學發展特點趨向及我國主要環境地質學問題分析[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04, (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