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行春
摘 要 為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監管,扶持規范運行的合作社,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以邵武市農民合作社現狀為依據,在《福建省農民合作社條例》實施之際,試圖通過加強監管和扶持2個方面闡述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 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福建省邵武市
中圖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27--02
近年來,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發展,以福建省邵武市為例,全市經工商登記注冊的合作社從2008年的16家,發展到2015年的359家。然而,由于對合作社實行“四不”(不驗資、不收費、不收稅和不年檢)政策,準入門檻低。特別是不年檢,無法判別是否正常經營。
1 基本情況
到2014年底,邵武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經工商登記注冊的有359個。種植業218個:糧食35個、蔬菜50個、水果14個、茶葉65個、食用菌21個、中藥材14個、煙草10個、花卉園藝9個。畜牧業27個:養豬6個;牛羊6個、禽類6個、其他養殖9個。服務業18個:農機12個、植保6個。漁業44個,林業49個,其他3個。
共有49個合作社獲得各級示范社稱號61社次。其中,農業部示范社3個、省級示范社9個,市級示范社20個、縣級示范社49個。
2 存在問題及建議
2.1 低門檻準入,起點低、提升慢
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低門檻準入,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起步起點低,內部管理還不夠規范,市場競爭力還不夠高,帶動農戶能力還不夠強。出現幾個發起人甚至個別人私有的現象。
建議:《條例》對整體門檻未提出更高的標準,但從規范角度提出了可操作的標準,主要是從扶持和監管兩方面入手,促進合作社規范發展。
2.1.1 扶持
可通過培訓、指導、示范社、建設項目、兌現相關扶持政策等方面進行扶持。
(1)通過培訓扶持。以市委農辦陽光工程辦公室為主,整合各有關部門資源,對合作相關人員進行民主管理、財務管理、生產技術、營銷策略、品牌創建、工商年度報告和稅務申報等培訓,提高合作社管理、生產技術、市場銷售和品牌創建的能力。
(2)通過指導扶持。一是實行輔導員制度。根據《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工作規程〉的通知》要求,市鄉兩級均應配備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各級輔導員要加強學習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法規、政策和規范管理知識,主動介入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指導。二是實“千人帶千社”制度。合作社在發展階段,必然存在技術、管理、營銷人才缺乏等問題,致使合作社發展緩慢,市場競爭力不強。為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科技服務的需求,根據《福建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開展“千人帶千社”活動的通知》(閩農廳辦〔2015〕23號)要求,對列入省農民合作社規范社名錄的合作社篩選出分配名額的合作社選派具備較強的政策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的農業科技人員或經管干部實行掛鉤聯系,一對一幫扶,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解決技術、土地流轉、病蟲防治、“五新技術”培訓和指導、產品營銷、農超對接等服務;并將科技人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列入年終考評,與績效工資、職稱評聘和晉升掛鉤,提高農技人員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的積極性。
(3)通過示范社扶持。根據《福建省農民合作社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邵武市關于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的工作意見》,對評選為縣級示范社的合作社予以扶持與獎勵;對評選為市經以上示范社的合作社予以一定的配套扶持。
邵武市分別于2009年和2011年將扶持合作社列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2010年斷了1 a,2012年后又沒有列入,這樣不利于示范社的培育和合作社的持續發展。建議市政府對合作社的資金扶持實行常態化,每年安排不少于50萬元的資金,對評選為邵武市和南平市級示范社的合作社每個予以2萬元的扶持;對評選為省、部級的示范社每個予以5萬元的配套扶持。
(4)通過項目扶持根據《條例》第二十條“國家和本省支持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下列建設項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農業生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裝備保障能力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其他建設項目。”
(5)兌現金融社扶持和用地用電政策。《條例》規定了金融扶持合作社和合作社用地用電政策,建議有關部門抓好落實。
(6)制定引導、支持政策。《條例》第四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引導、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服務機構和隊伍建設,并將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設立、發展以及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便利和服務,并依法協助調解和處理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糾紛。”
(7)各部門履行職責。《條例》第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和發展的綜合指導、扶持、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和有關組織,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給予指導、扶持和服務。”
2.1.2 加強監管
(1)實行年度報告公示制度。《條例》第十二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每年定期向登記機關報送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度報告書,并對年報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度報告公示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于每年1月1日-6月30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報告,并向社會公示。”
第十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期限報送年度報告并公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當年年度報告公示結束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做出將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決定,并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
(2)通過建立規范化合作社名錄庫加強監管。按省農業廳建立省農民合作社規范社名錄的要求,在原省級合作社名錄的基礎上,建立省農民合作社規范社名錄庫。按建立規范社要求,嚴格把關,對經工商注冊登記滿2 a的合作社進行一次篩選。將符合規范化建設要求的合作社錄入省規范化合作社名錄。將那些被工商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名錄之外,凡未入名錄庫的合作社,一律不享受任何扶持,從而達到促進合作社規范建設的目的。
(3)以財務管理為抓手,促進規范化建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重點是財務管理規范化,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財務電算化加強管理。合作社財務未實行財務電算化管理,導致科目使用不規范,財務報表格式五花八門。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首先可從財務規范化建設抓起,因此使用財務軟件進行賬務處理,可以規范合作社財務核算和統一報表。因此,實行合作社會計電算化,對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特別是規范財務管理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邵武市合作社使用世紀之村合作社財務管理軟件記賬,實行財務管理電算化。二是開展合作社會計集中委托代理試點。根據《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13年農民合作社財務規范化管理建設年活動的通知》(閩農計[2013]123號)文件精神,選擇10家不具備單獨設立會計機構的合作社,本著民主、自愿的原則,實行集中委托代理記賬、核算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
(4)通過聯席會議加強監管。根據《若干意見》關于加強部門組織協調和指導培訓的規定:“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成員由農業、林業、海洋與漁業、供銷、經貿、財政、質監、金融、國土、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組成。省級聯席會議工作機構設在省農業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加強對示范社的指導、培訓、服務和扶持工作,確保示范社建設有序推進。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示范社建設具體標準的制定與認定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都要根據各自職能做好示范社扶持和服務工作。”
根據以上規定,邵武市已經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設立了聯席會議辦公室。
(5)監管保障
要完成上述監管工作,必須有機構、人員和經費的保障。一是機構和人員保障,聯席會議辦公室應作為常設機構,納入正規編制,核定編制3~5人,負責農民專業合作社監督管理和指導、協調等日常工作。二是經費保障,聯席會議辦公室辦公、合作社培訓、指導和檢查驗收等都需要經費。建議將辦公室各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2.2 三品一標獲得率低
據不完全統計,邵武市359個合作社只有35個獲得無公害認證,44個獲得注冊商標。這在向上級申報項目和評選示范社時處于不利地位,與邵武市生態縣建設不相適應,影響了合作社產品質量和產品銷售。
建議按照《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控制體系,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并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申請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提供咨詢、指導和服務。對獲得良好農業規范、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以及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名優農產品商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給予獎勵,并在項目安排等方面優先給予支持。”
2.3 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糧食,無法獲得種糧大戶補貼
據稱,往年的種糧大戶補貼,在財政核算項目中沒有合作社的子目,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糧食,無法獲得種糧大戶補貼。
建議在種糧大戶補貼財政核算項目下增設合作社子目,讓規模化生產糧食的合作社能享受到此項優惠政策。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