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建華 馬力
(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淮北市體育場地現狀的調查與分析①
符建華 馬力
(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根據淮北市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材料,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淮北市體育場地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表明:淮北市體育場地存在數量少且分布不均衡,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場地資源經營管理不合理,建設資金的投入政府依賴大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淮北市體育場地的發展。建議:加快體育場地資源缺乏地區場地的建設,資源平衡化;增加體育場地資金投入,資金來源多元化;資源共享化,增加場地的利用率,進而促進淮北市群眾體育的發展。
淮北市 第六次場地普查 體育場地 資源
體育場地是增強人民體質,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競技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發展體育產業的重要載體。體育場地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著一個國家的體育發展水平,了解和掌握現有體育場地的現狀、使用以及發展變化的情況,可以更好地科學配置體育場地設施資源,推動體育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該文根據淮北市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材料,分析淮北市體育場地的現狀,旨在為淮北市體育的發展與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論參考與客觀依據。
1.1研究對象
淮北市各類體育場地。并根據單位歸宿的行業系統,把淮北市體育場地劃分為:體育系統、高等院校、中專中技、中小學、其它教育系統和其它系統進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淮北市第五次、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
1.2.2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得到的淮北市第五次、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進行常規數理統計。

表1 淮北市第五次和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結果比較表

表2 淮北市體育場地分布情況

表3 淮北市體育場地分運營模式場地分布情況
2.1淮北市體育場地總體狀況
截止至2015年1月1日,淮北市共有各類體育場地62類2 275塊,其中室內場地127個,室外場地2 148個,體育場地總用地面積2 288 646.74 m2、建筑面積139 661.78 m2、用地面積2 941 152.96 m2,累計投入體育場地建設的資金60 562萬元(見表1)。
按2014年底全市總人口215.9萬人計算,目前淮北市人均體育場面積1.06 m2,人均投入體育場地金額280.5元,分別是2003年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時的1.39倍和2.63倍。由此可見,在過去的10年中,淮北市的體育場地總量在不斷地增加,各種人均占有量都在穩步前行,這與國家大力發展體育場地建設密不可分。
2.2淮北市體育場地分布特點
從表2看,淮北市體育場地分布不均衡,場地多集中在校園,占總體數量的74.37%,廣場和公園占總數的0.75%,街道和鄉鎮占總數的16.7%。學校體育場地主要是用于自身的教育需求,即使開放,也僅限于周六與周日。而廣場、公園、街道、鄉鎮等體育場地則是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但是,卻只占所有體育場地的17.45%。鍛煉場地的局限性,不僅制約體育活動的開展,也會降低廣大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表3中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場地運營模式單一,自主運營占主導地位,高達99.2%,單一的運營模式使得體育場地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多種運營模式同時開展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體育場地資源,而且可以對體育場地的維護、開發和發展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
2.2.1淮北市體育場地系統分布特點
從表4看,淮北市體育場地教育用地(包括:高等院校、中專中技、中小學和其他教育系統)占主導地位。按場地面積來算,教育用地占68.27%,體育系統占3.63%,其他系統占28.1%。按用地面積來算,教育系統占65.4%,體育系統占8.3%,其他系統占26.3%。按場地數量來算,教育用地占61.3%,體育系統占1.7%,其他系統占37%。由此可見,現有的體育場地主要集中在教育用地,占淮北市體育場地的68.27%,這必然會造成體育場地人均占有量不平衡現象,影響群眾體育的發展以及場地的有效利用。
2.2.2體育場地分布類別
根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安徽省數據公報,淮北市體育場地共有28類2 275個,其中體育館3個,體育場9個,田徑場18個,小運動場113個,游泳館3個,籃球場678個,排球場35個,羽毛球館11個,乒乓球場979個,網球場24塊,門球場22個,健身房30個,這12類場地占總場地的84.6%,其它場地350個,占總場地的15.4%。
體育場地的種類和機構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對體育文化的需求,滿足了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的需要。但是,多數標準場地以簡陋的小運動場、籃球場、乒乓球場、排球場為主,且大多數以室外為主。而體現現代化生活和質量的健身房、游泳館和網球場不是很多,僅占總場地的2.5%,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這些既時尚又休閑的健身運動項目越來越喜愛,加強加大這些體育場地的建設,對提高淮北市人民的文化品位、生活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淮北市群眾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表4 淮北市各系統體育場地狀況

表5 淮北市各系統資金狀況

表6 淮北市各系統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狀況
2.3體育場地建設投資資金情況
從表5看,淮北市體育場地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有財政撥款、單位自籌、社會捐贈和其它方式四個途徑。其中財政撥款占總額的77.31%,單位自籌占20.31%,社會捐助占0.81%,其它方式占1.57%,表明在體育場地建設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
2.4體育場地使用情況
由表6可見,體育系統對外開放場地的數量比例占其自身數量的97.57%,高等院校是21.84%,中專中技是3.92%,中小學是3.84%,其它教育系統單位是0,其它系統是75.17%,在總的體育場地數量上中小學最多是1 512個,其它系統是576個,高等院校有87個,中專中技是51個,體育系統有41個,其他教育系統最少8個。從開放的比例可以看出大量的體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也與其自身的特殊性有關,多數的中小學體育場地由于體育場地單一、體育設施不完善、區域分散且管理復雜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根本不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造成現有體育場地的浪費。相反,體育系統對外開放最多,但是由于其數量有限,所以不能滿足群眾對體育場地的需要,這嚴重影響到全民健身的建設和發展??偟膩碚f,教育系統的對外開放較少,這與其自身屬性有關,體育系統和其它系統對外放比例較大,但是體育設施數量占有率較低,所以應加大體育系統和其它系統的發展,為提高公民素質、生活質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消費和強身健體的需要。
3.1結論
淮北市體育場地的數量,人均場地面積、投資金額都有所增加,促進了淮北市群眾體育的發展。但是,從人均占有量來看還是偏少,體育場地資源布局也存在不合理性,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開放度也低,資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淮北群眾體育的發展,不利于全民健身的推廣。
3.2建議
3.2.1加快體育場地資源缺乏地區場地的建設,資源平衡化
場地的建設與資源的平衡是影響群眾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資源投入的加快以及平衡有利于體育發展的平衡,不僅可以預防區域體育發展過程可能出現的兩極化,也可以促進彼此間的交流,使更多的人接觸到更多的體育項目,從而促進全民體育的發展。
3.2.2增加體育場地資金投入,資金來源多元化
資金是體育場地建設的物質基礎,資金的充沛,體育場地、設備、設施才能更好地健全,研究發現:淮北市體育建設主要的資金來源是依靠財政撥款,而單位自籌,社會捐款等僅僅占一小部分。因此,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國家財政的撥款,各個社區應拓寬資金來源,加快當地體育場地、設備、設施的建設,促進體育的發展。
3.2.3資源共享化,增加場地的利用率
在淮北市2 275個各類場地中,完全開放和部分開放的僅僅只有552個,開放比例僅為24.26%,與全國體育場地對外開放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幢笔械慕逃到y擁有較大一部分的體育場地資源,然而對外開放的數量卻很少,僅為擁有量的8.36%,遠不及全國教育系統體育場地的開放率。教育系統的大多數場地在學生放學、放假的時候大多處于閑置階段,資源共享化,不僅可以提高場地利用率,更好地是促進了體育的建設與發展。
[1]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N].中國體育報,2014-12-29.
[2]淮北市統計局.淮北統計年鑒[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
[3]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安徽省數據公報各項指標增幅較大人均水平差距不?。跱].安徽日報,2005-03-19.
[4]宋梅.淮北市城市居民健身活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5.
G8
A
2095-2813(2015)12(c)-018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185
符建華(1988—),男,漢,河南省商水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區健身。
馬力(1975—),男,漢,安徽淮北人,學歷:碩士,職稱: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和國民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