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民 魯宗利 紀鳳臺
北京市通州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探索建立保健食品監管長效機制,全面提升保健食品監管效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北京市通州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對轄區內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現狀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個別企業還存在著人員素質低、管理欠規范等問題。
截至目前,通州區共有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4家、經營企業600余家。此次調查涉及轄區6個鄉鎮的比較有針對性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6家,經營企業23家。具體情況見附表1、附表2。
調查發現,轄區內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基本為個體小作坊;企業資金投入少,生產品種少,缺少市場競爭優勢,生產的保健食品多為減肥類和調節血脂類;人員素質水平不高,十幾個工人,且以當地農民或外來務工人員為主,一般初中及以下學歷,只經過簡單的培訓上崗;各企業雖然基本上能夠按照《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要求組織生產,但在原料購入、成品管理、碼放和產品標識標簽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原料購入供貨商資質不全,成品未做到隔墻離地、通風設施不完善、標簽標注不規范、未及時備案等問題。
在主要以大商場、連鎖藥店等為銷售場所的保健食品經營企業,盡管相關資質齊全,經營場所環境清潔,所經營產品的標簽、標識、說明書符合規定,經營人員能夠做到培訓上崗,在銷售過程中,經營人員也注意到了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區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進貨時索取供貨商資質不全;產品銷售過程中沒有完整的銷售記錄;經營人員缺乏正規的業務培訓,對于什么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的區別不甚了解;在商場、藥店中銷售的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醫療器械混放,沒有完全做到專柜碼放等問題。
一些保健食品經營企業除存在上述問題外,還存在無證經營和衛生許可證過期現象;進貨時未索取供貨商資質,沒有保留進貨票據,沒有銷售記錄;銷售柜臺有過期產品;衛生條件差,產品外包裝或專柜上有灰塵;經營人員未經培訓等問題。
針對存在的問題,建議保健食品行業加強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保健食品的科技含量;加強市場管理,一方面企業要自律,另一方面群眾要積極監督舉報。此外,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樹立大企業、大品牌、大市場觀念,這也是今后企業生存發展的方向。
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要積極推動食品升級換代及產品向多元化發展,同時加強營養功能性食品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將食品科學、生理學、營養學、醫學、藥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協同運用,進一步深入進行功能食品因子和生理功能機理的研究;根據不同人群、不同生理條件的不同需求,基于營養和生理功能原理,有針對地設計出具有不同營養功能成分的食品配方;注意發掘我國的中醫食療寶庫,研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功能性食品。
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該實施名牌戰略,注意培育自己的品牌產品,開展多學科的基礎研究與創新性產品的開發,開發出具有知識產權的功能性食品;中國市場對功能食品的需求很大,但市場上的虛假宣傳太多,使許多消費者對國內市場失去了信心,企業需加強監督管理,凈化保健食品市場,杜絕虛假宣傳;全社會要廣泛參與保健食品的監管,可以利用政府之手,加大宣傳培訓專業機構,提升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引導消費者健康消費,努力營造人人關心、支持、參與保健食品安全監管的良好氛圍;加強對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培訓,宣傳保健食品知識,提高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
此外,消費者還應提高對保健食品的認識,分清“國藥準字”、“衛食健字”、“衛食消字”、“衛特食健字”等的概念與區別,認清保健食品與藥品的區別;勿盲目相信經銷商和推銷者的虛假宣傳,理性判斷事實,避免上當受騙,特別是中老年群體。

附表2 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調查情況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深入分析,筆者認為保健食品監管工作還是要緊密結合實際,始終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的總體思路,以保健食品產品質量安全為第一要務,以整頓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為重點,加強日常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創新監管方法,完善監管機制,針對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開展監管工作。
監管部門要強化保健食品安全性要求,嚴把保健食品上市關,健全保健食品審評機制和退市淘汰機制,加強對研發試驗過程中數據和資料真實性的核查工作,確保樣品的真實性和代表性;以科學監管為依托,建立與轄區企業特點相適應的監督檢查機制;以提高監管效率為目標,建立切合實際的監督檢查制度;以電子監管為技術支持,建立科學動態的監督檢查模式;以弘揚企業誠信提高質量意識為理念,推進建立企業綜合信用檔案。
以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為重點,切實加強保健食品原料采購和使用環節的監管,確保保健食品質量安全。以保健食品經營企業為重點,查處以公益講座、免費體檢、學術交流、會展銷售等形式變相銷售假冒偽劣保健食品的行為;以規范保健食品廣告為重點,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傳、聲稱普通食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等行為;以保健食品抽檢工作為重點,繼續開展保健食品違法添加專項檢查,嚴厲打擊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藥物及未經批準成分的違法行為。
健全全市統一動態監管信息平臺,做到對產品、企業的基本情況和監管情況實時動態了解,實現監管信息共享,提高監管效能;以示范創建為抓手,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市場秩序,繼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保健食品安全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制定和推行保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分類管理制度;實行保健食品安全責任制和保健食品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簽訂保健食品監管工作責任書,與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簽訂生產質量安全責任書;繼續推進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受權人制度,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建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約談制度,強化企業第一責任人的主體意識,落實保健食品安全責任,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對技術含量高、有發展前景的重點企業、重點品種提前介入,通過組織專家咨詢、現場指導等方式,提供政策咨詢和技術指導服務,做大做強保健食品企業;積極引線搭橋,加大引進力度,鼓勵外商對保健食品行業的投資,以帶動保健食品產業群集聚和產業鏈形成;聘請高層次、高水平專家就產品研發注冊、實施保健食品GMP、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等方面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自律意識。
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認真梳理保健食品的監管依據和執法依據,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提高整體隊伍素質和能力,提升監管人員監督檢查、服務企業的真本領、硬功夫,培養一支能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接受新挑戰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服務?;O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媒體合作,曝光違法行為,深入開展保健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等保健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增強人民群眾保健食品安全、依法維權和主動監督的意識;廣泛開展行政相對人的教育培訓,增強生產經營者的遵紀守法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健全宣傳長效機制,形成人人關心、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