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曹利民的詩"/>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葉 櫓
百家詩論
不經意間的詩性直覺
——讀曹利民的詩
葉 櫓
認識曹利民已經數年,而她寫的詩,卻是在近兩年引起我的關注的。一個人寫詩,從最初給人印象一般而步入認人眼球一亮的感受,從閱讀者的角度說,是感受到了他巨大的進步,而就寫作者的內心歷程而言,或許是經歷了一種曲徑通幽之后的豁然開朗的。寫詩的人大都比較著意于自身的心靈深處的潛意識,而這種潛意識往往是隱秘的和稍縱即逝的。有的人因為忽略了這種潛意識而錯失了機緣,有的人則因為把握和捕捉到了這種隱秘的和稍縱即逝的瞬間心靈活動而寫下不錯的詩。曹利民大概就是屬于后者。
在我所認識的一些揚州的青年詩人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他們多讀一些詩歌,多讀一些有關的書籍。這自然是一句說了也等于沒有說的老生常談。從寫詩的人來說,其所以會產生寫詩的欲望,自然總是因為讀了一些詩的,否則不會貿然地動筆寫詩。但是初學寫詩者往往會走入一個誤區:因為喜愛上某一類詩而著意去模仿它,又因為“偏食”而造成營養不良,以致自己在寫詩時,首先不是注重自己的內心感受,而是想擺出一副寫詩的架勢,力圖給人一種“我在寫詩了”,從而給人一種多少有點像在“作秀”的姿態。以這種方式寫詩的人,如果十分認真努力,有時候也會偶爾能寫出不錯的詩。不過,長此以往,不但會寫得很累,也很難寫出好詩。
我之所以寫這么一段題外話,是因為在對一些青年詩人詩作的閱讀中,日漸形成的一種印象。而我在寫這篇對曹利民詩歌的閱讀印象的文章時,特別著力強調的就是為此文的標題所突出的“不經意間的詩性直覺”。這“不經意間”四個字,可能會招致一些誤解,但我的本意則是在強調她的寫作狀態,絲毫不意味著寫詩可以漫不經心或粗枝大葉。為什么說曹利民的詩表現出“不經意間”的詩性直覺呢?這也是我讀她近年詩作時的最突出的感受。
一個人的詩性敏悟和能力,可以在多種寫作方式中呈現出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一種呈現方式,“吟出一個字,掐斷幾根須”也是一種呈現方式。灑脫和苦吟都可以造就詩,一切全在于各人自己適合的方式。在我對曹利民詩歌的閱讀中,她在表達和表現自己內心感受時那種灑脫自如,那種看似信手拈來的自然樸實的詩句和詞語,常常使我有一種驚詫之感。這些年洛夫每次來大陸來同他一起閑聊起揚州一些青年詩人時,他稱贊最多的就是曹利民。我想也是因為他讀出了曹利民詩中的這種灑脫自如和自然樸實的韻味。不妨舉一首她的短詩《這樣的紅》為例罷:
已經夠了。紅到這份上
已成了路邊行人眼中的風景
已然是花圃黃芽銀杏葉紅花檵木的焦點
再紅下去。就像血了
這樣的紅,不算淺也不算深
花了不少心思但也不至于錐心刺骨
再紅下去的話,我擔心
她不單要耗盡心血,還將丟光原有的綠
找不回春天的路
這不到十行的詩句,一口氣讀下來會感到有點突兀而順暢。它好像是某種現場的即興式感慨。但是你在讀過后難免會對它的有感而發產生一些聯想。這些聯想或是對詩的景觀的虛擬,或者還會聯想到一些社會現象中的人和事。不管怎么說,你會從讀詩中有所得,有一種愉悅之感。這就是一種讀詩的美好感受。如果我們把詩的前四行略去中間兩行,就讀行了“已經夠了。紅到這份上……再紅下去。就像血了”,這雖然不失為一種表達,但顯得過于直接,沒有鋪墊也沒有層次。可是有了原詩的中間兩句,不僅襯托出“紅”表現,也更讓人感到它的危機四伏。也正因為有了前面四行詩,后面的五行詩才顯得順勢而下,水到渠成。“她不單要耗盡心血,還將丟光原有的綠/找不回春天的路”。這些詩語的自然流暢且暗含機鋒,是我從中體味到的愉悅和妙語。
曹利民的這種對于詩性的表達和表現,經常會在某種機緣之下得以順暢又有點突兀的呈現,這種狀態非常自然而典型地傳達出她的內心感受。往往在一種場景中,她會空然奇想,若有所思地冒出一些令人驚詫又羨慕的聯想來,即景即興的胡思亂想,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細想又似乎頗為耐人尋味。譬如這首《斷塔》:
傾巢之下,我仰視。
如天空,如盛唐煙云,如亂了陣腳的南飛雁
揮之不去。有人悄悄合十,有人捧來滿城風雨
也有談論七級浮屠與九層寶塔
一千年只剩框架。失火的,掙扎的,重修的
并非古寺。秘笈已被珍藏
善,惡,買罪,贖身,短暫的歡愉與顫栗
不過是野草與枯樹
不住地搖晃——
四面環水,你為波心
這本是任何一個參觀旅游者經常會參與的場景,但是她卻在一連串的假想中試圖從歷史風云中窺測到一些恒久之物。所以不管是“我仰視”還是眾人的各式姿態,乃至一些是非善惡之類的評說和情感糾葛,都“不過是野草與枯樹/不住地搖晃”——只有她眼中的“斷塔”是“四面環水,你為波心”。這個最終留下的意境和意象,也許才是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的恒在。
正是這種在各式生活場景中不經意間流露和呈現的詩性直覺,使我在閱讀她的詩時,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在《向虛擬的自己低頭》一詩中,她的筆觸似乎伸向了迷幻之境。本是一場普通的朋友之間的聚會,她卻忽然奇想:
偌大餐廳,我只看到鏡子里的自己
至于人進人出
至于你
在我眼里,是一些比喻句,漂來漂去
我這樣忽略了人物和情節
就像不再熟悉你,我已沒有那時的拘謹
在鏡子面前,我只想低下頭去
向一個虛擬的自己低頭
像這樣的詩句所透露出的一些內心隱秘,其漂移不定或若隱若現,正是一個“詩寫者”所必需具備的心理素質,同時又是必需具備的捕捉和表現能力的。
作為一個生活在揚州這塊充滿詩性生活土地上的詩人,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吟誦古代詩人們所留下的那些經典,而應當有勇氣以自己的筆觸來抒寫當代的感受和體悟。曹利民的“揚州人寫揚州”一輯詩篇,正是她這種努力的表現,我以為也正是這些詩,相當充分地表現出她的“詩性直覺”的品質和能力。所謂的“不經意間”,正是由于她已經整體上浸潤在揚州的詩性環境氛圍里受到的陶冶和溶鑄而形成的氣質,不再需要故作姿態地擺出一副架式作秀了。
誠想,我這樣寫下對曹利民詩歌的閱讀印象,絲毫不意味著她已臻于完美,不需要再努力了。我一直對她說,要多讀善思,深入體察心靈奧秘與寫詩之間的隱秘通道。從寫詩的角度說,人自身具體具備的素質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對廣泛知識的吸納和接受,沒有對社會生活的深入和獨到的體察,便不可能有更為廣闊的詩境的開拓。
從曹利民已經寫出的這些詩篇,我們不妨認定她是具備一定的素質和能力的。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璞石要成為精美的玉雕,還需自身的不斷努力。我們可以寄望于她在未來的寫作中取得新的成績,要記住,寫詩的人永遠是在路上而沒有終點的。
這就是我要對她所說的倚老賣老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