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比較緩慢,由于文化產業類型復雜,對其管理上比較復雜,容易出現經營分散的局面。為了發展遼寧文化創意產業首先要從遼寧地區的全局發展戰略的高度進行分析,并對各個產業現狀進行總結,吸取其它地區先進的管理經驗,因地制宜的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標。基于此本文分別對遼寧地區各個文化創意產業的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文化產業的對策。
關鍵詞: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思路;對策
遼寧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穩定,但是研究發現,遼寧的文化創意產業從科學技術支持、資金來源支持、人才培養以及社會合作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要想將遼寧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揚光大,首先需要對現有政策進行歸納與總結,結合文化創意產業發現現狀,對文化產業從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對相關建議思路進行梳理。
一、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特征分析
1.文化特征
(1)需求動蕩
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是一帶有風險性的產業,而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無疑是一種風險投資。文化創意產業主要以知識科技創新作為支持,有可能帶來高收益成果,也有可能帶來高風險。例如在影視產業中,即使是著名導演的電影,也不能完全保證每一部都能夠成功。收益與風險并存,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魅力所在。
(2)精神象征
文化創意產業的精神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創意為王”。雖然文化創意產業的組織結構與運轉過程十分復雜,但是創意依然產業的核心部分。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精神象征,代表著創意產生的過程中,產業能夠以現代的水平超越過去產業模式,并開辟更高的層次。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對現有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經濟特征
(1)人本特色
與傳統的產業相比,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很多的差異性,生產者更加關注的是自己的品牌效應,而普通的生產者只是看中經濟效益。文化創意能夠以藝術為創造根基,以消費者的角度分析,文化創意產業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還實現了體驗式的經濟。在此過程中,文化創意產業實現了人本特色,增加了文化與經濟之間的交流。
(2)經濟收入彈性大
文化創意產業服務的終端是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娛樂消費,在能夠實現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務需求之外,能夠提供一種更高層次的服務。文化消費大幅度的帶動了經濟增長,同時經濟增長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來機遇。但是,由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發展彈性空間很大,所以,產業發展也會因為經濟發展而產生一定的地區差異。隨著文化產業的利潤空間增大,其產業中的不確定性也增加。
(3)內生型經濟增長
國家能夠保持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就是國家內部的技術創新,國家對于科技教育的支持與人力資源質量的提升,是形成內在技術創新機制的基礎。這種理論被稱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從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事實中可以看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取代了單一的GDP經濟增長模式。人性化的經濟增長使得人們意識到技術創新需要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由此可以說,以科技為核心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式需要文化創意產業的補充。
二、促進遼寧文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因素分析
1.資本因素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受到了文化投融資體制的影響,并在投資渠道、融資方式、投資主體方向上相互制約。政府與社會投資相結合方面的多渠道機制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十一五”期間,在國家制定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中指出,但凡是國家沒有命令禁止文化領域,非公有資本可以進入,并在項目審批、融資等方面實現與國有文化企業待遇同等。并對民間劇團、小型文化企業進行支持,鼓勵在文化產業中形成活力的優勢群體,引導公民以知識產權形式出資,依法成立文化企業。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文件中指出,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并允許文化領域中引入外資,加大對引進文化產品的監管,有效提高外資文化質量。
2.人才因素
遼寧地區中沈陽、大連等城市的高校眾多,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人才資源豐厚。但是在丹東、葫蘆島以及鐵嶺等地的大學在校生比較少,因此會出現文化創意人才的稀缺現象。而文化產業發展首先是要對當地的文化資源充分利用,人才的利用首先是文化創新的附加因素。近年來,隨著遼寧地區人事制度的不斷改革,文化單位的用人自主權逐漸增強,在各個文化產業中試行期權分配制度、并鼓勵文化品牌的創造等。創意產業發展要想實現與人才建設隊伍的結合,首先需要對人才的作用高度重視。在產業中樹立人才為重的觀念,積極利用國內外人才資源市場,建立創意產業人才柔性機制,營造良好人才培養環境。
三、發展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
1.廣播影視業方面對策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產促進遼寧地區的廣播影視業逐步走向市場化和企業化。廣播影視業的創意來源于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對社會資源進行吸收,不斷壯大產業實力。從影視內容上分析,首先要充分分析市場資源的優勢,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開拓高新技術,實現內容產業發展,全面提高影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從影視節目策劃方面分析,要不斷鼓勵影視節目策劃的創新,致力于推出精致的品牌欄目。使得影視產業在市場中形成規模宏大、面向市場、多種經濟并存且完善的電視劇節目,提升廣播電視業的整體水平。為了加快廣播電視產業的市場服務,首先需要加快數字電視服務網絡的建立,實現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模式,并推動網絡產業的發展,積極開發新媒體等業務。在電視網絡增值業務中建立以廣播電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鏈,積極培育大型廣播影視企業,幫助企業實現經營公司化。
2.工藝美術業發展方面對策
對于工藝美術方面,遼寧省諸多地區發展良好。其中重點發展的相關產業有岫巖玉石、阜新瑪瑙、喀左紫砂等文化藝術產品。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在民間為藝術產品的發掘、創造、生產以及走向生產等環節創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幫助藝術產品走向多樣化。對民間各類藝術資源進行科學整合,加強文化藝術產品從業人員的培訓,擴大藝術品生產規模,并與國外企業構建聯系,實現藝術品精致化管理。對于工藝美術業發展對策如下:
(1)在岫巖、阜新等地區,實行瑪瑙資源的有計劃開采,并對有特殊珍藏價值的玉石實行保護,并停止開采。同時要不斷擴大市場營銷力度,嚴禁破壞性開采,以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在遼寧地區建立面向國際市場的玉石原料市場,對本地玉石資源進行加工,實現資源的外推,以發展多種玉石加工模式為目標。在本地玉石交易市場中建立公開透明的玉石原料教師機制,各類玉石材料需要在市場中進行交易,不能私下進行玉石買賣。在玉石原料方面,要采取統一調配的方式,規范原材料的渠道清晰。
3.文化會展發展建議
文化會展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宣傳途徑,適當的會展政策能夠在市場中營造開放、有序的環境,能夠保護會展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文化會展產業政策的制定,細則如下:
(1)成立專門機制加強會展業的規劃,使得會展產業的發展規模能夠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在國家總統規劃基礎上,進行市場調研,充分考慮遼寧省各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并以互聯網形式建立虛擬展館,不僅能夠在形式上節約時間,還能提高會展的經濟效益。
(2)強化會展業務培訓。建立社會會展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在高校中開設與文化展覽相關的專業,大力培養會展方面的專業人才,積極做好專業人才儲備。借鑒國外會展經營,提高會展從業人員的管理技能。
四、結論
綜上所述,發展遼寧文化創意產業是推動地區文化進步的有效策略。由于地域差異、人才因素以及政治等方面的約束,使得遼寧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緩慢。為此,本文從文化特征和經濟特征兩方面對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特征分析,研究促進遼寧文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因素,并提出發展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
參考文獻:
[1]王如忠.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路與對策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7,10:76-83.
[2]陳曉穎.遼寧發展文化產業的區域優勢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3]陳亞鷗,楊再高,陳來卿.加快廣州創意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08,01:37-39.
[4]彭堅,敖琴.江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0,06:173-174.
[5]丁立義.基于共生理論的創意產業園區模式創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玉紅(1969- ),女,遼寧朝陽人,沈陽大學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