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勰 陳曉菊
摘 要: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企業的財務來說,由于發展和規范的需要,促生了管理會計這一分支。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它重點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以及提高經濟效益服務。面對21世紀蓬勃的世界經濟市場,我國中小企業中的管理會計卻始終存在發展瓶頸,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本文從我國管理會計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論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快管理會計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管理會計;企業;經濟市場;發展;對策
在過去十年中,經濟的發展對企業會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會計應運而生。現代管理會計將其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這三方面的職能緊密地結合到一起,綜合全面地發揮作用,對企業的會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財務管理不同,管理會計是為企業內部服務的,它是會計系統的子系統,為企業各級管理者提供相關經濟決策,針對不同信息,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相應對策,而且都有據可依。
但是,在現階段,正是我國企業中管理會計的轉型期,其發展遇到阻礙與瓶頸。一系列的問題尚未解決。正如余緒纓教授曾說:“如果企業不改變,那么我國管理會計就得不到發展。”也就恰恰說明了管理會計在進入發展轉型期存在諸多的問題:
1.企業管理會計發展中,各經濟實體間的互聯互通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比如A企業實行自己的管理會計制度。B企業卻又運用自己的另一套制度與準則。大家很難找到一個互相平衡的點。不同企業各自實行自我管理,不能做到互通互聯,從而對管理會計的發展產生了制約。
2.目前各企業對管理會計的建設方法沒有統一性標準,而且在實踐中非常有局限性。管理會計是企業在實踐中得來的,許多方法都來源于實踐經驗的總結。雖然一些國有企業也吸收和借鑒了西方學院派的理論指導,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理論與實際不相符或者不成立的情況。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由于管理會計在我國缺乏理論依據,沒有對其規范化。實踐需要理論的支持,由于我國企業長期缺乏理論依據與行業標準,所以影響了管理會計的發展。雖然部分先鋒企業已經試行行業標準化,但是我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3.管理會計的開發與傳統會計科目的應用滯后具有較大矛盾。目前國內企業為滿足自身需要,推出了各種前沿的管理會計概念。尤其是近些年,不斷產生的新穎的管理會計內容令從業者眼花繚亂。但是,由于一些歷史遺留原因,傳統會計在我國企業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企業內部仍然沿用著傳統會計的理論概念,所以這造成了傳統會計與最新的管理會計產生了一定的矛盾。此外,計算機管理在我國企業中并沒有非常普及,這也導致了許多傳統會計業務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還處于半計算機化階段。以上種種現象,都是這類矛盾的集中體現。
4.管理會計未能在會計電算化中得到較好的應用。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管理上引入了計算機程序模式。但是管理會計在電算化領域還發展得不夠完善,這直接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在開展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存在著偏重數據核算,輕視會計管理的問題,同時也不具備事前分析能力和事件發展中的改變能力。除此之外,我國管理會計電算化軟件質量良莠不齊,一些中小企業甚至在使用粗制濫造的盜版軟件。這直接導致了許多國際前沿的方法都無法在我國的企業中實施。以上因素使得管理會計無法良好地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需求,造成管理會計在我國當前中小型企業中的應用非常緩慢。
5.目前我國企業管理會計行業缺乏人才。這種新興的高技術行業,需要具有高超業務水平的人來從事。假如缺乏相應的高技術人員來操作,就不能利用管理會計方法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管理與分析。如果從業人員是僅有傳統會計理念的人,那么執行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影響企業的良好發展。而且管理會計日新月異,新型的理念與方法不斷產生,這就更需要存在創新型思維的人才去為企業管理會計把關。
6.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領導層文化水平偏低。雖然相比較10年之前,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已經有了本質的提升。但是,受到一些傳統思想的影響,一部分企業的管理制度仍舊沒有進步,甚至還在沿用多年之前的管理標準。現代新型管理會計對管理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管理層不應僅僅關注產品銷售,也要順應時代潮流,學習管理會計的運用,做到熟稔于心的程度。但是,令人擔憂的是,我國許多企業的管理層人員并沒有重視會計職員,甚至個別單位還存在輕視會計人員的情況。這是非常不應該的。這樣的做法,直接導致了我國企業內部混亂無序的狀況,由此對管理會計的實施和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
因此,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從互通互聯到行業標準、從企業訴求到管理服務丶從建設實施到政策監管等各方面問題是發展的關鍵所在。針對以上各類問題,筆者提供了以下幾種對策用于參考:
1.企業之間的統一與協調
管理會計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企業自身,還涉及到眾多的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的其他企業。這就要求國內有強大的綜合協調部門來制定統一的行業規范與準則,據此我國應重視對中小企業中管理會計的研究,并且加強長期發展規劃。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專門機構來統一領導和規范下級各企業的管理會計工作。
2.推動管理會計在中國的特色發展
在中國企業中加強管理會計發展,就必須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理論化規范。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思想的同時,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靈活變通,創建符合我國情況的管理會計理論,并以此為據,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優化企業外部管理環境,使其內外結合,形成良好的會計環境,促進管理會計的健康快速發展。
3.推動高素質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企業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會計操作程序,從而加強管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同時,企業需要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創新型思維的高素質人才。應對不斷發展的管理會計,普通會計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是遠遠不足的。培養高水平人才,并對他們的行為規范化,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管理會計職能,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
4.逐步完善國內關于管理會計的司法環境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勞動法》、《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法律。國家期望通過這些法律來規范國內的會計環境。喜憂參半的是,雖然國家出臺了法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企業內部會計環境依然不容樂觀。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審計法》第十六條規定: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通過細讀,我們不難發現,審計監督和報告中的措辭都是非常婉轉和間接的,并沒有一針見血地指出癥結所在。這似乎和法律的威嚴性和強制力有些格格不入。正是這些法律的“溫柔”或者說不健全,間接或者直接地造成了各企業部門之間的不協調,影響了內部會計環境的和諧發展。在某些時候,甚至會影響管理會計人員做出的決策和判斷。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繼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且嚴肅對待,嚴格執行,還管理會計一個有序的司法環境。
5.推動建立全面網絡化的會計平臺
從管理會計的理念出發,全面建立網絡化的會計平臺。由于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所以這樣可以大幅度地減少會計人員工作時間,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及減少內容出錯率。通過網絡會計系統模式,企業會計核算將會提供會計管理需要的所有數據,并且這些數據都是由會計系統在短時間內自動生成并傳達的。與此同時,企業各部門之間也能通過網絡平臺交流會計信息,實時傳達指令。最重要的是,這種網絡化的平臺可以改善過去各企業之間“隔離”的會計管理狀態,做到會計信息的互通互惠,實現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與監督。如果在未來,以上舉措都能實現的話,將會給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一條高速通道。
隨著國際上管理會計的飛速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管理會計問題也日益凸顯。政府以及各企業必須加強對管理會計的重視,落實相關行業標準,并有效實施,使正在經歷轉型期陣痛的管理會計在未來能發展的更加成功與穩定。
參考文獻:
[1]孟焰,孫健,盧闖,劉俊勇.中國管理會計研究述評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4(09).
[2]馮巧根.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會計框架重構[J].會計研究,2009(08).
[3]潘飛,陳世敏,文東華,王悅.中國企業管理會計研究框架[J].會計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