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堯
摘 要:無形資產跨國貿易是指將專利、商標等無實物形態但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在跨國公司與其分公司及相關公司間進行的交易。無形資產跨國貿易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其發展面臨的現狀也不盡相同。文章分析了無形資產跨境貿易的現狀及特征,指出了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實質,并重點分析了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發展對我國會計政策的挑戰,同時提出了具體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無形資產;跨國貿易;中國會計政策;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商品經濟貿易的范圍跨越國內逐步走向國際成為國際潮流。跨國貿易發展成為國家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無形資產的跨國貿易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得到快速發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源,無形資產是相對有形資產、人力資源而言的,這三者構成企業的發展資源。所謂無形資產就是沒有一定實物形態的資產,而如企業的儀器設備、生產的產品、廠房、工人、資金等都是具有實物形態的,它們不能稱之為無形資產。簡言之,無形資產跨國貿易是指將專利、商標等無實物形態但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在跨國公司與其分公司及相關公司間進行的交易。從美國一名教授第一次提出無形資產貿易開始,學術界對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研究日益深入,中國也不例外,學者專家們對當前中國無形資產貿易展開了探討和分析。
一、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現狀及特征
1.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概念
在討論無形資產交易時,首先要明確何謂無形資產、在會計標準上使用的無形資產的范疇是什么。一般而言,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根據美國學者總結的無形資產的概念,可以將諸如科學技術發明創造,新產品的研發,藝術創意等智力方面的成果以及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一些無法辨認的無形的價值,例如企業人力資本等歸結為廣泛意義上的無形資產。但是這些無法辨認的無形資產并不能參與交易過程或者進行租賃,因此必須指出的是我們這里所說的無形資產并不包括后者。狹義的無形資產是指那些無實物形態、可以辨別、具有經濟價值,并且在轉讓、租賃或者交易過程中受法律保護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知識產權、版權等。
企業如果“擁有”或者“控制”了無形資產(狹義),就可以列入會計準則,成為企業資產,可以進入報表。因此企業會計準則里無形資產的范疇屬于狹義的無形資產。無形資產跨國貿易就是在跨國母公司與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之間進行的無形資產轉讓、租賃等。
2.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現狀及特征
無形資產跨國貿易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其發展面臨的現狀也不盡相同。就發達國家而言如美國,其科技創新以及新產品自主研發具有明顯的優勢,許多核心技術和產品占據著廣闊的市場,在國際貿易中無形資產所占份額較多,并且是最大的凈出口國。據調查統計,2012年美國的無形資產出口額是1200億美元,而進口額只是其中的三分之一。無形資產貿易的比重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國際貿易順差的優勢將成為其最大的競爭資本。美國之所以能夠一直保持這樣的競爭優勢,與其政府財政稅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以及對知識產權的高度重視和保護密切相關,在這樣的有利環境中美國國內貿易快速增長,進而刺激其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的跨國交易。就發展中國家而言如中國,相比美國的科研實力,我國處于明顯的技術落后階段,在科技創新上存在較大的差距,而無形資產的貿易主要是以先進技術為先導,因而我國在國際無形資產貿易中沒有競爭優勢,甚至面臨嚴重挑戰。2012年美國在形成較大貿易順差的同時,中國的無形資產貿易卻是較大的貿易逆差,盡管其不是凈進口國,但是進口額的增長速度明顯超越了出口額。國內無形資產發展緩慢,制約了企業科技創新和長期發展的需求。究其原因在于科研投入與產出不相符,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盡管政府科研資金投入逐年增長,但是科研產出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同時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專利申請意識不強烈。我國無形資產貿易的發展需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保障。
無形資產跨國貿易是技術進步的體現,一國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將刺激其不斷向外擴張,獲取利益是其最終目標。誰在技術上占據優勢誰將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無形資產跨國貿易主要是為了轉移利潤。
二、無形資產跨國貿易對我國會計政策的挑戰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采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在實際處理過程中,會計政策也會發生變更,會計準則也因各種因素有所不同。不同的國家在制定會計準則時難免有所差異,而會計準則不同對無形資產的確定也不盡相同。我國當前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現狀,很大程度上與會計政策有關。隨著無形資產跨國交易的迅速發展,對我國會計政策而言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又是發展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其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的定義范圍相對狹窄,缺乏創新和統一管理
在知識產權保護法中,各國基本達成了共識:知識產權是包括發明創造、商標、著作、圖像等在內的一切經過人類思想醞釀的創造物,這些創造物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擅自運用,否則知識產權擁有者可以運用法律武器打擊侵權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定的無形資產作為人類思想的發明創造,其持有者受法律保護。
在會計研究領域里,無形資產的概念界定、包含內容、范圍大小存在差異。除了國際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之外,中國、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有自己的會計準則,在定義無形資產時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同。如《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在定義無形資產概念時,表述內容不同,前者指出無形資產存在的目的和方式及其特征;后者指出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同時具有自身辨認性和無實物性的特征。二者在闡述上的不同,使得其包含的內容不盡相同。此外,美國會計準則中規定的無形資產的項目條款也有異于中國,其包括內容除了一般的發明、版權、商標、許可證、專利、品牌、文藝作品等,還有諸如調查研究、合同、公式、項目、系統、評估和預測等。涵蓋內容多,無形資產范圍較廣,這是美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與保護機制下形成的良好傳統,在這樣的氛圍中企業科技創新發展迅速,無形資產貿易崛起。英國的會計準則同樣具有較為寬泛的無形資產內容,因而其無形資產所占比例較大。反之,在我國的會計準則中,規定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這些項目僅僅是美國、英國等國的一部分。由于其規定范圍狹窄,內容較少,使得企業在無形資產確認時受限,金額低、比例小,與發達國家形成巨大的反差。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缺乏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在國際競爭核心實力較弱,因而在跨國交易中處于劣勢。
2.無形資產會計信息統計缺乏可靠性,其管理質量低下
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但是其無實物形態使得自身價值無法明確估算,這樣在會計報表統計中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為此我國為了進一步規范無形資產會計信息,規定在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內容下,必須公開標明“無形資產的期初和期末賬面余額、累計攤銷額及減值準備累計金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的估計情況,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其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判斷依據;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用于擔保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當期攤銷額等情況;計入當期損益和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金額”等五項信息。但是在實際的財務報表中呈現出來的大多是其中某一項或者某幾項,并未完全涉及。這就造成無形資產會計信息質量的下降,而且有關部門沒有對無形資產信息質量評估的有效監督和懲處辦法。隨著我國會計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創新,無形資產種類的增多,就要求無形資產會計信息披露符合標準,并且形成良好的監督管理機制。如果會計信息缺乏可靠性,管理質量低下,將直接影響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發展。為了解決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無形資產盈余問題,眾多學者紛紛投入研究,不斷提出新的解決辦法,豐富無形資產會計信息管理的學說。相信未來一定有更加合理完善的制度保障,面對挑戰,中國的會計政策會勇于直面問題,不斷發展成熟,為無形資產的跨國貿易保駕護航。
3.會計準則中對無形資產所有權的定義存在差異
無形資產在交易過程中,其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了變化,二者相互分離。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才引起了各國對無形資產所有權認定的差異和紛爭。美國在認定無形資產所有權的過程中采用了傳統的辦法,認為“擁有”和“控制”是判定無形資產所有權的依據。英國在判定過程中則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準則。在中國,其《企業會計準則》將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定義為企業“擁有”或“控制”,但是這一定義又說明了無形資產的“可辨認”特點,而之所以要“可辨認”就是為了促進交易的順利進行,實現經濟價值。那些無法辨認的無形資產是不可以用來交易和轉讓的,因此單純的認定“擁有”和“控制”是有所偏頗的,交易是無形資產自身的特性,也應該作為無形資產所有權認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鑒于發達國家無形資產跨境交易的頻繁,這樣的爭論也是不可避免的,如美國與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表現較為突出。但是隨著我國國內無形資產交易的發展,中國最終會走向國際,在無形資產跨境交易頻繁發生的時候,我們必須對其所有權認定作出一個明確合理的解釋,以應對國際爭論,在爭論發生時能夠把控全局,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三、對我國會計政策未來的展望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與世界各國經濟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世界上先進的產品、技術都先后進入我國,我國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但這也給我國帶來了機遇。近幾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國際貿易越來越成熟,逐漸適應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節奏,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為了使我國的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我們重新修訂了許多經濟方面的方針政策,事實證明我國是可以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科技創新與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占據主導地位,無形資產的總額及比重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會計政策也將逐步完善,并發展創新。
隨著國際間貿易越來越頻繁,無形資產的跨國貿易、轉讓也越來越多,無形資產的轉讓會涉及到關稅,這就要求我們對無形資產的范圍、價格有一個明確的準則,使之融入世界軌道;使無形資產會計信息披露符合標準,并且形成良好的監督管理機制;還要對無形資產所有權認定盡快做出官方的定義。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新產品的研發、新技術手段的運用、新設備的發明和創造。企業的生產力提高了,會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進而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技術競爭力。因此無論從哪個層面而言,無形資產會計政策的完善與變更都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鄔展霞,趙亮,黃達.無形資產跨國貿易轉讓定位的反避稅研究[J].國際稅收,2014(11):42-45.
[2]萬壽義,楊景海.無形資產跨境貿易轉讓定價稅制探討—基于自貿區的視角[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01):106-108.
[3]鄔展霞.無形資產跨國貿易的發展對我國會計政策的挑戰[J].國際商務財會,2013(11):5-10.
[4]鄔展霞.無形資產跨國貿易:成因、模式與監管[C].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10).
[5]范超.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1.
[6]齊欣.企業跨國投資過程中無形資產國際化經營戰略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1(0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