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蓉 周松濤



摘 要:通過對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分析可知,雖然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強烈,但融資問題仍然較多,表現在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門檻高等方面。接著,分析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成因,認為小微企業無論是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還是銷售階段,都存在較大制約條件,特別是原材料質量、采購形式、生產設備質量、生產人員素質、銷售人員技能等因素。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成因
一、引言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非公有制經濟體不斷得到發展,大、中、小各類型企業不斷壯大規模,擴大競爭優勢,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1世紀來,我國民營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尤其是珠三角、浙江等區域民營經濟發展尤為迅速,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形態遍布這些區域各個角落,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要素是重要影響因素。而隨著國家對企業融資門檻的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融資壓力日益加大,融資問題對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提出較大挑戰。
二、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小微企業快速發展起來并不斷成為對國民經濟做出貢獻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國內大多數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在生產經營行為等方面仍存在較多弊端。正因為如此,國內小微企業也存在融資上的難點。下面,本文對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況進行一定分析,從而剖析當前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但由于我國大部分小微企業的信息透明度比較低,大多數小微企業僅為個體商業戶,因此在小微企業相關數據搜集方面遇到較大難題。[1]基于此,本文僅選取某一區域的代表型小微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情況良好,近年來小微企業不斷崛起發展,對當地經濟發展和財政稅收等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文選取珠三角地區的代表性小微企業進行融資現狀分析。
通過對珠三角地區402小微企業進行調研和歸納分析,本文認為該地區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主要由以下四個特征:
1.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比較強烈
通過調研的數據發現,珠三角地區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較高,若能得到相應的資金支持,則能幫助這些小微企業解決資金方面的難題。根據表1的結果可知,有61.94%的小微企業存在外部融資需求,僅有38.06%的小微企業無外部融資需求。在具有外部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中,有58.84%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規模在100萬元以下,有41.16%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規模在100萬元以以上。在無外部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中,仍有11.69%的小微企業實際上存在外部借款。由此可見,珠三角地區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比較強烈。
2.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仍比較狹窄
通過調研的數據發現,珠三角地區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相對比較狹窄,難以充分利用多元化融資方式,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根據表2的結果可知,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主要通過民間借貸、天使資金等融資渠道進行籌資,特別是銷售額在2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中,從未發生借貸的小微企業比例相當高,100萬元以下、100萬~200萬元銷售規模的小微企業從未發生借貸的企業比例分別占到34.2%和35.8%。然而,在1000萬元銷售額以下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貸款所占比重非常小,而正規金融機構愿意發放貸款的目標企業仍為銷售額較大的企業,500萬元以下的企業銀行融資的比例較小。
3.小微企業融資的門檻較高
目前,貸款利率相比過去已有一定程度增加,而且貸款者在放貸時對小微企業的條件也越來越高,愿意放貸的額度也相應減少。對此,筆者專門調查了樣本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問題,結果發現有53.23%的小微企業認為融資成本較高。從小微企業融資的擔保方式來看,年銷售額低于1000萬元的小微企業主要通過親戚或朋友擔保借款的方式籌集資金,特別是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中,通過親戚朋友擔保借款進行融資的比例達到57.8%。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中,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比例相對較高,但銀行金融機構為這些小微企業提供的貸款仍然屬于抵押性貸款,無抵押擔保貸款的比例相對較低。
4.負債型融資在小微企業融資結構中的占比較高
根據以往經驗,我國小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遠比大中型企業要高,而且在小微企業的負債中,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重相對較高。近幾年來,我國債券市場不斷完善,促使小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其流動負債率仍未有改善,這樣小微企業的融資結構仍顯不均衡。雖然企業銷售規模對企業的融資方式帶來一定影響,但總體上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仍顯單一,其中負債型融資的比重非常高,而權益性融資在小微企業融資結構中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這就加大了小微企業的財務風險。通過對珠三角402家小微企業調查發現,無論是何種銷售規模的小微企業,其負債型融資的比重在融資結構體系中均占有最高比重,特別是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各類貸款融資比重占到72.1%。單一的融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
三、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分析
從前面樣本企業的融資現狀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還存在較大困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呢?下面將結合理論和實際,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成因進行實證分析。
參考Stiglitz&Weiss(1981);黃曉紅,王明珠,李小光(2010)等學者的研究,并以企業資金鏈為途徑,結合小微企業資金運用的環節,本文按照原材料進廠階段、產品內部生產階段、產品外部營銷階段三個方面,設計了反映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影響因素構成的指標體系,具體如表4所示。
根據表4的指標,筆者設計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對問題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在問項選擇中包含“非常不同意”、“較不同意”、“不確定”、“較同意”、“非常同意”,分別賦值為1、2、3、4、5。調研對象仍為珠三角地區小微企業,對中選擇樣本也仍為前面分析小微企業融資難現狀時選取的402家小微企業。
采用SPSS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因子分析,首先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得到KMO檢驗系數為0.736,大于0.5;Bartlett檢驗系數的p值為0.02,小于0.05,因此我們認為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是理想的。
對變量進行特征根提取,根據結果,前7項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到75.775%,大于75%,且前7項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因此這7項因子能大致反映所有變量提供的基本信息。而在這7個因子當中,前4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相對較高(大于10%),因此這三個因子基本能反映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各項因子的成分載荷矩陣如表5所示。
綜合表5和表6的結果可知,因子1的方差貢獻率最高,屬于最主要的影響因子,它在生產設備、收利方式、生產人員素質、采購原材料、產成品質量、商品銷售人員這些指標上的載荷較大,其中,生產設備、收利方式和生產人員素質的載荷相對最高,因此該成分主要體現了生產設備、收利方式和生產人員素質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大。
因子2的方差貢獻率僅次于因子1,屬于次要影響因子,它在商品銷售、訂單、采購原材料質量、生產人員素質這些指標上的載荷較大,其中,商品銷售、訂單、采購原材料質量的載荷相對最高,因此該成分主要體現了商品銷售、訂單、采購原材料質量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大。
因子3的方差貢獻率為11.817%,屬于次要影響因子,它在產成品質量、生產工藝水平這些指標上的載荷較大,因此該成分主要體現了產成品質量、生產工藝水平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大。
因子4的方差貢獻率為10.276%,屬于次要影響因子,它在采購形式、人員技術含量、管理體制、商品銷售人員這些指標上的載荷較大,其中,采購形式、人員技術含量、管理體制的載荷相對最高,因此該成分主要體現了采購形式、人員技術含量、管理體制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影響較大。
四、結論
通過對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分析可知,雖然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強烈,但融資問題仍然較多。綜合成因分析可知,原材料采購階段的原材料質量、采購形式;產品生產階段的設備質量、生產人員素質、生產工藝水平、人員技術含量、管理體制;產品銷售階段的銷售人員技能、收利方式等指標都是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影響因素。
然而,我國小微企業在原材料采購過程中沒有普遍做到采購標準質量以上原材料,采購方式也相對單一,導致在產品生產銷售的第一關——原材料采購階段就處于劣勢地位。在產品生產階段,迫于成本壓力,因而缺乏高端技術設備和技術人才,同時缺乏一套完備的管理體制,導致產成品質量較差,從而影響企業信譽和知名度。在產品銷售階段,缺乏專業銷售人才,也缺乏與金融機構等的溝通,因而無法建立順暢的銷售渠道。這些因素都是制約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因素。為此,小微企業應立足自身基礎,加強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和銷售各個階段的設備、人才和技術投入,同時加強體制建設,做到層層把關,從企業自身層面不斷解決融資問題。
參考文獻:
[1]姜重安.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研究和探析[J].金融經濟,2012(9):139-141.
[2]何健聰.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實證分析[J].遼寧經濟,2011(9):53-55.
[3]李志強.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與信息化對策[J].當代財經,2012(10):80-81.
[4]Stiglitz and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71: 393-410.
[5]黃曉紅,王明珠,李小光.我國中小企業資金鏈危機成因及其識別[J].現代營銷,2010(12):66-67.
作者簡介:呂敏蓉(1979.07- ),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碩士,湖南女子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經濟管理;周松濤(1960.03- ),男,湖南湘陰人,湖南女子學院教授,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與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