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心軼去泰順看廊橋撰文/圖片>>>胡心軼浙江—溫州—泰順—廊橋,一路往前,去領略廊橋的古老風情。因為和浙江的朋友聊當地名勝"/>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圖片>>>胡心軼
去泰順看廊橋
撰文/圖片>>>胡心軼
浙江—溫州—泰順—廊橋,一路往前,去領略廊橋的古老風情。

因為和浙江的朋友聊當地名勝,我才聽說了泰順廊橋。
泰順縣位于溫州市的西南方向,緊鄰福建省,與北方人印象中的溫州不同,這里是山區,沒有海,而且山巒眾多,群峰疊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歷史上,許多名人賢士為避禍亂,陸續遷移到泰順這個群巒起伏、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創造了具有山區田園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幾乎村村有祠堂,到處可以看到老建筑,濃濃的文化底蘊不是北方山區的村莊能比的。
泰順山多,澗多,水多,橋自然就多,但由于分散在各個地方,使泰順無法關門向遠道而來的游人售票。
泰順民間橋梁結構類型多種多樣。據《泰順交通志》記載,到1987年底,全縣現存橋共計958座,總長16829延長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長米。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30多座。其中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橋1 8座。
在泰順眾多橋梁中,廊橋是歷史文化遺產中杰出的代表。廊橋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當地普通百姓一直稱呼廊橋“蜈蚣橋”,且代代相襲。蜈蚣橋在地理偏僻交通閉塞的山區縣,外面很少有人知道,但它在中國橋梁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直到1996年11月12日,《中國攝影報》用1/3的版面頭條刊登了蕭云集《浙南廊橋有遺篇》的圖文報道,首次采用“廊橋”名稱。從此,中央、省、市級新聞單位和國內外學者紛紛到泰順來采訪、考察、研究。泰順廊橋這一國之瑰寶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
觀看廊橋,首選交通方式是自駕,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到達溫州市租車,是最簡便、快捷的方式。泰順縣內的公共交通以中巴為主,也非常便利,幾乎可以帶你到任何有村莊的地方。
我們的泰順之行并沒有自駕,從北京到廊橋一直搭乘公共交通,感覺還是很方便的。在溫州下動車以后,一趟公交直達長途汽車站,搭上了開往泰順的大巴。
11月的北京已是樹葉凋落,寒風乍起,但是到達泰順,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夏天,這里依然翠綠,生機盎然,當然,也依然悶熱。
我們在南溪下車,換中巴到泗溪,這里有泰順最具觀賞性的兩座橋,溪東橋和北澗橋。
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的北澗橋是泰順最宏偉的廊橋,也被稱為下橋,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龍脊,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匯。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竹林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最有趣的是在北澗橋頭有許多商鋪,商鋪主人日常起居就在上層,在巨大古樹的樹蔭遮擋下,此處涼爽愜意。
經了解,這里一直是村民們的集市,橋的東邊原來有一座戲臺,按當地的風俗習慣,年初時,鄉民們要到這里許愿,祈求神靈保佑五谷豐登,合家團圓。到了年底,就進行還愿,并且還要抬著神像到北澗橋頭的戲臺前看戲。
相鄰大約1公里處的溪東橋被稱為上橋,泗溪上下橋相傳為同門師徒所建,故稱“泗溪師徒橋”,也稱“泗溪姐妹橋”。溪東橋的結構與北澗橋相同,但是這座橋始建于明代隆慶年間,年代更久遠,自然是師傅橋。但是徒弟橋更加魁梧,再加上有開闊的水面映襯,作為徒弟橋的北澗橋,名聲和景觀壓倒了溪東橋。
對于觀賞泰順廊橋來說,泰順縣城已經離開了廊橋的密集區,其實三魁鎮才是觀賞廊橋的中心點,從三魁鎮出發,放射狀的公路可以到達每一座橋。
為了不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走路和等待中巴上,我們選擇了包車,但是價格小貴,不過600元一天的價格平均到每人還是可以接受的。事后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節省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體力。
第二天看到的第一座橋是在三魁鎮內的薛宅橋,這座橋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但是這座橋已經失去了橋梁的意義,因為一堵墻將這座橋截斷了,墻的另一面居然蓋起來了一座居民樓,古橋被毀不僅讓我們覺得遺憾,更讓我們感到這里的土地是多么的稀缺!
三條橋是最不容易到達的一座廊橋,但也是到泰順必須要看的一座橋,我認為這是泰順境內最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一座橋。
去往三條橋的路較遠,蜿蜒的公路兩側茂密的杉樹林、竹林、芭蕉樹,完全不同于北方的植被,清新濕潤的空氣會讓你忘記世上還有霧霾這個詞。
司機停下車,告訴我們到了去往三條橋的路口,可是那里并沒有橋,原來需要一直向下才能看到橋。
沿著蜿蜒的小路尋找三條橋頗有樂趣。我們是沿著北側的山坡緩緩而下,山澗中傳來潺潺的水流聲,這時你既看不到水流,更尋找不到什么橋,當下到一段更陡的臺階的時候,才看到了那座橋。
這是我們見過的橋中最陳舊的一座橋,但是這座橋依然堅固、整齊,這座橋不像師徒橋被油飾過,陳舊的木結構已經泛黑,但是橋的結構沒有絲毫的變形。司機告訴我們,傳說這座橋始建于宋代,之所以稱此橋為三條橋,是因為以三根巨木為干建成。據縣志記載,在清道光年間修橋的時候居然發現了有“貞觀”字樣的瓦,這可是真正的千年工程啊!當時是秋季,如果是在水多的夏季,大量的溪水流過,一定會增色不少。
在筱村鎮還有兩座橋,文興橋和文重橋。文興橋在近些年修繕過,嶄新木圍欄與陳舊的木框架拼湊在一起,感覺很不協調。文重橋的規模也并不大,而且,不同之處就是這座橋并不是拱橋,河中心有一座橋墩,相比之下,感覺平淡了很多。
在筱村鎮,還有一座泰順縣保存得很完整的古村——徐岙底。
百度記載道,村落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而且形態上古樸自然。雖然古村名“徐岙”。可村中的居民卻不姓徐,而姓吳。據記載,宋宣和年間,方臘起義,徐震(泰順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犧牲,在扶柩返鄉的途中,經玉溪(今徐岙前面的溪流)時顯靈,天降甘露。因此地久旱而歉收,如今卻連年豐收。于是村民將這塊地方命名為“徐岙”,以此紀念。
徐岙村內街巷縱橫,路面鋪以鵝卵石,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兩旁,頗具韻味。村內可參觀文元院、舉人府、吳氏宗祠等古建筑。如今村中已很少有人居住了,當年的繁華已經凋零,讓觀者心中惆悵不已。但作為旅游、避暑、休閑之地,這里卻是理想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