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CHINA 泥火與丹青的心靈之旅撰文>>>李鈺富有情感色彩的陶瓷繪畫藝術,使景德鎮陶瓷不僅具備形式上的裝飾性,更與欣賞者之間"/>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撰文>>>李鈺
CHINA 泥火與丹青的心靈之旅
撰文>>>李鈺
富有情感色彩的陶瓷繪畫藝術,使景德鎮陶瓷不僅具備形式上的裝飾性,更與欣賞者之間實現了心靈溝通和情感共鳴,給靜態的景德鎮陶瓷賦予了動態的靈魂之美。
china,陶瓷;China,中國。
《韋氏新世界美國英語辭典》指出,西方瓷器原本是從中國輸入的。早在明朝時,中國陶瓷產品就開始輸往西方國家,波斯人稱中國的瓷器為“chini”。歐洲商人在波斯購買中國瓷器,也同時把“chini”一詞帶了回去。后來他們又把chini改為china。
又有一種說法,china是“昌南”的音譯。古時,昌江是流經景德鎮的重要河流,景德鎮的瓷器都是在昌江上船,然后經過長江,進入大海走向世界的。
無論怎么說,陶瓷和中國是聯系在一起的,而曾經的昌南鎮,如今的景德鎮,則是中國陶瓷的代名詞。
景德鎮開創了中國陶瓷絢爛的“千年史話”。在這里,泥火與丹青完美地演繹著一場生生不息的心靈之旅,無論是熠熠生輝的陶瓷作品,還是延續千年窯火的陶藝大師,他們都是景德鎮的傳世瑰寶。
2014年底,景德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成員,并被授予“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這是對千年瓷都景德鎮陶藝最直白的贊美。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精美絕倫,聞名全球,有“瓷都”之稱。
據考證,景德鎮制瓷始于唐末。唐代燒造出的潔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稱。而景德鎮陶瓷真正馳名天下,則是從宋代開始,當時的影青瓷名聲鵲起。影青瓷(青白瓷)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瑩潤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種精細的花紋,三者互相結合,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成為我國陶瓷史上一個極其珍貴的品種,從而使景德鎮躋身于宋代名窯之林,更獲得了皇帝宋真宗將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的殊榮。
而元代燒造出的青花瓷和釉里紅瓷,則標志著由素瓷轉為彩瓷的新時代的到來,陶瓷藝術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古語稱,“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鎮”。在經歷元、明、清三代朝廷大設官窯的熱潮后,景德鎮成為“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全國技藝之精華”的制瓷中心、世界聞名的制瓷之都,并且獨領風騷數百年。
經過歷史文化與技術創新的不斷交匯融合,景德鎮千年不斷的窯火創造出了青花、釉里紅、五彩、斗彩、古彩、粉彩、琺瑯彩、玲瓏、高溫變色釉等精巧絕倫的瓷器,形成了輝煌燦爛的陶瓷文化。尤其是其熔工藝、書法、雕塑、繪畫及詩詞等傳統文化藝術于一爐,形成了“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造就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名貴瓷器,它們沿著陸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的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至清代,景德鎮陶瓷已行銷至歐美,遍及世界。據傳,當時歐洲人到東方來,第一件事是要黃金,第二件事是要最能賺錢的景德鎮瓷器,價值比黃金還貴重,稱為“白色黃金”。
2014年APEC會議期間,一批景德鎮精品陶瓷在多個不同場合閃耀亮相,再次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景德鎮厚重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制瓷技藝。
有人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如果沒有珍藏景德鎮瓷器,就不能稱其為‘博物館’”;更有人稱,“能收藏一件景德鎮瓷器是一生中最開心的幸事”。可見,景德鎮陶瓷并非是一器一物那么簡單,它已經成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涵深邃的文化現象。
古代,無論是海內皇家王族、名門望閥,還是東南亞及西歐等海外貴人大戶,無不以買到或收藏有景德鎮陶瓷為寶賞,聲震環宇。當下,一大批海內外收藏家對景德鎮古陶瓷的收藏熱情高溫不減,對當代景德鎮陶瓷藝術品的鑒藏則持續升溫。
明清兩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高峰。兩朝皇家特別注重景德鎮陶瓷生產,但在皇家統治下,瓷器畫工大多遵循程式套路畫法,無法表達個人真實意愿。然而,民國時期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文人畫瓷,追求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用充溢的時代氣息沖破了明清官窯的藩籬,將瓷器的精美和當代繪畫藝術結合起來,正式開辟了畫家畫瓷的先河。
“瓷”與“畫”的結合,不僅承載了陶瓷藝術的文化品格,也為其注入了重要的靈魂價值。
繪畫是使陶瓷更為精美的畫龍點睛之筆。但在陶瓷上繪畫卻是一個繁瑣而復雜的過程,高嶺土從配料、拉坯、造型、繪畫到燒窯,要經過近百道工序,每個環節都非常嚴格,只有高超的拉坯技術、巧妙的設計和繪畫、恰到好處的窯變,才能成就一件傳世好瓷器。
陶瓷繪畫能夠使陶瓷本身的藝術價值得到升華。越來越多的景德鎮陶藝人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投入到陶瓷繪畫的研究和學習中,涌現出了一大批陶瓷工藝美術大師。
如景德鎮首屆工藝美術大師管桂玲,畢業于景德鎮市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并于1990年師從瓷壇泰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秦錫麟教授門下,進行創作研究。她擅長花鳥,兼攻山水,對色釉綜合裝飾技藝獨辟蹊徑,自出機杼。1994年她就以其陶藝作品《冬棲》榮獲當年國際陶瓷節一等獎。這件作品器型似“草帽”狀,以亞光釉為材質,運用雕刻結合釉上裝飾制作而成。作品邊沿造型蜿蜒起伏,極具韻律,畫面基調清新淡雅,材質肌理表現的淋漓盡致,充分達到了視覺與觸覺的和諧統一:那突兀在波濤洶涌中的小島銀裝素裹,潔白的雪地上棲著群群雪鷗,它們相互依偎、竊竊私語、自由自在,盡情謳歌大自然賜予它們優美的生存家園。這件作品在展評后即被日本思巴博物館高價購藏。
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黃麗萍自16歲考入景德鎮市藝術瓷廠后,一直從事陶瓷美術學習、研究、設計,并且創辦了“景德鎮藝莊”,任美術創作室主任。黃麗萍主畫人物花鳥兼動物,除擅長釉上粉彩、墨彩、新彩、青花釉里紅和色釉綜合裝飾外,她還有一項絕技——墨彩描金技法。眾所周知,墨彩描金是一種對繪畫功底要求很高的技藝,需要創作者有很強的信心、耐心和恒心,現在的陶瓷界會這項技術的人并不多。201 2年4月,經景德鎮市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局審核批準,黃麗萍被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德鎮傳統墨彩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富有情感色彩的陶瓷繪畫藝術,使景德鎮陶瓷不僅具備形式上的裝飾性,更與欣賞者之間實現了心靈溝通和情感共鳴,給靜態的景德鎮陶瓷賦予了動態的靈魂之美。
在景德鎮萬千陶瓷世界里,一件件精妙絕倫的陶瓷繪畫作品,都是泥火和丹青藝術相互融合產生的精靈,其創作過程,實際上是陶瓷藝術家追求夢想、探索內心世界的心靈旅程。
優美經典的瓷畫作品,既能體現出畫家具備高超的陶瓷工藝技術,又能顯示瓷畫家依托陶瓷載體上的畫面抒發的情感,同時留給欣賞者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景德鎮的陶瓷繪畫大師們已經發現,要想與欣賞者之間實現情感共鳴,不能單憑一味追求裝飾形式上的花樣變化或者工藝技巧的繁復,而是要講究富有極具感情色彩的深刻的繪畫內容。現當代,人們處在一個物質極為豐富,但生活節奏卻非常快,競爭也日益激烈的現實社會中。隨著精神壓力的不斷累積,大多數人更需要那些回歸自然、畫面內容豐富的繪畫性表現形式的陶瓷藝術。
管桂玲介紹說,她的每件作品在美學旨趣和表現題材上都有一個共同特征——謳歌大自然。“讓人們在欣賞作品中感愛著心靈的凈化;讓人們遠離塵囂,榮辱皆忘,得到一種回歸‘自然’的境界。”這是她的陶瓷美術作品的審美意義。
“藝術家是大自然的情人,同時又是大自然的仆人”。管桂玲將其陶瓷繪畫藝術的成功,歸因于她深深扎根于生活這個肥沃的土壤中。除了經常外出寫生,她還在自家院子里栽培了幾十種花卉盆景,從中掌握各類花草、盆景的形態、色彩,同時圈養著數十只雞、鴨、鵝、烏等,從中掌握它們的優美體態,漂亮的羽色。正是有著這種海納百川的胸襟,她的技藝日益精進、成熟。
在黃麗萍創作室里有一件她最得意的作品——《紫舞臨風玉兔樂》青花瓷板。不看瓷板,單憑這富有詩意的名字,就讓大家覺得多了幾份敬意。這個作品注重對物象的仔細觀察和對大自然生命的把握,強調準確概括事物的形神,筆墨迎合自然紋理,把樹刻劃得錯落有致,將兔的神態、情形勾勒得近乎完美無暇。2009年10月,這件釉下彩作品在景德鎮市首屆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大賽中榮獲金獎。
如今,黃麗萍又在力求嘗試一些新的創作技巧,她的《荷花仙子》,將傳統的陶瓷雕刻藝術與繪畫藝術結合在一起,使人眼前一亮。
陶瓷藝術的發展,正是伴隨著陶瓷匠人審美能力和工藝手段的提高以及歷代文人書畫藝術家的介入而提升的。在景德鎮這塊名家輩出、人才濟濟的沃土中,陶瓷藝術不斷發展、創新,并且薪火相傳。
職業陶藝家胡文峰最初就讀景德鎮市陶瓷職工大學是出于生計,畢業后進入景德鎮為民瓷廠美研室工作,卻讓她喜歡上了陶瓷繪畫這門藝術。因此,三十而立時,她又進入景德鎮陶瓷學院深造,并且在畢業后成為江西省工藝美術學院(原瓷校)的教師。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一直活躍在景德鎮陶瓷藝術的搖籃里。
在胡文峰看來,在為民瓷廠工作的經歷,在她整個陶瓷藝術創作中頗具意義——不僅學到了傳統工藝,又認識到尊重買方市場的重要,陶瓷藝術創作要有工藝性、也要有時代審美意識,這為她今后的創作態度和陶瓷藝術道路奠定了基礎。
身為陶瓷藝術教師,她堅持審美理論與審美實踐相結合、純藝術與實用藝術相結合、專業藝術教育與藝術素質相結合的教學方針,十分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以及寫意花鳥基本功的訓練。
胡文峰說,她并沒有把畫瓷器僅僅作為一種手藝,而是在畫工之上,重視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受,用畫筆表達誠摯的內心感情,文質相兼而又能超出畦畛之外,筆致墨韻滿含文人畫的氣息。
“陶瓷花鳥畫的珍貴之處,并不僅僅由于它再現了自然美的若干方面,而在于它集中表現了人們在觀賞自然美中所興起的情感、志趣、理想和愿望;陶瓷寫意花鳥畫之要緊處,在于懂得自身性情、筆墨習慣與表達方式之間的關系,妙在賞心,貴在養心,希望大家看我的作品,能品出天真練達、樸實無華、熱愛生活。”
中國新時代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