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濱 曹 麗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
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架構及應用研究*
劉海濱 曹 麗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
分析了神華集團建設本安管理系統的背景及重要性,介紹了適用于分級管理企業的本安管理系統架構,詳細闡述了本安管理系統各個子系統以及功能模塊實現的功能,并對主要業務流程進行了具體的論述,最后展示了本安管理系統在神華集團全面應用后的實施效果。
神華集團 本安管理 信息系統 風險預控
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是實現企業持續安全文件化、程序化和系統化的一種管理方法和體系。我國很多大中型企業尤其是存在高危工作的企業都需要進行風險預控管理,并建立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雖然該體系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但只停留在制度文件上,嚴重制約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因此,企業需要以信息化建設為契機,依靠實用、先進以及穩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推進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落地運行,不斷提升體系的運行質量。
在煤炭行業,神華集團是最早一批全集團推廣實施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大型央企,并將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稱為 “本安體系”。在埃森哲公司為神華集團提供了關于管理能力提升與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咨詢之后,神華集團建設了包含一系列信息化建設項目的“SH217工程”,其中本安管理系統是神華集團首批確定開發實施的重要系統之一。經過3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建成了橫向覆蓋煤炭、鐵路、電力和港口四大板塊,縱向實現集團公司、子分公司和生產單位三級管理的神華本安管理系統。本文將從系統架構、主要業務流程及功能模塊3個層面介紹神華本安管理系統。
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主要包含了生產層、管理層和決策層3個層次。生產層是數據來源,管理層對數據進行審核把關,決策層根據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安全管控。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架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架構圖
1.1生產層
生產層是整個系統的基礎與信息來源,所有的安全管理數據均由生產層上報至子分公司及集團公司。生產單位安全檢查人員通過生產層將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危險源信息、人員不安全行為信息、隱患信息、事故信息以及其他安全信息錄入系統中,通過系統將各類安全信息傳遞到管理層,并申請子分公司人員進行審核。生產單位的體系內部審核也是通過生產層進行。
1.2管理層
管理層是整個系統承上啟下的連接層,其功能主要由各子分公司的職能部門實現。首先是面向生產執行層,子分公司一方面需要審核由生產層傳遞過來的安全信息是否符合要求,主要包括信息完整性與準確性;另一方面依據本安體系考核評分標準對生產單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評審,并在系統中形成考核得分與考核報告。其次是面向決策層,子分公司需要將生產層上報的審核通過后的信息報送至集團公司領導,并定期匯報其他安全管理信息,如安全周報和月報以及不定期上報的事故處理信息和重大隱患整改等信息。
1.3決策層
決策層的操作人員主要為集團公司安全管理人員,一方面動態掌握由管理層通過系統上報的安全信息,并向管理層反饋重大隱患整改督辦意見和事故處理意見等信息;另一方面通過該層下達集團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和通報等信息。此外,決策層還會依據系統中各個子分公司體系考核評審的結果,確定各個子分公司的年度本安達標級別,并作為安全績效獎罰的依據。
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由風險預控管理子系統、不安全行為管理子系統、隱患管理子系統、事故管理子系統、體系運行管理子系統和綜合管理子系統六大子系統構成,包括19個功能模塊。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功能圖如圖2所示。

圖2 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功能圖
2.1風險預控管理子系統
風險預控管理是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的核心子系統。通過危險源辨識模塊、風險評估模塊和風險控制模塊,實現危險源的閉環管理。首先采用任務工序法進行科學的危險源辨識,對審核通過的危險源利用風險矩陣實現智能化的風險評估,將危險源管理標準及管控措施與本安體系考核評分標準自動關聯,最終實現全集團 “三位一體”的風險管控模式,將安全管理關口前移。
2.2不安全行為管理子系統
不安全行為管理子系統包括不安全行為檢查模塊、不安全行為糾正模塊以及不安全行為統計與趨勢分析模塊。錄入系統的不安全行為人員及其發生頻次自動進入員工安全電子檔案,針對高頻次的不安全行為人員制定相應的糾正計劃(如培訓教育等),通過統計分析系統中累計的不安全行為,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不安全行為類型進行預測及預防。通過不安全行為治理公開化,強化 “三違”治理,從而有效控制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降低事故的發生幾率。
2.3隱患管理子系統
隱患管理子系統包括隱患檢查模塊、隱患整改上報模塊、隱患復查銷號模塊和隱患統計分析模塊。通過系統中規范的隱患管理流程,實現一般隱患與重大隱患的檢查信息錄入,確定整改責任人與整改期限。整改責任人在整改期限內對隱患進行整改并上報整改情況,超期未整改的隱患的預警等級將上升。檢查人在系統中看到整改情況后進行現場復查,整改情況符合要求后銷號,否則駁回重新整改。系統內隱患與危險源進行關聯,強化源頭治理,建立完整的隱患管理數據庫并根據隱患等級定位隱患管控重點。動態公開的隱患治理流程形成了檢查人和責任人相互制約的監督體系。
2.4事故管理子系統
事故管理子系統包括事故上報模塊、事故調查模塊和事故統計分析模塊。通過系統將事故的發生時間、發生地點、發生過程以及傷亡損失等基本信息情況上報至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反饋處理意見并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在事故調查中借鑒了美國PII公司的安全分析工具——根本原因調查法(簡稱PII失效模式分析)。該方法認為事故原因構成是一種金字塔形狀,最下層是人為原因或動作不當,共28種模式,中間一層是組織和制度失效,共18種模式,最高層是管理失效,共30種模式。該分析方法將一項工作從開始至結束的全過程每一個工作節點列出,然后按照上述失效原因進行分析。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將PII失效模式分析法與本安體系相結合,將76種失效模式根據人、機、環、管4個維度劃分為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規范的事故調查流程提升了事故調查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最后以魚骨圖的形式清晰地展現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錄入系統的事故信息將根據事故類型和事故等級等字段進行匯總分析。
2.5體系運行管理子系統
體系運行管理子系統包括內審管理模塊、考核評價模塊和管理評審模塊。子分公司與生產單位每年進行4次內部審核,檢查本安體系的運行情況是否符合體系的要求,需要通過系統制定內審計劃與方案,組成內審小組,選擇內審標準,并將檢查出來的不符合項錄入在系統中,系統自動生成內審報告。考核評價模塊為子分公司對生產單位體系運行情況的考核與評價,并確定生產單位的本安達標級別,具體功能與內審管理類似。管理評審模塊實現的功能主要是檢驗本安體系的適用性,即體系是否符合本單位的實際業務情況,如果不符合,將對體系進行改進,以促進各單位體系運行動態達標,強化本安體系落地運行,避免兩張皮現象,逐步提升體系建設水平。
2.6綜合管理子系統
綜合管理子系統包括通知通報管理模塊、安全報告管理模塊和安全基礎數據管理模塊。集團公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通過通知通報管理模塊下達安全管理文件與通報。生產單位每周(月)通過安全報告管理模塊向子分公司匯報本單位安全生產情況,子分公司每周(月)通過該模塊向集團公司匯報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情況。安全基礎數據管理模塊實現對集團公司全部安全生產信息的匯總,具體包括匯總分析百萬噸死亡率、職業病發病率以及安全生產周期等各類安全生產指標基礎數據。通過綜合管理子系統可以對各項具體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追蹤和考核,提升事務性工作的處理效率,從而宏觀掌握全集團公司的安全管理情況。
3.1風險預控管理業務流程
生產層的安全檢查人員成立危險源辨識小組,梳理任務工序清單并將其錄入系統中,管理層審核通過后數據進入任務工序庫中。生產層檢查人員依據任務工序清單定期進行危險源辨識,并將辨識出來的危險源錄入系統,由管理層審核通過后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依據危險源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損失來確定風險等級,并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危險源制定相應的控制計劃。完成閉環管理的危險源進行統計分析,決策層可以進行查看。對于風險等級發生變化的危險源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再評估,以確保危險源時時處處都在可控之中。危險源管理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圖3 危險源管理流程圖
3.2隱患管理業務流程
生產層安全檢查人員將動態檢查與定期檢查出來的隱患錄入系統中,并確定隱患的整改類型。如果是立即整改的隱患,說明已在檢查現場完成了整改,則直接進行統計分析;如果是限時整改,即需要在系統中制定整改要求與整改期限,系統會根據該隱患所關聯的危險源的風險等級自動顯示初始預警等級,管理層可根據隱患的嚴重程度對隱患整改情況進行督辦,如果是重大隱患,決策層將參與督辦。如果該隱患超期未整改,則系統自動升警;如果隱患按時整改完成并上報,安全檢查人員將進行現場復查,復查合格后進行銷號并進行統計分析;如果整改不合格,則駁回并責令整改責任人重新整改,直至整改合格后銷號。隱患管理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 隱患管理流程圖
3.3事故管理業務流程
在事故發生之后,生產層將事故基本信息錄入系統中,管理層建立調查小組,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首先是確認工作流程,從是否制定工作計劃到作業規程、風險管控措施等的制定逐個進行確認。目前系統中基礎工作流程為33項,各個子分公司及生產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完善。在確認工作流程無誤之后,開始進行直接原因分析。在系統中選擇引發事故的直接原因的類別、致因階段以及對相關人員提問的記錄。在確定了直接原因之后,要分析引發事故的間接原因,即更深層次的原因,此時需要對人、機、環、管4類因素進行深入地失效分析,確定失效類別以及失效原因。在完成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整改措施,填寫處理意見,并將相關的事故檔案上傳系統中,形成最終的事故調查報告并上報至集團公司。事故調查流程圖如圖5所示。
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于2014年9月正式上線,目前已在神華集團煤炭、電力、鐵路、港口四大板塊,包括烏海能源、神朔鐵路、國華電力以及黃驊港務公司等在內的13家子分公司,78家試點生產單位進行了試運行,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1)全集團危險源辨識成果實現了充分共享。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前,各生產單位的危險源辨識成果互不交流,客觀存在的危險源有些單位能夠辨識出來,而有些單位則沒有辨識出來,這樣就容易形成管控的漏洞。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后,全集團所有單位辨識出來的危險源都會在系統中的危險源庫里展示,同類單位之間可以互相查看借鑒,這樣就實現了危險源辨識成果的共享。

圖5 事故調查流程圖
(2)現場問題和隱患整改復查更加及時。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前,對現場發現的隱患只是以隱患整改通知單的形式要求各單位限期整改,但是否在規定期限內整改,檢查人員到現場督查的難度較大,不能對隱患的處理情況及時掌控。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后,查出的隱患可通過系統反饋給被檢查單位,系統通過預警、升警和督促相關責任人盡快整改,整改后可通過系統進行及時上報。檢查人員可按照系統提示進行復查和銷號,大大提高了安全檢查的工作效率。
(3)員工安全意識提高,行為更加標準和規范。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前,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通常是一事一處理,沒有完善的記錄檔案。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后,錄入系統的不安全行為人員及其發生頻次自動進入員工安全電子檔案,以此為依據,各單位開展了 “本安崗位明星達標創建活動”和 “無三違人員抽獎活動”等形式多樣的不安全行為管控活動,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員工的安全意識,使得現場作業人員能夠更加主動地控制自身的不安全行為。
(4)檢查人員的工作質量得到了提高。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后,檢查人員查出的所有隱患(問題)均在系統中記錄和顯示,系統統計、匯總和公布的檢查人員檢查問題的條數和內容接受全員監督,系統應用所形成的約束機制使得檢查人員的工作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
(5)管理者的決策更具系統性和針對性。應用本安管理系統后,各級管理人員可以適時查閱現場存在的各類隱患、人員不安全行為發生情況以及生產系統可靠程度等信息,使得管理人員掌控動態安全信息更加全面準確,從而使管理者的決策更具系統性和針對性。
神華集團本安管理系統為集團公司、子分公司以及生產單位提供了統一的、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業務運行平臺,增強了全集團的安全管控水平,提升了安全管理能力。系統的應用對于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落地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并大大提高了危險源管理、隱患管理以及事故管理的效率。由于神華集團涉及多個高危領域,又是典型的分級管理企業,因此,本安管理系統建成后,其效益除直接體現為對安全管理效率和能力提升外,在促進兩化融合以及分級管理一體化方面也具有較大的示范效應。
[1] 譚章祿,常金明,劉浩.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煤礦運銷調度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J].中國煤炭,2012(10)
[2] 何國家,楊春寧,黎體發.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技術在我國煤礦生產實際中的理論方法研究 [J].中國煤炭,2011(8)
[3] 李媛,魏曉平,宋學峰.煤礦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預控分析[J].煤礦安全,2007(6)
[4] 段廣文.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構建[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4)
[5] 疏禮春,張晨.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信息系統[J].工礦自動化,2011(4)
[6] 郭海.關于煤礦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建設模式的探討[J].中國煤炭,2008(8)
Research on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Shenhua Group
Liu Haibin,Cao Li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Haidian,Beijing 100083,China)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Shenhua Group were analyzed,the architecture of 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was suitable for hierarchic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was introduced,the functions achieved by each subsystem and function module were elaborated,and the primary operation flow was expounded in detail,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fter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Shenhua Group was showed.
Shenhua Group,intrinsic safety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risk precontrol
TD918
A
劉海濱(1969-),男,吉林公主嶺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能源經濟與政策、安全管理和風險管理等。
(責任編輯 路 強)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090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