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紀氚
慈溪市農機合作社展綜述
童紀氚

近年來,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機化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大量農機分散在千家萬戶,迫切需要新型的服務組織形式與之相適應。目前,農機合作社已成為農機化發展的主導力量,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目前浙江省慈溪市有農機合作社84家,社員667人,機械總量1 283臺(套),服務農戶數量4 000戶,年作業服務面積3 667 hm2,占到全市農機作業量的50%左右,年服務總收入2 280余萬元,純收入1 000余萬元。基本達到了有章程、有場地、有機車、有相對穩定的作業服務范圍的“四有”要求。現有農機合作社按服務對象、經營主體和服務模式來區分,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別。
(1)按服務對象劃分,主要有:農機共同使用的自我服務型合作社,農機共同經營的社會化服務型合作社,自我服務和共同經營兩者兼有的農機合作社。現實中,以后者居多,它們通常既為社員服務,又為非社員服務。
(2)按經營主體劃分,主要有:
農機戶之間的聯合:農機大戶、農機手等利用機械裝備、技術等生產經營服務優勢,根據各自發展需要而進行的自愿聯合和合作;
農機大戶和種田大戶之間的聯合:整合農機大戶和種田大戶的資源,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合:農業龍頭企業利用其技術、資金、貯藏、加工、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優勢,聯合農機戶和農戶組建。
(3)按服務模式劃分,主要有:
承包服務:農戶將土地流轉給農機合作社,農戶獲得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同時,農戶還可受雇于合作社,獲得工資收入;
土地托管服務:農戶將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出租給農機合作社經營,租賃款以糧食或現金形式由合作社交給農戶,農民不用種田就能拿一定數量的口糧或現金;
全程機械化服務:由農機合作社提供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農戶向合作社交納相應的服務費,每季收獲的糧食全部歸農戶所有;
菜單式服務:農戶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可選擇合作社為其提供部分環節的機械化服務,并交納相應的服務費,相對輕松的日常田間管理由自己承擔;
跨區作業服務:跨區作業是農機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增加服務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目前跨區作業的服務領域正由小麥機收和水稻機收向小麥免耕播種、水稻育插秧等領域拓展,向更多領域延伸;
加工服務:有些農機合作社逐步向下游業務(如農產品加工)延伸,為社員提供農產品加工服務,甚至開始市場營銷、品牌建設。
農機合作社發展方向是實現企業化經營,使生產更具有計劃性,經營更具有進取性,有利于實施標準化生產和進行品牌建設,從而使社員獲得更多收益。
2.1明確發展思路,實施重點項目
在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把完善、規范農機合作社經營管理機制,提高服務功能和效益作為主要內容。采取合理規劃、政策扶持、增加投入、承擔農機化重點項目等多種方式,引導農機合作社走多樣化創建、規范化運營、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發展道路。同時在谷物烘干、農機科技項目推廣和示范基地建設的實施中優先考慮由農機合作社承擔,為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2.2爭取領導重視,增加資金投入
按照“增加類別、提高建設標準、擴大經營規模、提升服務能力、布局更趨合理、效益更加顯著”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近3年來,慈溪市級資金投入就達360萬元,重點用于合作社機庫棚建設、農機維修設備購置、辦公設施完善和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大大改善了生產條件,增強了服務功能,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和經營效益,促進了合作社規模化、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2.3注重政策引導,強化規范管理
首先從享受寧波市和慈溪市本級扶持資金的合作社做起,根據合作社的實際情況,逐個進行指導和完善。以點帶面、示范引導,最終達到市場運作、制度健全、持證上崗、環境整潔、收費合理、檔案齊全、效益顯著的目的。
2.4加強知識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針對合作社存在的利益聯結松弛、運營能力較弱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一是多次組織合作社理事長赴外地參觀學習、交流座談,謀劃未來,為農機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指明方向。二是組織合作社負責人參加上級農機局舉辦的社長培訓班,系統學習法律法規、合作技巧、經營管理、農機運用等知識,為合作社規范發展奠定理論基礎。三是組織社員開展操作技能、財會及信息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機化服務能力。
3.1規模偏小
部分合作社名義上是5人入股的股份合作制,而實際上是大戶獨資;或者大戶挑頭,其他人少量資金入股,甚至就是掛名“股東”。作業項目比較單一,以從事機耕作業為主,其他作業環節的服務明顯不足,這與農機化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難以滿足新時期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需求。
3.2發展意識不強
合作社主要由農機手和大戶組成,缺乏專門的技術、管理、信息和后勤保障人員。有的怕自營耕地多了,風險擴大,經營能力不夠;有的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把規模做大,“小農”意識強烈,代耕代收得一點,政府扶持得一點,經營能夠持平或微利就心滿意足了。
3.3運作機制有待完善
凡事一人說了算,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在民主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合作社緊密度不夠,多以松散型為主,難以形成統一的經營機制,企業化管理程度較低。
3.4資金不足
一是合作社自有資金有限,籌資能力不足;二是合作社對外聯系有限,籌資方式不多。許多合作社在農機裝備和場庫棚建設之后,掏空了家底,造成流動資金不足。

合作社要發展,必須以推進規模經營為目標,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統領,以機具合理配置為關鍵,以解決資金“瓶頸”為重點,多措并舉,建管結合,走出一條讓多數成員分享國家優惠政策、共同促進良性發展的路子。
4.1破解難題,推進發展
一是鼓勵農民入社,帶地推進。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則,鼓勵農民帶地入社。通過教育、政策、效益、信譽引導,做好思想工作,打消顧慮,提高農民入社參股的積極性。二是擴大自營耕地規模,租地推進。鼓勵有實力的合作社采取租地的辦法,擴大經營。三是深化耕作制度改革,推進統一耕作模式。在合作社范圍內統一種植品種,實施連片種植;建立相對穩定的耕作制度,更好地發揮大型機具的作用,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四是鼓勵合作社進入示范園區,推進共建。有針對性地就近安排合作社參與高產創建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現園區建設和規模經營共同發展。
4.2開拓市場,多種經營
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機作業和服務為主業,拓寬經營渠道,強化經營手段,實現合作社經營領域的3個延伸。一是由單一農機合作實體向多功能經濟實體延伸。以機械化、規模化為基礎,擴大經營領域,將種子、農藥、化肥購銷服務與實用新技術推廣服務等結合起來,打造多功能實體,壯大經濟實力。二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延伸。合作社利用土地規模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作物,提高合作社經營效益。三是由田間作業服務向產后服務延伸。以機械化為連接紐帶,推進產業化經營,如建立糧食加工中心等。
4.3增加投入,提升服務
政府應致力于以下幾點:一是在現有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扶持力度,重點用于提升合作社的服務能力。二是及時提供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提高其捕捉市場資源、搶占市場先機的敏銳性。農機部門要幫助合作社選擇引進機具、優化裝備結構、解決生產作業中的技術問題。三是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在銀行與合作社之間做好牽線搭橋工作,解決合作社資金不足的難題。
4.4強化指導,完善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充分體現合作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性質。二是建立和完善自我服務機制。聚合機械、資金、土地等各種生產要素及人才資源,拓寬服務領域,向產前拓展、產后延伸,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機制。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變,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四是建立和完善業績激勵機制。為保證合作社創造更好的效益,對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等負責合作社經營的核心人員,在保證其參股分紅的前提下,采取業績與獎勵掛鉤,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五是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財務管理辦法和監督機制。通過指導合作社完善機制,提高其經營能力和運營效益。
作者信息:慈溪市農機局,3153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