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啟科 任文斌 高培峰 魏冬東
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黨啟科任文斌高培峰魏冬東

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不斷創新農機化發展方式,大力培育新型農機經營服務主體,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得到了長足發展,建設規模、服務領域及服務水平均有明顯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門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數100個,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5個,入社社員3 489人。擁有各類農機具3 711臺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機950臺(36.75~73.5 kW以下557臺,73.5 kW及以上93臺),配套農具1 953臺(套),聯合收獲機械549臺(稻麥收割機465臺、玉米收割機84臺)。資產總額1.27億元。合作社年度總收入1732.6萬元,農機化服務收入1 486.6萬元,其中:田間作業收入1 157.3萬元,修理服務收入77萬元,其他收入101.6萬元。2014年財政扶持資金341.5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62.05萬元,地方財政資金79.5萬元。創建全國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2個、市級示范社6個。陳倉區利民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為全國示范社;鳳翔縣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陳倉區三合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省級示范社;岐山縣聯盟秸稈加工專業合作社、扶風政泰青貯苗木農民專業合作社、鳳翔縣金地秸稈專業合作社、鳳翔縣恒豐昌農業耕播專業合作社、千陽縣吉瑞農機專業合作社、金臺區蟠龍鎮富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等為市級示范社。
1.1組建模式多樣,數量不斷增加
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組建方式形形色色、模式多樣。從合作社理事長身份看,農機大戶47人,農村能人35人,村組干部14人,經紀人及下崗職工4人,明顯地表現出農機大戶和農村能人帶動的趨勢。合作社組建模式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種:一是農機大戶聯合型。100個農機合作社中,農機大戶聯合發展組建的有47個,占47%,近乎一半。這是社會變革、農村發展的結果。農村的農機大戶都是長期從事農田機械作業或農機經營的,他們對本行業很熟悉、業務精通,面對“誰來種地”的形勢,很自然地順勢轉型為合作社。二是農村能人帶動型。農村能人一般擁有一定知識基礎和一技之長,擁有豐富的社會經歷,經濟基礎較好,眼光敏銳,帶動力強。100個農機合作社中,農村能人帶動型35個,占35%,占到1/3。三是村組干部組織型。村組干部在農村是農民致富的帶頭人,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權力和能力,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便利的土地、信貸、場地租用等優勢,加之頭腦靈活、懂得政策,隨著形勢的發展,在合作社發展中已成為一支重要力量。100個合作社中村組干部帶動發展的達14個,占14%。
寶雞市合作社從發展速度看,2009年以前發展10個,2010年14個,2011年11個,2012年18個,2013年22個,2014年20個,基本上是3年為限、均衡發展。截至2014年底已發展到95個,目前共達100個。
1.2服務各具特色,領域不斷擴大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生產機械化服務的經營主體,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新生力量。目前寶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按照專業化、產業化服務形式,主要分為農田作業型、飼草加工型、供應維修型和推廣服務型等。全市現有10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中,農田作業型82個(含單一秸稈利用26個)、飼草加工型14個、供應維修型9個和推廣服務型3個,其中8個為兼業型。從服務模式上看,合作社服務模式主要分為“訂單式”“保姆式”等托管服務或“套餐式”一條龍作業服務?!坝唵问健弊鳂I是目前農機合作社服務的主要托管方式,分為單項和菜單式訂單服務;“保姆式”服務是合作社與外出務工者、勞力短缺戶等通過簽訂農田耕種收有償托管責任協議,對農作物進行耕種收農機作業服務?!疤撞褪健币粭l龍作業方式是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簽訂協議承包農民農田,對農田實行統一供種供肥、統一農田作業、統一標準服務等內容的耕、種、收、供、運、修等各個生產環節的全面作業服務。全市2014年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1.61萬hm2,其中訂單作業1.06萬hm2,占66%。
據統計,2014年合作社經營土地3 100 hm2,其中:自有1 620 hm2(含流轉380 hm2),承包553 hm2,托管927 hm2。作業服務面積1.61萬hm2,其中:跨區作業面積0.55萬hm2,訂單作業面積1.06萬hm2。從業人員4 041人,服務農戶78 368戶。目前,寶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服務領域涉及土地經營、農田作業、科技推廣、飼草加工、飼草銷售、農機修理、配件供應、跨區作業、技術咨詢等多個方面。特別是陳倉區利民秸稈專業合作社等,集農田作業、土地流轉、代耕代種、秸稈撿拾為一體,發展成為當地一個綜合性的龍頭農機合作社。去年,4家同類合作社“社社聯合”,成立了“寶雞市便民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聯合社”,強強聯手、提升能力、突破發展,在機制創新上開了先河,為做大做強夯實了基礎。
1.3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全市先后有2個合作社實施了能力提升項目,4個合作社實施了庫棚建設項目,18個新建設合作社實施了“以獎代補”,共獲得陜西省農機局扶持資金200余萬元。去年、今年“三夏”,寶雞市農機局爭取財政資金40多萬元支持農機合作社發展秸稈撿拾機械;2013年金臺區五七農機合作社得到區財政等扶持資金32萬多元。為推進全市合作社快速發展、強化規范管理,去年9月,市農機局召開了農機合作社建設培訓推進會,開展市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創建和企社共建活動。市農機局搭建“平臺”,農機營銷企業、農機合作社聯合“唱戲”,共同發展、實現共贏,形成了國家扶持引導、農機企業參與建設、合作社積極發展的“三位一體”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為發展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探出了路子、創出了經驗,推動了全市農機合作社規范、持續、健康發展。鳳翔縣恒豐昌農業耕播等6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范合作社,并且各得到1萬元獎勵資金。2014年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得到財政扶持資金341.5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62.05萬元、地方財政資金79.5萬元,大大促進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1.4引領作用不斷呈現
一是農機合作社已經成為春耕、“三夏”、“三秋”農機化生產的主力軍,加快了農機化進程,提高了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2013年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1.15萬hm2,年服務總收入達到1 009萬元;2014年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1.61萬hm2,提高了40%,“三夏”期間,農機合作社完成小麥機收1.25萬hm2,收入1 200多萬元,高出上年作業總收入20%。二是農機合作社成為新型農機推廣應用的主力軍。近年來全市推廣的各類大中型、高效能新特優農機裝備,大部分為農機合作社購置,如高效植保飛機、蔬菜移栽機、地膜撿拾機等,加快了農機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三是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農機合作社實施集團化、規?;?、高效化作業,大力推進了土地連片和集約化經營,推動了農業由粗放、分散向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轉變。利民、聯盟、五七等農機專業合作社就是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典型。
實踐證明,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寶雞市農機化綜合水平的提高,已成為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寶雞市建設起步較早、穩步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建設中還明顯地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2.1發展不平衡,總體發展緩慢
全市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100個,按照陜西省三廳一局“優勢主導產業提升行動方案”提出的“每個鄉鎮扶持建設2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要求,差距甚遠。合作社發展數量少,區域間差距較大,縣區之間、川原山區之間發展不平衡,還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人才短缺、資金不足等問題,發展水平還不高,總體發展緩慢。
2.2發展規模小,服務實力弱
寶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大多由農機大戶、農村能人組成,主體結構單一,缺乏專門的技術人員、專業的管理人員、專職的信息人員及精壯的后勤保障人員;合作社大多以糧食生產機械化作業為主要服務內容,以從事農田作業中的耕地、旋地、機收等服務或秸稈利用作業為主,農閑時車輛、機具閑置,資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合作社發展效益不佳,服務實力不強,發展速度緩慢,發展后勁不足,規模上不去。從社員數量看,大部分合作社僅有5~9名社員,社員10人以下的有46個,占46%;社員20人及以下的57個,占57%。從主要機具數量看,每社平均擁有大中拖不到10臺,收割機不到6臺,機具數量少;從資產額度看,社均固定資產為127.2萬元,投入的機械資產不足60萬元,資產規模小。現有合作社規模與現代農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要求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單一、單打獨斗、發展不力、嚴重萎縮;有的合作社理事長缺乏闖勁、怨天尤人,合作社經營難以為繼;有的理事長隨意更換,合作社經營場所缺失、無章可循、發展困難。
2.3管理不規范
盡管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設立了理事會、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等機構,但多數合作社未能按照章程的要求規范合作社的運營,合作社運營中普遍缺乏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沒有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組建時,社長或少數農民以資金形式入股,大部分農民以物化形式入社,包括農機具、土地、房屋等。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部分合作社的日常管理由社長一個人說了算,理事會成為擺設,更沒有利益分配機制,作業季節仍以“農機大戶+社員”方式運作,社員基本只做配套服務,只顧眼前利益,長遠利益考慮少。此類問題在部分成立時間早、發展時間長、會員規模大的合作社表現尤為突出。會員少、規模小的合作社,大多管理不規范,成立時熱情高,成立后退了“燒”,在運營中凝聚力不強,不開會、不商量,制度成了擺設,久而久之,人心渙散,幾乎散伙。
2.4發展資金短缺,政策扶持不到位
資金短缺是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機具購置投入資金較多、回收期長,而大多數合作社又是季節性作業,流動資金需求量大。特別是從事小麥秸稈撿拾打捆、玉米秸稈飼草加工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收取秸稈、雇用人員都要現錢,而銷售又在半年以后,墊資壓資,資金短缺問題就顯得更為明顯。國家、省級相關部門雖然相繼出臺了一些支持合作社發展的政策,但在信貸、合作社場地建設用地、土地流轉等方面還沒有具體的扶持政策,導致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支持,發展滯后、緩慢。
農機專業合作社已成為農機經營服務的主體,已發展成為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支撐,已成為農村“誰來種地”的主要擔當;因此,農機專業合作社既要加速發展,又要規范發展,更要規模發展。
3.1高起點建設現代農機合作社
拉動社會融資,爭取國家投資、地方財政配套,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引導,農民個人、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組織投資為主體,社會其他投資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投入機制,扶持發展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擴大籌資規模,建設起點在500~1 000萬元資本的精準化、智能化和自動化等高新技術型的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需要。
3.2提升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
積極推動農機服務主體開展橫向聯合與縱向協作,成立農機合作社聯社、股份制作業公司、區域性農機服務中心、農機租賃公司等。學習先進,總結經驗,繼續開展“企社共建”、“社社聯合”、示范社創建、百強社提升等活動,利用農機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支持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和社區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社社聯合、強強聯合,推動跨區域合作和同行業聯合發展,打造一批競爭能力較強的聯合社,不斷提升和壯大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能力和發展實力。
3.3“技術入股”充實農機合作社
積極推進農機企業、科研院所與農機合作社開展“企社共建”“院社共建”,實現合作共贏。采用知識技術入股的方式,吸引自主創業的社會各界仁人志士和學農愛農、立志為農的有知識、有文化、有創意的大中專學生、專業技術人才等扎根農村、投身農機化,為農機社會化服務提供人才支撐,壯大和充實農機合作社智慧型人才隊伍,使合作社成為有心人、年輕人勵志創業的平臺。同時,創造向合作社增派大學生志愿者、理事長助理等機會,吸引大學生村官、科研人員和農機推廣人員到合作社任職和創業,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向高層次、立體化發展。
4.1規范化管理
規范化管理是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根本性問題,只有通過建立健全規范化的管理制度、運行體制和機制,才能保證農機專業合作社有序運轉、做大做強;因此,必須對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在合作社內部建設上,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包括財務核算、賬務管理、作業記錄、盈余分配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深松整地等農機化作業過程中,必須形成一整套較為完整的管理辦法和操作規范,持續進行有益的探索,不斷加強規范化建設。
4.2規?;鳂I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批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他們的土地耕種成了一大難題。為了更好地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既要促進勞動力轉移,又要穩定糧食生產;那么農機合作社就應運而生,它通過訂單作業、代耕代種,逐步推進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轉,把農民種不了或種不好的土地接管過來,實行區域化種植、標準化生產、規模化作業,以獲得規模效益。
4.3系列化服務
開展規?;鳂I,農機合作社要在原來農田作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和經營范圍,從耕、種、收等環節向全程機械化和農產品加工環節延伸,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機械化延伸,從農機作業服務向生產資料銷售、機械維修和信息服務延伸,從傳統的種植業向畜牧、漁業、林果業和設施農業等領域擴展,開展系列化服務,不斷提高農機合作社的組織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增強其自身發展的活力,促進農機合作社的全面健康快速發展。
4.4集約化經營
農機合作社要優化農機資源配置,購置大型復式、高效全能、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高新農業機械,集成應用信息、工程、生物、環境等科技,促進農業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發展。
作者信息:寶雞市農機局,721000,陜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