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附屬醫院(716000)古雨濃 劉志斌 杜璠 王林林
在脛骨遠端骨折案例中,運用髓內釘固定和鎖定鋼板內固定方式是最常用的治療手段。髓內釘方式隨著骨折延伸或者靠近踝關節而穩定性逐步會下降,但是運用鋼板內固定又會因為脛骨沒有肌肉組織的覆蓋而易出現切口不愈合。因此在脛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式中存在著一定的爭議[1][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我院在2011 年1月~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102例脛骨干骺端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臨床案例為研究對象,其中50例采用髓內釘,52例采用的鎖定鋼板治療,兩組具體情況如附表1所示,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102例病患均在受傷后的48h內通過X線來輔助手術操作,將外固定的鋼板架做好骨折復位和臨時固定的使用準備。當進行髓內釘固定處理時,靜態鎖釘在擴髓尺度大于髓內釘直徑約1.0~1.5mm的時候使用。當進行鎖定鋼板固定使用時,首先通過腓骨切開復位進行內固定,把鋼板從內踝上的切口插入,然后以骨折復位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遠近端螺釘固定至少在3枚以上。在固定處理前要做好檢查工作,細致的堅持骨折各處的對位情況,其中包含旋轉對位和下肢力線的詳細檢查。
1.3 療效評估指標 隨訪頻次以每6周進行一次,一直到其愈合為止。主要通過臨床和放射學進行隨訪主要內容。在術后的3、6、12月通過病理學和放射學來評估檢查。切口的淺表感染標準為2d以上有連續的傷口滲液或者切口裂開的寬度和長度在1cm以上。骨折愈合情況通過Im定義來進行。疼痛標準為內固定物的表層出現疼痛或壓痛。當術后12月進行隨訪時運用美國足踝外科協會的后足評估標準對踝部功能做評估。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7.00統計學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運用(±S)來表示,運用t來檢驗。對于疾病治療的的比較通過秩和來檢驗,計數資料運用χ2來檢驗,此外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骨折病患一般情況

附表2 兩組骨折患者不同方式治療后的指標評估
3 討論
在腓骨完整的脛骨遠端骨折43-A3類型的骨折情況下,髓內釘方式比鎖定鋼板固定法強度更高。同時相關研究也證明,腓骨固定可以提升脛骨髓內釘和鋼板固定所具有的強度,減少對線的不良情況。本組研究中,所有脛骨遠端案例中都伴有腓骨的骨折情況,同時骨折部位距離踝部距離在少于12cm,因此腓骨骨折采用的是切開復位的內固定方式進行。通過腓骨固定可以讓遠端切開較大、占位更顯著的鋼板固定方式的影響性更大,這也是為何在臨床中鋼板固定法更容易出現切口并發癥。在本案例中,腓骨骨折得到了固定;在脛骨骨折上,操作全部運用閉合復位和內固定方式,固定物置入之前就已經有了骨折對線的良好情況,因此本組案例中并沒有出現高于10°的內外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