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寶 魏曉
(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
孫國寶 魏曉
(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伴隨著我國高等體育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所謂人文素質教育,是一種提高人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的教育。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提高人格修養,是一個值得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思考的一個課題。
高校;體育教學;人文素質
體育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蘊涵了豐富的理性科學和人文精神。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使學生增強體魄,發展智力,還能促進學生形成優良的品質、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培養人文素質方面,體育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作為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提高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識、不斷努力,積極推進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是指通過對人文知識的學習、感悟以及實踐,而形成的一種觀念、品質,進而表現在外成為品德、修養以及行為取向等。在教育的層面上,古典人文素質教育重點在人,主要是培養個人的道德品質以及人文修養。而當代人文素質教育的角度則是更關注他人、社會。其實,人文素質教育實際上是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一種正確引導,引導人們完善心智、自強不息、超越自我、真正的理解人生的意義。
(一)當前時代的召喚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意識的逐步提高,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以人為本”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來說,人文素質是生命,是靈魂,搞好人文素質教育,加大培養力度,可以補救日益膨脹的經濟和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文明缺陷。因此,高校體育教學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加強人文素質培養工作,滿足社會的需要,把我們民族千百年來凝聚的精神、智慧和文明發揚光大,永遠傳承。
(二)教育現狀的要求
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一味的追求技術水平、專業成績,多采用的是訓練式的學習方法,這就致使教學形式單一枯燥,學生的學習狀態是一種被動的無興趣學習的過程,無法發揮他們的特長,無法促進他們的主動性,更無法讓他們在學習中得以全面發展。另外,顯現在當代高校學生中存在的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團隊精神等諸多問題也是非常不容樂觀的,當前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他們帶著一貫的高傲和優越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愿與人合作、缺乏團隊精神、喜歡推卸責任,心理承受能力差,不適應高校的集體生活,更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變化,同時,也不符合現代高校對當代大學生的培養目標。
(三)教學目的的決定
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在進入21世紀以來,從思路上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一改過去特別重視的基本技術教學而逐漸將重心轉移至“以人為本”的教學思路上來。倡導通過體育教學,不僅教會學生體育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做人,也就是培養不僅身體康健,而且心理、人格一樣康健的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的教學目的。因此,只有通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科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雙管齊下,才能得以完成目標,達到教學目的,真正克服目前存在的科學與人文兩分離的不良局面。
(四)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前社會現狀下,高校學生要想成功,必須具備很強的競爭實力、很高的綜合能力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方能立于不敗之地。而核心的競爭力,除了專業水平之外,還包括人格、個性以及適應能力等等。因此,學生必須把握在校學習時機,不斷完善和積累自身的人文素養,個人修養,這樣才有利于自己今后的發展。所以,學生自身的發展也需要加強對“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
作為一種教學活動,大學體育教學也與其他教學活動一樣具有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性。整體上來講,目前,大學體育教學在落實人文素質教育的環節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重點缺乏科學的把握。
對于當代大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不夠全面和科學,這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如今的大學生,在如此之快的社會發展大環境下,他們對人生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是有理性的一代人。而正是這樣一群人,面對時代的劇烈變遷,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是擁有很強的成才意識、創新意識、參與意識和自我意識,同樣也擁有不堪一擊的集體觀念、心理素質和社會公德。就目前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來看,缺乏對學生思想情況的了解,沒有抓住人文素質教育的重點和中心,作為一種道德教育,我們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他們的需求,在自覺自愿的前提下將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人文素質培養的本質結合起來,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這樣才符合高校體育長期發展的目標。
(二)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種純粹的精神教育,從教育學的角度來分析,人文素質教育分兩個層面的因素:一個層面是其理性的層面,也就是系統的道德規范知識和道德理性認識;另外一層則是非理性因素,有情感因素、意志、信念等。在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中,具體的教學方法只是體育教師在專業課程的進行中有意穿插一部分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很少有人能夠在這個方面是經過潛心研究,全面總結,有理論依據的去把它當成一個很重要的課程去針對性地去開展教學環節的。由此可見,在理論體系方面,我們還很欠缺,這就導致無法科學、全面的去實施人文素質教育。
(一)積極構建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環境
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高校體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努力開展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合理計劃教學結構和安排,積極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的理論學習,有意識的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人文素質,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全面人才。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往往是與學生接觸最緊密的一群人。關于教師的人品、師德、修養、精神、態度等等都會對學生起到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自身文化素養的高低將在教學中對學生起到深刻直接的影響。為此,高校體育教師必須先修其身再教于人,惟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根本上做好人文素質教育工作。
(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被動灌輸式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體育教育的發展需求了,新的“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方法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活潑的氣氛中快樂的學習,使其興趣得以體現,特長得以發展,如此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為人文素質教育搭建了平臺,創造了機會,提供了方便,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高校,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培養是高等人才培養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作為高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學,在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在進行體育教學中,有意識的滲透人文素質教育,一方面能使學生學到具體的、專業的體育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受到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錘煉品行、提高修養,完善自我。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廣泛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科學、有序的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活動,將人文素質理念融會于體育教學中,使體育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和意義。
[1]劉葆榮.關于體育教學中體育人文精神滲透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02).
[2]周登嵩.體育教學人文性的思考[J].體育科技,2001(05).
[3]黃力生.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廈門大學學報教學論文專輯,2000(7).
G807.4
A
1005-5312(2015)02-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