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藝術系,河南 鄭州 450000)
從畫面入手分析中國鋼琴作品《谷粒飛舞》
楊柳青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藝術系,河南 鄭州 450000)
孫以強的鋼琴作品《谷粒飛舞》是一首描繪鄉間農民生產豐收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充分體現中國民族特色的樂曲。文章通過聯系具體的畫面來幫助演奏者理解樂曲,通過聯想可以使演奏者對樂曲的認識經歷一個從抽象—具體—抽象的過程,有助于演奏者更好的詮釋作品。
畫面感;孫以強;谷粒飛舞
傅聰關于鋼琴演奏曾說:“一首曲子拿到臺上去彈,就等于要對著聽眾把一個故事從頭講到尾,一定要講的有理有據。”音樂是一種能夠直接表達感情的世界語言,所以彈琴一定要“傳情”,一定要像講故事一樣,把故事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丹納在《藝術哲學》中說:個人所能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相仿的感情。①所以讓聽眾聽明白你講了什么,這樣音樂才有可能打動人。所以首先演奏者本身要深刻體會樂曲的思想感情,并通過聯想具體的畫面來幫助理解樂曲,培養良好的樂感。以下通過孫以強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中國鋼琴曲《谷粒飛舞》,來具體分析如何根據樂曲聯想具體的畫面,從而達到情感相通。
《谷粒飛舞》主題鮮明,音樂生動自然,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鄉間農民生產豐收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色,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品開頭采用急促的十六分音符的連續跳音,一開始便營造出了熱烈的氣氛,而且此節奏正是最有中國特色鑼鼓節奏,模仿看見打谷場上農民正揚起漫天的谷粒的場景,而且這個節奏型從樂曲開頭一直到結尾貫穿了全曲,給此曲奠定了熱烈的感情基調。
從5—22小節,作者用了三個樂句分別用mp(中弱),p(弱),f(強)三種力度層次來表現不同距離的勞動場面,突出了明顯的畫面感,仿佛遠景和近景一般。如mp的樂句仿佛還沒有走近打谷場,聽到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概括的情景,而p的樂句是表現出來遠處的場景,f的樂句則是近處的場面,像是電影中常用的近景定格的特寫。此曲中這種強弱對比的交叉進行比比皆是,都可以聯想成遠近景的交替。
從第47小節開始進入到本曲的第二樂段——展開段,音樂也從熱烈的勞動場面,轉到休憩的舒緩場面。樂句從左手較低聲部開始,開始一段悠揚的旋律。眼前可以聯想到這樣的畫面,勞作累了的農民們,拿出自己的旱煙袋,點上煙,三三兩兩的靠坐在谷堆旁,一邊休息,一邊哼著小曲,心里充滿著豐收的喜悅。此樂段中雖然主旋律在低聲部,高聲部是伴奏,但其中也暗藏著另一條旋律,像是一個人在說話,而旁人紛紛稱是。所以一定要彈出這種如對話般應答的感覺。
到63小節是此曲的高潮部分,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段,展開部開頭低聲部出現的旋律,在高聲部上再現,而且用到了中國傳統的變奏手法——加花變奏。作者用波浪般的裝飾給主旋律加花,而且低聲部同樣有呼應,和前段剛好相照應。此段中聲部流動的音符仿佛描寫的是一陣陣風吹過成熟的麥田,麥穗隨風起伏,但這絲毫遮擋不住農民們發自內心的喜悅話語。所以一定要把旋律聲部從流動的中聲部中突顯出來,而中聲部一定要注意聲音的控制,做到連貫、流暢而均勻有控制的微妙起伏。
從85—92小節,是展開段和再現段的過度,通過一連串下行,再現鑼鼓點,好像是有人吆喝了一聲:走吧,接著干活去!然后大家紛紛又拿起勞作工具繼續鼓起干勁干活的場面。
從93—132小節,雖然是第一部分呈示段落的再現,但作者力度層次的安排卻和前面不盡相同。此段強弱的安排為:p—mp—pp。好像農民們陸陸續續回到了自己的勞作地點,開始勞作。作者的力度安排恰如其分的展示給大家這種自然的勞動場面。經過過度尾段的力度安排是:p—ff—ff—fff。農民們好像都已經到了自己的勞動位置上,有人一鼓勁:大家都甩開膀子干啊!然后農民們紛紛把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勞動中。最后全曲在fff的力度上結束全曲,展現了漫天飛舞的谷粒中,勞動者們的勤勞的精神和永不衰退的干勁。
除了《谷粒飛舞》,還有很多曲子都可以通過運用畫面聯想法來幫助演奏者盡快找到“樂感”,比如王建中的《百鳥朝鳳》,樂曲本身就是模仿多種鳥的叫聲;《黃河鋼琴協奏曲》中的《黃河船夫曲》,開頭雄壯有力的短句,明顯是模仿船夫號子;還有前面舉過例子的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等。通過聯想,都可以使演奏者對樂曲的認識經歷一個從抽象——具體——抽象的過程。
雖然聯想畫面可以有效的幫助演奏者把握樂曲的感情,但是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感經歷,多聯想自己熟悉的情感,首先要引起自己的共鳴,再把自己體會到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引起聽眾的共鳴。但是不是所有的樂曲都適合聯想具體的畫面,比如練習曲,有很多練習曲僅僅是作曲家為了某個專門的技巧而寫的;再比如貝多芬晚期的幾首奏鳴曲,整部樂曲都充滿了哲學的思辨和矛盾的沖突,很難聯想到具體的事物和場景。所以作為一位優秀的演奏者不光要有豐富的形象思維,還要運用理性的哲學思考。
注釋:
①丹納,傅雷(譯).藝術哲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1]代百生.中國鋼琴音樂的“文學性標題現象[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3(02).
[2]方慶.鋼琴曲《谷粒飛舞》作品賞析及其演繹技巧探析[J].大舞臺, 2013(07).
J624.1
A
1005-5312(2015)11-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