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強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廣東 廣州 510540)
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的異同比較
譚俊強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廣東 廣州 510540)
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在呼吸、情感表達、聲音效果、審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相同之處,但是在發聲的機理上,無論是吐字、發聲、共鳴的處理上卻有較明顯的差異。通俗唱法個性自然親切,民眾較容易學習;民族唱法專業技藝較為集中,普通人難以有效演唱,需要專業訓練而成。因此,在相關教學和欣賞上要明確區分異同,適當情況下可以進行有效的融合。
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對比分析
民族唱法是人們在悠久的本民族音樂歷史發展基礎上,融合戲曲、美聲、民歌等多種風格的演唱技藝發展出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演唱方式,一般需要專業的訓練,基本發聲的功底要扎實。而通俗唱法因為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特點在民間廣為模仿,其強調情感的表達和個性風格特色。
無論是傳統的民族唱法還是通俗的唱法,在呼吸的運用生都需要深呼吸來進行呼吸的運作,要將氣息下沉,呼吸是演唱的基礎支持,只是差別在于呼吸運用的深淺區別,但是呼吸運用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在聲音的走向上,民族唱法的特點在于音色的明亮效果,聲音靠前,感覺上要求給予自然親切、直接的效果,避免對“包”和“窩”的唱法運用,通俗唱法也是發音靠前,追求明亮、親切自然的效果。民族唱法咬字清亮,咬字上,其吐字方式和口型上兩者相同,只是通俗唱法部分情況下會更為的靠前,唇音與齒音相對較重,語言較為清晰親切。兩者在作品的表演上都要求感情的表達,對作品做生動傳情的表現。兩者在審美上都屬于純藝術的范疇,是自我表達的一種形式,對人們的道德、精神、審美等造成一定影響,其崇尚的是積極、優美的審美情趣,表達的內容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關,對社會具有公共責任,引導受眾朝更積極向上的審美趣味發展。
民族唱法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特色,強調吐字端正,強調規范,是我國藝術創作人員根據民族自身的審美和演唱習慣,在民族的自然唱法與戲曲唱腔、美聲唱法之上,綜合了各方民族特色唱法發展而來的演唱方式。而通俗唱法主要是從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中衍生而出的一種如同說話一般自然的演唱方式,給人以親切自然的感覺,容易演唱,聽覺感官上也有較好效果。一般演唱中多采用自然的嗓音發音吐字,親切、清晰且容易上口是其特色。一般在表達上更崇尚口語化的選擇,注重聲音對情感的表達,在演唱和欣賞上更加的簡單明了,所表達的情感也更加的通俗易懂,貼近人們生活,其演唱的音域較窄因此容易被傳唱。而民族唱法講究在戲曲、民歌的基礎上添加美聲唱法進行融合,在演唱的技術上更加專業化,需要專業訓練才能達到較好的演唱效果,講求較高水平的技藝,而與通俗唱法的通俗易懂有一定差異,其風格和技術上有明顯的差別。
在發聲的機理上,民族唱法聲音集中、靠前、明亮,講求最完美的音色效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專業的訓練,但是通俗唱法的學習門檻較低,更注重個性和情感的表達,唱法技巧較多多變靈活,不強調刻意的規范化。在共鳴的機理上,民族唱法要求進行抬笑肌來得到水平線的演唱效果,讓共鳴腔充分打開,獲取最佳的共鳴發音效果。而通俗唱法刻意通過電子設備讓聲音進行美化,不用專注于對音量宏大的要求,甚至刻意通過微弱似耳語的音量來表達情感,與聽眾拉近距離,富有時代氣息,但其中也會有較高藝術要求的通俗唱法作品,需要將喉嚨充分打開,讓真假聲得到適當的混合使用。在咬字上,民族唱法講求字正腔圓,而通俗唱法則較為口語化、自然生活化,不必要追求刻意的規范性,甚至就如同說話一般,咬字的位置較靠前。
通俗唱法可以對民族唱法進行借鑒融合,可以讓嗓音發揮不同特色,加以創新也可以成為通俗唱法的一種新特色。通俗唱法無論是采用爵士、搖滾、流行或者混合方式,都是通過一定改良衍生而出,無論是從說法方式表達、呼喊,還是如今的花式唱腔,通俗唱法在不斷豐富化的同時,而言不斷技藝化,讓音域得到了更大范圍的擴展,歌手運用獨特嗓音的同時,對其發音特色進行有效地調整,讓音樂風格和感覺有了更多的突破,甚至融入了更多的漂亮高音,讓獨特的風格唱法讓自身形成較為特色的音樂存在。
無論是民族唱法還是通俗唱法,都屬于藝術形式的一種,在當下不斷發展變化的音樂環境中,要想獲得優秀的作品,都需要在基本技藝上做好控制。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的融合也變得越來越多,兩者自己可以互相借鑒不同之處、優勢之處進行自身唱法的演變提升,創作更多更新感覺、更優質聽覺的唱法,這些是藝術領域需要進行突破的,不能固步自封的在傳統方式上止步不前,音樂需要更多的創作和突破。作為音樂者而言,既要積極的觀察受眾多音樂的喜好,也要富有社會責任的感的弘揚不用音樂形式,同時在審美趣味上積極引導受眾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在表演之路上做好基本功,充分意識到不同唱法的差異與共同之處,學會融會貫通,提升不同唱法的水平標準,避免藝術走入惡性低谷,提升民眾的審美趣味,讓音樂藝術領域的發展能與時俱進。
[1]何潔.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探索[J].黃河之聲,2013(17).
[2]陳嘯.淺談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教學的特點與比較[J].科學導報, 2013(13).
[3]劉棟梁.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發生機理的比較研究[J].音樂學,2014 (05).
J616
A
1005-5312(2015)11-0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