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雯
(沈陽市群眾藝術館,遼寧 沈陽 110000)
淺談群眾合唱中鋼琴伴奏的作用
文雯
(沈陽市群眾藝術館,遼寧 沈陽 110000)
鋼琴伴奏是群眾合唱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伴奏與人聲合唱有機的融為一體,才能使音樂作品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
鋼琴伴奏;群眾合唱;表現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民眾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日益提升,各種藝術活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鋼琴藝術也從殿堂級的演奏廳走進了千家萬戶。在合唱藝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從目前在各地涌現的群眾合唱團來看,基本上都有固定的鋼琴伴奏用于日常排練與演出,鋼琴伴奏在群眾文化生活中表現出越來越廣泛的實用意義。
鋼琴伴奏在群眾合唱中所表現出的作用大致有三種。
由于音色的差異,鋼琴伴奏與合唱在音響的結合中產生了強烈的對比,但為了突出合唱的音效,鋼琴伴奏理應成為人聲演唱主旋律時必要的襯托。舞臺上合唱者好比是一串珍珠,伴奏者好比是一塊金絲絨,珍珠鑲在金絲絨上才更顯其潔白、晶瑩。鋼琴為合唱伴奏,伴奏者要注意傾聽各個聲部的演繹,與歌唱者密切配合,不要喧賓奪主。在群眾合唱演出的時候,歌唱者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無論是興奮還是緊張程度往往高于伴奏者,如果在此時出現例如氣息、速度、持續高音不穩的失誤時,伴奏者要充分發揮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即興應變的能力,及時調整以彌補人聲的不足,給予歌唱者最大程度的輔助,帶動、幫助其恢復心理穩定,自然地融入到音樂當中,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在日常群眾合唱排練及演出當中,鋼琴伴奏首先起到了明確調性、突出節奏和充實旋律的作用,引導歌唱者準確把握歌曲的音準、節奏、速度、韻律,并通過前奏、間奏、結尾的陳述,使不同的音樂情緒得以順利地銜接,造成作品所需的氣氛、情緒和色彩,有助于歌唱者更好的感受歌曲的情感、意境。比如大型混聲四部合唱《祖國頌》,在伴奏第一樂段時,前奏通過強有力的八度音、柱式和弦及密集型跑動的伴奏音型引導歌唱者產生了共鳴,共同鋪展了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之后以4個小節的左右手旋律相呼應的間奏引出了第二樂段,這一段轉換成柔美而深情的情緒,運用“四音一組”均勻、連貫、舒展的分解和弦表現出人民的自豪之情;第二樂段之后,16小節的間奏由堅定、豪邁的情緒自然地過渡為抒情、優美的旋律演繹,這段間奏音樂的銜接作用非常明顯,預示著即將到來的一派勞動、豐收的喜人景象,在情景交融的描繪中展開了第三樂段,這時通過右手琶音、旋律補充和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烘托出祖國大地繁榮富強,處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音樂色彩;歡樂、明快的再現部之前,鋼琴以快速的12/8拍的間奏,與之后6/8拍的合唱節奏變化順利地銜接,使合唱的氣息更為寬廣,意境更為壯麗,表現了中華兒女氣勢磅礴的愛國情懷。
魯賓斯坦曾說過:“鋼琴是一件樂器,也是一百件器。”這是因為鋼琴的表現力極強,能夠渲染氣氛、烘托意境,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和聲豐富多變,音效可與整個交響樂團相比擬——既可以表現出恢宏強大的氣勢,也可以柔和細膩的抒發情感,揭示出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更深刻地表現出作品的思想內容。如四部混聲合唱《香格里拉》,引子部分鋼琴伴奏的音型分別由琶音、分解和弦和震音交錯進行,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又溫暖的色彩,勾勒出人們夢想中寧靜而悠遠的香格里拉。主部音樂部分,鋼琴伴奏分別運用快速密集的琶音、分解和弦與柱式和弦交替出現等伴奏音型,伴隨著富有鮮明藏族音樂的合唱旋律描繪出香格里拉有著人間最美的景色——皚皚的白雪、清澈的山泉、密密的叢林、連綿不絕的山谷,那里的人們善良、安然、寧靜、和諧,是人類一切美好理想的化身。副部音樂部分,鋼琴伴奏是左右手一起用慢速沉穩的節奏,“f”與“mp”對比性音量的和弦,隨著作品情緒的變化慢起漸快到急板,在作品尾聲的時候通過左手八分音符的八度上下翻飛,右手跟隨低音聲部的復調旋律,把音樂氛圍烘托的異常活躍與熱烈,將人們對香格里拉由衷的贊美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鋼琴伴奏是表現合唱作品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藝術再創作的一個過程,優秀的鋼琴伴奏對于合唱來說無疑于錦上添花。在群眾合唱中,只有將鋼琴伴奏與人聲合唱有機的融為一體,才能使音樂作品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
[1]施拉姆(美).報刊的四種理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J624.1
A
1005-5312(2015)11-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