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文化產業中的創意與創新
許鵬
(臨沂大學文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0)
文化產業就是生產和銷售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產業,從而以產業化和商業化形式來進行文化的生產,交換和消費。再將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用別人不能想到的方法做成,從而將文化產業變為創意產業吸引人們的眼球,因此文化產業中的創意與創新尤為重要。
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創意;創新
“創意”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是指“新奇、有創造性的構思或點子”;二是指創造性的行為,即我們可以理解為“創新”。對于創意產業,就是以創意為核心,以知識產權、科技和文化為依托的產業。例如我們常見的有廣告創意、時裝設計、軟件開發、廣播影視等都屬創意產業的范疇。同時,又因為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播在創意產業中又是最集中、最活躍、最自由的領域,從而文化產業在創意產業中占有很大比重。
文化創意產業,就像上文所提及到的,當將自己的文化產業在提高一個層次,在原本的產業上進行獨有的創新,從而使原本的文化產業加上了創意之后變為文化創意產業,更加有了吸引力的文化產業,何愁本國的文化軟實力得不到巨大的提升。
一方面,文化體制的改革逐步推進,為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優越的社會環境以及政策的支持,文化生產力不斷得到解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活力因子不斷釋放;另一方面,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次貸危機的深沉次影響,新興經濟體的日漸崛起,都給發展中的中國提供了極佳的歷史機緣。現在是文化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轉型時期,很多國家都鉚足了干勁開始向文化產業進軍。文化產業的下一個十年,我們站在了重新進行定位布局和理論思索的風口浪尖,思考如何在這段時期度過文化產業的適者生存期,取得主動權。
文化消費需求不斷調整和變遷。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人均GDP和恩格爾系數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成為文化消費變遷的重要驅動要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的提高,文化消費成為未來中國消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具有較高的成長潛力。
向品牌化發展。長久以來,我國不缺少文化資源,缺乏的是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創新,缺乏的是將創意轉化為經濟實力的能力。中國的《花木蘭》被包裝成美國迪斯尼票房過億的動畫大片,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的創新理念和人才的缺乏,限制了文化軟實力提升。要形成文化產業的強勁實力,必須形成自身獨有的品牌。
雖說這些確實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不足,但不難看出中國的文化品牌正在崛起,除了上海的“張江”和北京的“中關村”、“798”、湖南衛視、廣州的網游動漫等品牌也在形成,不得不說中國的文化產業的潛力很大,但這需要睿智的眼光和靈活的大腦去挖掘中國所特有的文化資源,讓世界矚目。
實行產業集群化。我國的文化產業數量是很大的,經營單位眾多,但基本上處于“割據狀態”,資源分散、集約化程度很低,難以產生規模效應和形成整體的優勢,文化產業鏈條的延伸也受到限制,從而阻隔了文化創意的交換與交流,壓制了人才的積極性,因此使得文化產業的“拳頭”優勢難以發揮。另外,我國文化市場發育不完善,文化要素市場、文化產權市場、文化藝術設施市場、文化人才市場更加落后以及政府政策、措施的不完善導致產權被盜取。同樣,我們不得不說國際化市場也是一大注意的要求,當文化產業走向國際化的市場時,不僅可以豐富本國的文化產業,為本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借鑒,并且讓更多國家了解中國的文化資源,了解華夏五千年的文化歷史!
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完善投入方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落實和完善文化經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完善投入方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妥善回應外部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建立面向外國青年的文化交流機制,設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貢獻獎和國際性文化獎項。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加強文化領域智力、人才、技術引進工作。吸收外資進入法律法規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鼓勵文化單位同國外有實力的文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學習先進制作技術和管理經驗。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進行文化科技研發,發展服務外包。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
G124
A
1005-5312(2015)11-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