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川
(湖北美術學院服裝藝術設計系,湖北 武漢 430205)
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幾點思考
郭川
(湖北美術學院服裝藝術設計系,湖北 武漢 430205)
由于社會的發展,文化產業越來越受到追捧,以成為很多國家的興國戰略。美術設計對文化如何詮釋,如何對傳統的繼承與發展,首要的是如何去面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從中找到突破口,而不是表面的改變。雖然這些沒有什么關聯的事情不符合中國現有狀況并與之而改變,但仍然可以作為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符合國際化視野大背景下的一種參考。
高等美術教育;國際化視野;考試選拔;學習態度;硬件設施;教與學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及轉型,設計教育必須面向國際化的競爭環境,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國際化的視野下,重新定義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對當前設計教育的存在的問題和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如何經行改革和創新,突破傳統的設計媒介手段的約束,因此我對當下美術教育提出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學生與老師作為高等美術教育中的主體關系者,在高等美術教育情景中學生與老師都是活力四射的交互在一起的,這種激情彌漫在整個大學校園。學生紛擁而至的踏入象牙塔式的高等學府,不惜自己一生最寶貴、最具創造力和最具活力的四年,有學生在大學沒有興趣學習以至于埋怨教師的不夠負責,所以學生在專業的選擇上要再三考慮再決定,而且高等美術教育在選擇學生與老師上要慎重,誰能被挑選上?畢竟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以至于高等美術教育在人力與財力上不被浪費掉。在學生和老師選拔選拔的方式上各盡不同,有通過能力考試進來的,有通過人際關系進來的,但是就并不能確定這個學生有能力學習和這個老師能指導學生學習。
遞進式層次選拔更加能夠讓其合理,高等美術在學生與教師的選拔上,除了要求在校成績以外,一般還要要求個人的代表作品集、專業考試和面試。個人代表作品集能給人最初的印象,能夠看到這個學生或者老師的實際的成長的過程與經歷。我們也不排除及個別的其他形式的代表作品的方式,只要能充分表達其能力。畢竟一張很寫實的素描,或者很有天賦的色彩,甚至一張速寫就能看出這個人就有能力進入高等教育中學習設計嗎?我想設計與藝術自從它們出現分歧到現在就爭論不休,一直圍繞分界線的問題。我想嚴格意義上的藝術與設計是在一起不分離的,但是面對著個性問題,設計實際是去發現問題、系統的解決問題。所以在設計類的學生與藝術類的學生在選拔上要根據自己的專業設置面試,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展示學生的手繪能力。所以要更多的時間去考察學生是否有資格進入到設計當中來,而不僅僅是靠幾分鐘的談話,那樣就太坦率。
大部分人通過了考試選拔有的成為了高等學校的學生,有的成為了高等美術教育的老師。人很容易滿足于既定的事實,教師和學生都要使自己堅持不懈的保持在較高的高度,我相信優秀的老師和學生不用當心考試被淘汰。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里,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哈佛是一種象征。激情和積極的心態定能改變現有的狀態。我們有很多龐大的教室、研究室與圖書館,一到了晚上。周末和假期卻成為了空城。國外很多著名高校夜晚學校燈火輝煌,多花點時間和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長時間的學習也能練就自己的毅力。
學生的態度也影響著學校在硬件設施上的管理安排,態度是前提條件,假如再好的設施學生態度不好,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什么效果,反之事半功倍。所以學校盡量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學校的宗旨是盡可能的方便學生,每個專業都配備自己的教學助理和技術人員參與到每個專業的教學與管理,讓學生24小時都能在實驗室自由的、開放式的參與設計制作。在技術方面能有效的得到教輔的技術指導,能順利的完成設計任務,而不是讓實驗室的儀器靜靜的守候著。學生可以根據規定隨時的借用學校的儀器,并且學校還在實驗室的樓層配備洗澡房,以供學生在實驗室徹夜的學習工作,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條件。其實硬件設施及環境氛圍的適當,皆是成功的一半,在面對電腦及高科技實驗儀器的方式下,開放式戶外學習能使學生消除疲憊與枯燥無味,事實就是只要能激發學生創造性的皆可以利用。更何況是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高等美術教育中的設計作為系統的學科,每個專業都有自身的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去系統的發現、搜集和組合團隊,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分析好各個設計領域之間的關系,有意識的滲透到相關的領域,讓自己的能力能在某個設計專業發揮到極致,通過不同專業交叉的實踐教學和訓練環節,使得學生在動手和實踐經驗上有很大的提升,畢竟設計的創新離不開交叉專業下的團隊合作,實踐教學除了綜合的知識體系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團隊協作中的溝通和寫協作能力的培養。由于個體的差異,知識結構和興趣的不同,實施因材施教,設計團隊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自然需要分工合作。設計人員分為設計管理和專業設計人員,教師在培養設計管理者的時候要培養學生對設計專業廣泛的興趣,通過教學的融會貫通,能夠抓住設計領域各個專業的相互關系,并且能夠培養學生處理好在復雜情況下各個專業的聯系,如何培養設計管理著的對于團隊的總體協調能力,讓學生如何管理好這個團隊,能夠使得這個團隊怎么才能夠完成好任務,雖然管理者的專業能力不如專業設計人員。作為專業設計人員教師要讓他如何在專業上發揮到極致。學生要設定自己的目標,要主動積極的參與設計的交流和溝通,如何把專業的潛在發展挖掘出來。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比老師的教學要獲得的要更多,以開放性、實驗性不同層次的教學輔導相結合,通過實踐指導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你要相信,老師永遠是一個人的力量,而同學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有目標選擇性的學習,你要相信人有意識的學習會被無意識的引導至某一個目標。
我們首先要正視兩個問題的差異性,就從這兩個教育模式的時間就很容易理解到,接受教育的本體所面對的層次和方向是不一樣的。進入大學四年藝術與設計類的專業學習,是為了更好的讓自己提升,自然需要自己的刻苦努力,需要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而不僅僅是在埋怨老師的不足與責任。學生既然想進入高等院校學習,亦是懷著對某個專業方向感興趣。再有高等藝術教育培養的是創新人才,在教學評價體系中除理性的評價應該還有感性的評價。
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就以設計專業來說,設計專業的學生重點要轉入動手訓練為主,創新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實驗,這個可以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得到的結果,這個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在學生需要他的時候在他的身邊,能夠和學生一起挑戰。天賦是個人生來所具有的生理特點,由于個人大腦的生理結構的某些差別等,是成長之前就已經具備的成長特性,是后天才智發展的物質基礎。某些人對一些事物或在一些領域具備天生擅長的能力或者天生執念,也可能都有,進而使其可以在同樣經驗甚至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以明顯優先于其他人的速度成長起來,而且有它的獨一性。畢竟在學生當中這個是占少數,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認清這一點,你們不是與生俱來的就有這個能力,而是需要學生不斷地努力,去和老師、同學共同一起相互學習。
考試選拔、學習態度、硬件設施、教與學等等雖然在字面上看上去沒有多大聯系,但是它們是一環扣一環,需要我們依依去解決,雖然是小事,確能對現有狀況進行改變。至少讓人們對高等美術教育的認識與設計僅僅停留在大多數人一致認為的概念上。雖然以上的想法受限于中國的社會環境、國家和名族的文化,但是當前形式刻不容緩,也不失是作為中國美術教育朝國際化努力的一個方向。
J20-4
A
1005-5312(2015)11-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