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冰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論新媒體對文學的積極影響
唐冰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網絡、電影等新媒體影響了文學的發展。新媒體會使文學進一步的前行還是會將文學送入墳墓,引起了強烈的關注。文章從新媒體擴大了文學的影響力和促使文學創作方式的轉變出發,闡明新媒體帶給文學的更多是積極的影響,并將推動文學發展。
新媒體;文學;積極
(一)新媒體給文學傳播開辟了新途徑
新媒體為文學傳播開辟了新途徑。讀者的閱讀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前,不識字的人借助他者的口述,雖從聽覺上獲得“閱讀”的愉悅,但受限于時空。而新媒體打破了時空局限,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透過影視“讀懂”文學,還讓觀眾擁有時間空間上的自由。進一步講,電視、電影等將“聲音”與“圖像”結合,提供“閱讀者”比閱讀書籍更為強烈的視覺體驗,在無形中刺激了觀眾閱讀文學的興趣,擴大了文學的受眾,提高了文學的影響力。而且還縮小文字陌生化帶來的距離感,跨越文化背景的差異性,實現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的交流。從這個層面上,“莫言小說適合改編電影,早在20年前張藝謀就根據莫言作品改編《紅高粱》,曾一度風靡西方世界”,莫言的作品暢銷于西方除了作品本身的出彩,也得益于新媒體的助力。
(二)新媒體使文學創作迸發活力
首先,創作上極大限度的自由。手寫的作品在創作上受到字數的局限,《平凡的世界》過百萬的字數就立下當時長篇小說字數的記錄。但現如今,文學創作是符碼輸入,甚至是語音轉換,所以創作者可以酣暢淋漓地把自己的情緒、思想“在噼噼啪啪聲中,凝固在屏幕上,凝固在軟盤里”。網絡讓文學創作的自由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營造了平等開放的創作環境。一方面因為不需要印刷出版,可以跳過出版社和書商的層層關卡,免去了文學創作中人為設置的條條框框,擴大了文學發表的空間。另一方面因為網絡的隱秘性,任何人都可發表自己的作品,也就模糊了專業作家與文學愛好者的界線,使越來越多的“非作家”投入到文學創作中。例如當時明月《明朝那些事》等一些列作品的發表。而文學也借助網絡這個新媒介獲得了公眾的矚目。新媒體讓文學創作更加貼近群眾,呈現出去精英化的趨勢,并且使文學獲取了新的素材,促進了主題的多元化,這也解釋了玄幻小說、穿越小說、網游小說的涌現。
其次,新媒體促成文學創作方式的轉變。新媒體時代,作者不再掌握絕對話語權,讀者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新媒體是一種高度開放的空間,它既可以對作者開放,也可以對讀者開放”讀者的意見促使作者修改情節的情況屢見不鮮,暨讀者影響作者創作思路、作者接受讀者建議,文學互動性空前增強。除此,文學影視化也是新媒體時代文學創作方式的轉變。“運用影視、網絡等媒介和營銷推介手段擴大作品影響力已經成為現實的必然要求”?!秶恰?、《天龍八部》等,一旦搬上大銀幕就會帶動熱潮,不僅作者名聲鵲起,商家也能獲利。所以不少作家與影視接軌,例如桐華的《步步驚心》等都先后改編成電視劇。甚至有作家轉變為專門的劇本撰寫者,他們在文學創作的時候就將文學劇本化,例如張藝謀的“御用編輯”李馮。
盡管新媒體帶給文學積極影響,但不可否認“恰恰在其中并不排除其破壞性、宣泄性的一面,即掃蕩文化遺產的傳統價值的一面也是相見的?!毙旅襟w時代的文學也存在詬病。文學創作發表的門檻降低,造成了文學作品的魚目混珠。網絡寫手數量龐大,不可否認會產生出好作品,但是由于作者本身素質的良莠不齊,也容易出現充斥著色情、暴力等內容的網絡文學。其次,依附于新媒體的文學因為讀者的介入、文學劇本化傾向產業化、商品化,所以為了占據更大的市場、獲取更高的利潤,圖書出版商用盡手段打造賣點,加上一些作者缺乏精品意識,高速度地粗制濫造作品,甚至不惜去迎合讀者低俗的趣味,也加劇了文學作品中泥沙俱下的情況。
歷史上重要的文學熱潮或是文學轉型,都是由新媒體的出現和社會話語權的下移催生的:無論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還是民國年間報紙的盛行,都直接或是間接推動了文學的繁榮。所以盡管新媒體帶給文學消極的影響:沖擊傳統的印刷業,造成文壇的泥沙俱下等等。但是新媒體讓文學親民,讓文學被普通大眾接受甚至投身文學創作??梢哉f,新媒體真正實現了文學的去中心化,實現了社會話語權的下移。所以,我們既要看到報紙雜志的打折甩賣,也要看到文學不再束之高閣走向大眾化。因此新媒體帶給文學的是雙面性的影響,但是瑕不掩瑜。
[1]希利斯·米勒(美),秦立彥(譯).文學死了嗎[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溫儒敏.猜想莫言獲獎的七大原因[EB/OL].http://blog.sina.com.cn/s/ blog_59432ccb010143ot.html?tj=1,2012-10-14.
[3]葉永烈.電腦趣話[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5.
[4]周海波.新媒體與新的文學革命[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05).
[5]李娟.文學的產業化:在新媒體時代來臨之后[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02).
[6]本雅明(德),沈立巖.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當代西方文藝理論名著精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I206.7
A
1005-5312(2015)11-0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