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垣
最近《德國印刷者》雜志刊登了“知情人”——國際印刷及相關工業聯合會(即Intergraf,Intergraf代表20個國家的26個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Beatrice Klose女士撰寫的文章,其中披露了一些有關歐洲印刷工業現狀的數據。
國際印刷及相關工業聯合會(Intergraf)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恢復歐洲印刷工業的競爭能力,每年都會公布經濟報告。
報告借助有關紙張消費的數字,包括進口、出口和其他更多的內容描述印刷工業的現狀。國際印刷及相關工業聯合會在2015年3月與歐洲委員會聚會時,根據該報告,通過削減行政機構人員和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從而達到提高印刷工業的競爭能力。
歐洲印刷紙張的需求量去年與2013年相比下降了3%。日前紙張消費量約3000萬噸。下降最多的是超級壓光SC紙(-5%)和新聞紙(-6.5%)。跌勢經常伴隨著經濟危機,目前印刷紙張消耗量比經濟危機前減少了25%。
中國以將近10億歐元保持歐盟印刷產品的主要供應國地位,這與2000年相比翻了兩番。歐盟50%以上的圖書都是從中國引進的印刷品,其次是明信片和圖畫本。英國進口了大多數的中國印刷產品,占總量的40%。在歐盟最大的印刷品供應國中,排在中國之后的是美國、瑞士和中國香港。
但是市場發展也有積極的一面,隨著紙張消耗量下跌,印刷紙張價格也隨之下降。根據紙張質量不同,德國的紙價下降4%~7%。這種趨勢在2015年上半年還在持續。
2014年歐盟印刷工業出現23億歐元的積極外貿差額。為此德國以出口價值38億歐元的印刷產品作出貢獻,其中非歐盟國家貢獻1/3。英國以出口價值32億歐元跟在德國之后,50%的印刷品出口到歐盟以外的國家。
歐盟的主要出口伙伴是瑞士、美國、挪威和俄國。
以上只是讓人們了解歐洲印刷工業的一些數字。從2015年6月起,該報告可通過國際印刷及相關工業聯合會(Intergraf)的網站預訂。(文章來源:《德國印刷者》2015年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