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燈

傳統與創新之爭
最近,美國薪酬福利外包業的龍頭老大ADP公司與硅谷最炙手可熱的初創公司Zenefits因為第三方數據“打”了起來。前者指責后者獲取用戶數據存在安全隱患,后者稱前者害怕競爭。此次爭端從打“嘴仗”最終升級到ADP向法院起訴Zenefits誹謗。人們關注這場爭論,重點并不在于分清誰對誰錯,而是因為爭論背后反映的是一場創新對傳統的挑戰。
Zenefits公司成立于2013年,不到一年時間,其收入就增長了20倍。今年4月份,Zenefits完成C輪融資后,其估值與去年相比增長了近10倍。雖然公司規模尚小,但其成長速度之快,令任何一個市場參與者都無法忽視。
Zenefits業務模式的核心就是“免費”。首先是提供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包括入職離職、工資福利、休假跟蹤等;其次是提供免費的健康保險的交易經紀服務。
對于創業公司和小企業而言,購買醫療保險是件十分頭痛的事情。美國的小企業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時,一般要雇傭保險經紀人來代理這項服務,不僅過程繁瑣,耗時一般要達到數周,而且成本較高。而Zenefits則向企業免費提供基于云端的平臺,購買保險只需短短幾分鐘,不需要額外人工,是真正的完全免費。網站的收入來自向該平臺出售保險的醫療保險公司,這是典型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平臺模式。對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充滿了誘惑力。
再看ADP公司。其成立六十多年來,已經形成了全面和完善的人力資源、薪酬、稅務及福利管理解決方案,在大型跨國公司中具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ADP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基于云計算的SaaS模式(Software-as-a-Service的簡稱,是21世紀開始興起的一種完全創新的軟件應用模式),向公司客戶提供薪酬福利的外包服務,并收取服務費。但在Zenefits們出現后,ADP公司變成了傳統的那一方,眼看著中小企業醫保業務一點點被吞噬,不得不做出反應。
國內互聯網社保異軍突起
不僅在國外Zenefits們勢如破竹,一段時間以來,國內人力資源行業也吸引了眾多VC、PE的進入,但主要仍然集中在招聘、測評、培訓等領域,在傳統的人力資源外包領域較少有資本光顧。在“互聯網+”熱潮的席卷下,這種情況也悄然發生變化,作為傳統外包內容之一的社保代收代繳領域,這兩年已經出現了51社保、金柚網、親親小保、人人保、易社保等多個互聯網社保網站或者移動端。其中,2014年8月份以及今年3月份,51社保網分別完成了天使和A輪融資;6月15
日,金柚網宣布獲得7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華映資本和紅杉資本聯合投資。這兩家網絡公司都宣稱其商業模式仿效了Zenefits公司。
與Zenefits類似,此類互聯網社保網站目前也多從初創型公司、個體工商戶等切入,為這些小微企業提供可視化的社保賬戶管理和代理等服務。在基本的社保賬戶代理服務部分,面向企業或個人收費,但主打低價牌,甚至是極低價。
從Zenefits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人力資源外包行業確實存在著巨大的成本和效率優勢,但由于互聯網公司本身的特殊性,它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劣勢:一是品牌號召力不夠,二是線下環節薄弱。打造品牌需要時間,包括網絡操作的安全性、客戶的接受度以及服務體驗的傳播性等,都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和經驗的積累,而這恰恰是傳統外包企業的優勢所在。雖然不少互聯網社保公司對此已有所察覺,并紛紛加大了對線下渠道的投入,包括與全國的服務商合作以及建立直營網點等,但是,互聯網社保的春天真的到來了嗎?
互聯網社保,仍在通往春天的路上
盡管目前國內的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國內的外包市場實際上仍處于“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市場格局。業內巨頭們每年都要投入上億資金,用于建設和擴張線下的網絡。在互聯網化的今天,為什么國內人力資源外包業務仍然需要倚重線下服務?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所致:
各地社保政策不一致。根據《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全國社保差異碎片化現象嚴重,除繳費基數上下限相差過大、費率不統一之外,社保繳費基數幾乎每年都有所調整,各地的具體政策規定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社保服務提供商的線下團隊及時跟蹤并適時加以調整,以符合當地的政策要求。
客戶需求個性化。盡管大部分企業的工資福利可以通過網上操作,但對數量龐大的企業客戶來說,他們都有不同的個性需求,有些需要在合同約定的基礎上進行靈活變通,這也需要線下團隊的溝通。
對客戶管控的需要。對人力資源外包服務來說,客戶永遠是第一位的。要獲得更多的客戶尤其是外地客戶,需要在當地擁有一支強大的線下營銷團隊,才能牢牢地維護好客戶關系。雖然也有一些人力資源外包企業通過互代平臺,委托當地的供應商代為服務外地客戶,但是,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行業門檻不高,這些客戶隨時有可能轉投到當地供應商的懷抱。
外包服務質量的需要。大型的人力資源外包企業,其外地供應商數量一般都在數百家左右,這些供應商的服務系統、服務水平和人員素質各不相同,同一家企業的不同外地機構,服務質量并不相同,直接影響到客戶的體驗。因此,要達到質量可控且標準一致,在各地建立分支機構更加經濟和有效。
服務流程的需要。根據政府相關部門的要求,目前的外包服務流程中仍有不少步驟需要提供紙質文件,對雇員的醫療保險部分也要進行判斷和歸類,這些都需要線下團隊來操作。
如果互聯網社保能夠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線下團隊,強化線下服務能力,將對傳統人力資源企業帶來直接而巨大的沖擊,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在服務對象上。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它們既是傳統外包企業客戶中的大多數,又是互聯網社保的目標客戶。如果其中一些以成本為導向的中小企業接受了互聯網社保,對于傳統外包企業來說,必然導致很多客戶流失,其服務根基將被動搖。
其次是服務成本。互聯網社保將社保繳費的操作進行細分,并且更加標準化,使大部分的操作可以在網上自助或者自動操作完成,最大限度地節約了人工投入,使社保服務成本大幅度下降;而傳統外包企業,一邊是市場競爭導致服務費的逐年下降,一邊是人工成本的剛性上升,雙面夾擊之下,其利潤空間日益萎縮。
再次是服務內容。互聯網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規模效應,如通過提供免費的基本EHR服務來吸引客戶,而將個性化的復雜計算和更有價值的延伸服務作為利潤來源,這對傳統外包企業相當具有殺傷力,因為傳統外包企業目前能提供給企業客戶的服務,大多數仍是基本的、低附加值的人力資源服務。
“互聯網+”帶來新一輪的創新革命,網絡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常態”。傳統人力資源外包企業如果不努力創新服務模式,只能如ADP公司一般,坐視互聯網企業攻城略地卻束手無策;而互聯網社保雖在線上風生水起,但若不鞏固線下,便失去了可依靠的大后方,“春天”或許遙不可及。 責編/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