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摘 要:型鋼混凝土用鋼骨在構件中做骨架,很好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受力狀態,縮小了混凝土豎向構件的截面,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積,因此近幾年來,鋼骨混凝土在高層建筑中應用得較多。在進行型鋼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深化設計時,設計者常會遇到一些細節問題。以具體工程為例,提出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以期為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型鋼混凝土;鋼骨;牛腿腹板;鋼柱高度
中圖分類號:TU2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0.098
1 工程案例簡介
該工程位于烏魯木齊市國際會展中心片區。上部結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A區——輔樓(6層),B區——主樓(23層,帶2~4層裙房),C區——連接體(2層);結構設計標準為:設計基準期為50年,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B區結構體系為框架—核心筒結構,框架與核心筒的抗震等級均為一級。B區大部分鋼骨采用“十”字柱,截面寬度在600~1 000 mm之間,材質除個別采用Q390GJ外,其余均采用Q345B。該工程結構如圖1所示。
2 設計要點
本項目在進行深化設計時,設計者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設計要點。
2.1 鋼柱高度誤差控制
B區共有23層,其中,型鋼混凝土部分共有10層。根據車間生產和現場吊裝要求,采取了一層一段,分段制作的方式。設計要求上、下柱采用連接板連接,柱與柱之間留有5 mm的間隙,焊縫為全熔透焊縫。現場施工時,先找對拼接位置,固定、檢驗、校準后施焊。如果車間加工出現誤差,上、下柱間間隙太大或者太小,極易導致施焊時焊縫堆積過多或者施焊空間不足,無法滿足結構設計要求。
2.2 取消栓釘
栓釘在以下區域需取消:①C區在標高-0.15(請詢問作者此處數字的單位)以上全部采用鋼框架結構,因此在這個標高以上的栓釘需全部取消。②在型鋼柱與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中,如果節點區域設置栓釘,會影響梁上部鋼筋、下部鋼筋與牛腿的焊接;同時,設置栓釘的目的是承受剪力,牛腿位置受力已經滿足,此位置的栓釘也需取消,具體如圖2所示。
2.3 鋼骨構件與混凝土相關的部分構造
鋼筋和混凝土之所以共同工作,主要出于以下三個原因:①混凝土結硬后,能與鋼筋牢固地黏結,互相傳遞應力、共同變形。
這兩者間的黏結力是鋼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礎。②鋼筋和混凝土具有相近的溫度線膨脹系數。當溫度變化時,混凝土與鋼筋之間不會產生過大的相對變形和溫度應力。③混凝土提供的堿性環境可以保護鋼筋免遭銹蝕,因此,零部件都應該包在混凝土里面。
2.4 鋼筋穿孔大小
由于該工程設計鋼筋為HPB300級熱軋光圓鋼筋和HRB400級熱軋帶肋鋼筋,對于鋼筋穿孔大小,設計要求參照表1.設計中需特別強調,型鋼上穿孔應兼顧減少型鋼截面損失與便于施工兩個方面。實際構件被加工運到現場后,穿鋼筋作業并不便利,因此建議當鋼筋直徑≥25 mm時,穿孔大小都要大于鋼筋直徑15 mm。如果鋼筋滿足錨固長度,不需要在鋼骨腹板上打孔或者加設連接板。
2.5 勁板的標高
根據設計要求,在牛腿標高對應鋼骨的位置加設勁板。前期勁板剛好放在孔下方,車間在焊接成型后,由于焊縫的堆積,實際可用孔徑已經遠遠小于設計圖中的孔徑。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建議勁板至少錯開腹板孔10 mm,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整。
2.6 綴條的下料
根據設計要求,在“十”字柱四周加設綴條。如果綴條按照鋼骨翼緣外邊到外邊端點最長點下料,車間焊接成型后,焊縫堆積,綴條全部凸出鋼柱。經過調整,改為板件靠近鋼骨內側尺寸下料,很好地避開了上述問題,具體如圖3所示。
2.7 勁板的分解
根據設計要求,原有勁板是沿著鋼骨內側連接成的異形板,后期考慮到混凝土的澆筑,如果勁板與焊接在外側的綴條間隙過小,不利于后期施工。通過與設計院溝通,更改了勁板的形狀,增加了圓弧倒角,具體如圖4所示。
2.8 牛腿腹板
由于牛腿上翼緣板布置上部鋼筋,下翼緣板布置下部鋼筋,腹板將上、下翼緣連接為一個整體。如果梁鋼筋第二排比較少,可以直接穿過鋼骨。為了使牛腿腹板避開箍筋孔,可以采用參考節點。但如果第二排鋼筋比較多,可以將一部分鋼筋穿過腹板,另一部分焊接在上翼緣板上,腹板與較長翼緣平齊,此時的腹板無法避開箍筋孔,具體如圖5所示。由于節點域箍筋比較密集,箍筋形式多樣,許多施工人員為了施工方便,在距鋼骨較遠的箍筋孔打長圓孔,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牛腿腹板,更不利于土建施工。對于上述問題,筆者建議采用以下兩個方案解決:①參考避開箍筋孔的方法處理,使牛腿上、下翼緣懸挑;②取消牛腿腹板,使密集的箍筋自由穿過。
2.9 雙排鋼筋對設計的影響
根據設計要求,當梁上部鋼筋比較密集時,在滿足保護層的前提下,按照鋼筋在梁截面均分的原則布置雙排鋼筋。經過實際放樣,發現很多鋼筋的凈間距無法滿足要求的最小間距——25 mm,很多僅有13 mm。同時,根據圖紙要求,當腹板截面損失大于25%時,需要補強。目前,補強方案有以下三種:①開U形槽,如圖6所示;②在補強板上開長圓孔,如圖7所示;③將單排鋼筋布置成雙排。
針對上述問題,設計者在設計圖紙時應將鋼骨打孔考慮進去。當梁截面寬度較窄時,考慮是否可以將單排鋼筋布置成雙排。在滿足結構受力的前提下結合實際,避免焊縫被打穿。
2.10 其他要點
深化設計中,標注尺寸時應從鋼骨中心標注,不宜從柱邊標注。鋼板在生產、制作過程中有負偏差,鋼柱加工成型后截面也會出現偏差。另外,結構受力都是沿著形心線傳遞,因此,鋼骨中心才是標注尺寸的基準點。
當兩個方向的梁截面相同時,如果上、下都有兩排鋼筋,除必須滿足兩個方向鋼筋穿過鋼骨錯開一個鋼筋直徑+5 mm外,還要兼顧一個方向部分鋼筋穿過牛腿腹板預留孔,對于有干擾的箍筋孔、其他抗扭鋼筋用板等都應該避讓。
3 總結
通過本文的論述,可總結出以下幾點:①分解圖紙前,需仔細閱讀圖紙,并與設計師溝通;②分解圖紙時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③分解圖紙時應盡量保證原設計的意圖,需要改變時應從最早的設計考量出發,協調設計、加工、施工操作(此條是有先后主次關系的);④不同設計階段需要注意的要點不同,要在遵循自己所在階段的原則的同時,兼顧上一階段、下一階段的可靠和便捷。
參考文獻
[1]冶金工業部建筑研究總院.GB 50205—2001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2]王家鼎,王新武,王映梅.建筑結構[M].第二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