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軍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偉大的日子里,“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祝愿祖國更加繁榮富強”,成為二師二十一團1.2萬名干部群眾的共同心聲。發掘抗戰故事,唱響抗戰歌曲,回顧抗戰歷史。在這片熱土上,人們以各種方式銘記抗戰歷史,抒發著自己的愛國情懷。
8月14日,月牙湖社區88歲的高學顯老人(彝族)應團武裝部和關工委的邀請,來到了團中學,為參加軍訓的七年級新生講述自己的抗戰史。
“1942年,也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的第二年,我所在的部隊駐守在中越邊境,阻止了日軍從南線進攻云南的計劃。1945年日本戰敗后,我隨部隊到越南接受鬼子投降。”高學顯在講述時,情緒分外激動。
其實,早在3月10日團場舉辦“老兵精神報告會”時,高學顯早就為大學生們上過一堂生動的歷史課。15歲時,高學顯的家鄉云南省易門縣被日寇的鐵蹄蹂躪著,當時他還沒有一支步槍,就投身部隊參加了抗日戰爭。想起在那場戰爭中死去的親人和戰友,高學顯掩飾不住內心的悲傷。報告會上,大學生干部牟雪薇、卯應東等人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我要在‘老兵精神’激勵下,銘記抗戰歷史,熱愛和平。發揚不怕吃苦的精神,直面挑戰,在工作中多出成績!”
像高學顯這樣的抗戰老兵,在該團還有況金順、徐仲平、張同賢等人。如今,他們都已年逾耄耋。為了搶救性挖掘這些老兵的故事,該團組織專人進行采訪,為抗戰老兵們“樹碑立傳”,并且讓他們的故事走進團場的千家萬戶,教育著干部職工和年輕一代。
為了教育廣大青少年,該團政工辦、關工委還開展了“緬懷先烈活動”,組織各單位組織優秀黨員、先進個人、職工代表和大學生干部300多人參觀軍墾榮譽室;中學生們則以“網上祭英烈”的形式了解抗戰故事,向在抗戰中犧牲的革命先烈表達敬意。

為增強干部職工“兵”的意識,促其牢記抗戰歷史,7月30日傍晚,在占地1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該團舉辦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歌詠比賽”。
比賽現場,由1100名干部職工組成的15支代表隊展開了激烈角逐,鏗鏘有力的歌聲響徹夜空。臺下的觀眾齊聲詠唱,爆以熱烈的掌聲。
“今天參賽的有20首抗戰歌曲,像《游擊隊之歌》、《大刀進行曲》等等,我不但能記得住,而且都會唱!”演出結束后,開來社區職工祝正強說,“上臺演唱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我把自己當成了一名八路軍戰士,能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們奮勇殺敵,一起打鬼子的場景。”
在三連和七連,師市“訪匯聚”住連工作組組長吳子璐和劉曉明也參加了排練,與職工們同唱抗戰歌曲。盡管平時地里的活很忙,但五連女職工鄧淑芳和其他50位職工一樣,在干部帶領下加班加點地排練,第二天一早下地干活;在霍拉山下的二連,職工劉秋生放下農具,自告奮勇當起了合唱隊的指揮,每晚排練到零點才休息。
在該團的各個連隊,每天都按時播放抗戰歌曲。為了讓全團干部職工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該團定于9月18日舉辦“紀念‘九一八’歌詠比賽”,屆時將制作成電視專題片,面向全團職工群眾播出。
該團根據師黨委宣傳部的統一部暑,張貼了《偉大勝利,歷史貢獻》系列宣傳畫,吸引了1萬余名職工群眾觀看。在人口密集的月牙湖社區和開來社區,居民們觀看后感慨萬千:“今天的美好,是多么的來之不易!”
“1931年,日軍在東北制造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又制造了‘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略中國的罪惡戰爭。在南京,有30萬居民死在鬼子的屠刀下…… 同學們,你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要努力學習,將來為建設祖國多做貢獻!”
78歲的六連退休職工崔太祥,是1944年河北省肅寧縣“豐樂堡慘案”中的幸存者。站在宣傳畫前,崔太祥不禁老淚縱橫。當年,日寇在肅寧縣進行“掃蕩”,實施“三光”政策,即殺光、燒光、搶光,豐樂堡村86人均被日軍關進柴房活活燒死。這其中,也包括崔太祥的母親和他的兩個妹妹(最小的妹妹還沒有斷奶),母親臨死前拼命將崔太祥托出室外,使其死里逃生。崔太祥向居民們講述著自己的悲慘經歷,聞者無不動容。
風雨70年,歷史的印記不可磨滅。據史料記載,二十一團的前身部隊——西北野戰軍一兵團二軍步兵第六師十七團的骨干,大多來自三五九旅和晉綏軍區。“保持紅色基因,傳承紅色血脈”,70年后的今天,在有著光榮歷史的二十一團,職工群眾銘記抗戰歷史,正在抒發著愛國情懷,履行著屯墾戍邊的偉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