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作家雨果說:“人類的心靈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質。”身患重度殘疾的洛陽市宜陽縣油畫家魏利波就是這樣一個人。
今年31歲的魏利波已經在輪椅上度過了20個春秋。看著輪椅中他歪斜的身子和耷拉下來的右手,你很難想象,那一幅幅美麗的油畫竟是出自他之手。看著他臉上洋溢著的幸福表情,聽著他侃侃而談的話語,你絲毫感覺不到他是一個胸部以下嚴重癱瘓的人。從他這兒筆者看到的,是如水般平淡的生活和取得成績后的小幸福。
橫禍突襲
? 11歲時,突如其來的一場疾病,使魏利波的命運徹底發生了改變。
他的母親胡百枝回憶說:“開家長會時老師反映,利波不好好學習,字也寫得越來越難看。”回到家后,媽媽問起原因,小利波說,他的右手有點不聽使喚。 隨后,利波的父母帶他到醫院檢查,醫生告知孩子的頸椎有問題,需要做手術。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次生病,使小利波平靜而幸福的生活從此發生了質的變化。
小學畢業考試一結束,魏利波的父母就帶他到洛陽的一家三級甲等醫院做了手術。當時,大家都想著利波出院后就可以上初中了。然而,手術后清醒過來時,利波發現,他的雙腿麻木,并且不聽使喚。醫生悄悄告訴他的父母:“利波可能再也站不起來了。”面對殘酷的現實,小利波曾一度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
談起那段日子,利波與母親的臉上不禁又浮現出痛苦的表情。母親說:“當時利波哭鬧得很厲害,還總是發脾氣,但我和他爸都始終抱著希望。”
痛不欲生
在手術后的那段日子里,小利波的生活一下子變得單調而枯燥。他遠離了心愛的課堂和一起玩耍的伙伴,剩下的似乎只有身心俱痛。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了早日進行康復訓練,他的父親就在家門口的大樹上綁了個鐵架子,逼著他一點點挪行。“看見孩子痛苦的樣子,我的心就像刀剜一樣疼。”母親胡百枝說。
對于小利波來說,哪怕一個簡單的動作,也會讓他的全身疼得痙攣。為了能夠早日回到心愛的課堂,他忍受著身體上的一切痛苦,扶著架子慢慢移動,但大部分時間他還得在輪椅上生活。雖然滿懷康復的希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家人的僥幸心理沒有了,利波過上了日復一日的輪椅生活。
再后來,利波明白,悲傷和痛苦解決不了問題,那樣不僅會使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還會讓父母更加擔心。
一天夜里,他怎么都無法入睡。在輾轉反側之際,他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了母親的一句話,說他從一歲多時就喜歡拿筆亂畫。對啊,為什么不選擇繪畫呢?這樣不就轉移注意力了嗎?自己的生活不就充實而有意義了嗎?就是這個決定,使利波的人生再次發生了改變。
少年“涅槃”
母親為利波購買了畫筆和紙,他從最基礎的臨摹開始,一點點摸索繪畫的技巧。看到孩子不像原來那樣絕望,利波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看著身邊其他孩子蹦蹦跳跳,再想想利波的遭遇,當父母的心里別提有多難過了,甚至連死的心都有過。可是,為了孩子,我們得堅強。”母親說。
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利波的繪畫需求,雖然家里經濟很困難,但還是拿出800元為孩子買了畫架。為了使他潛心學畫,再苦再難,父母也會盡量滿足孩子。
偶然的一次機會,魏利波一家結識了洛陽畫師張書良。可喜的是,張老師引導他進入了專業領域。在此后的日子里,張老師時不時地給利波做指導。再后來,利波干脆在老師的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居住,這樣向老師學習繪畫就方便多了。
就這樣,經過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練習,魏利波的繪畫水平已達到一定的高度。
31歲生日那天,在恩師和眾多好心人的支持與幫助下,他還成功舉辦了自己的油畫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采訪魏利波時,筆者絲毫看不出他生活背后的艱辛;看到的,只是他畫境的清麗與淡雅,臉上的平淡與幸福。問其原因,魏利波說:“人越簡單越快樂。當你做著你喜歡的事情,并從中找到了自我時,你會覺得一草一木、寸山寸水都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