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江南
一名剛出生的嬰兒,親生母親狠心遺棄了她。然而,幸運的是,在小樂樂的成長過程中,母愛從未缺席,先是郝雪梅收養了這個可憐的孩子,郝雪梅的家庭遭遇了一連串的變故之后,妹妹郝雪莉擔起了撫養這名棄嬰的重任。如今,小樂樂長大了,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在她的內心深處,兩位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親最親的媽媽。
棄嬰遇上好人家 ?不是親生勝親生
郝雪梅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1995年12月26日。
那是一個寒氣刺骨的清晨,家住四川省達州市河市鎮街道的郝雪梅從市場買菜回來,走到院子后面的拐角處時,眼前的一幕讓她不禁停住了腳步:一名30歲出頭的女人懷里抱著一個嬰兒,坐在冰涼的地上。也許是太冷的緣故,她看到女人在發抖。
善良的郝雪梅走過去,關切地問:“妹子,你怎么了?”女人傷心地哭起來。她說,自己帶著出生才20多天的女兒千里迢迢從云南文山老家來找丈夫,誰知丈夫杳無音信,花光了身上的錢,現在只能流落街頭。
孩子這么小,會凍出病來的。郝雪梅把這對可憐的母女帶回了家,打來熱水給她們洗臉,還給孩子母親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當天晚上,母女倆就住在郝雪梅的家里。第二天一大早,女人說出去給孩子買奶粉,讓郝雪梅幫忙照看一下女兒。誰知她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郝雪梅終于明白,這個狠心的女人是有意要遺棄女兒。
此時的郝雪梅已31歲,有一個5歲的兒子,她和丈夫靠打工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哪還有能力再撫養一個孩子?好多人勸她干脆把孩子扔掉算了,但善良的郝雪梅不忍心這樣做。她和丈夫馬全中商量后,決定把孩子留下來,郝雪梅覺得這個孩子跟自己有緣,就讓孩子跟她姓,并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樂樂,夫妻倆希望這個苦命的孩子能夠永遠快樂。
當時的樂樂又黃又瘦,為了給她增加營養,郝雪梅一家省吃儉用,給樂樂買來了奶粉和營養品。
郝雪梅一家住在平房里,夏天又悶又熱,蚊子很多。晚上,郝雪梅夫婦知道身子骨羸弱的樂樂吹不得電扇,他們就守在孩子身邊,輪流搖著大蒲扇給她扇風,讓她安然入睡。他們對樂樂的愛,已超過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養父母的愛如同燦爛的陽光,照耀著樂樂這株瘦弱的幼苗一天天地生長,漸漸地,她蒼白的小臉有了紅暈,枯黃的頭發變得黑亮,羸弱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壯實。她梳著兩個羊角辮,穿著漂亮的花衣裳,像一只輕盈的蜻蜓飛來飛去,她全然不知自己是個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孩子。
一轉眼到了2001年,樂樂已6歲了,該上小學了。送女兒去學校報名時,郝樂問母親:“媽媽,爸爸姓馬,我怎么叫郝樂?”郝雪梅心酸地把女兒摟在懷里說:“孩子,有件事我不得不告訴你,你不是媽媽親生的,你的親生父母在遙遠的上海上班,他們從事著特殊工作,所以讓我來照顧你,等你長大了,他們會把你接走的。”懂事的樂樂點了點頭。
愛心接力 ?美麗的謊言也動人
2004年冬,樂樂滿9歲了,可誰會料到,接二連三的災難徹底改變了郝雪梅一家人的命運。先是一場無情的車禍使丈夫變成了殘疾人,接著,她原本就體弱多病的兒子又患上了癲癇病,時不時發作起來瘋瘋癲癲,不得不退了學。
家庭的變故將郝雪梅打入了苦難的深淵。丈夫殘疾,兒子癡呆,這對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啊!很長一段時間,郝雪梅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哭濕了一個又一個枕頭,過度的悲傷使她患上了輕微的精神分裂癥。她無心照顧樂樂,樂樂常常是饑一頓飽一頓。
那天,郝雪梅無意中發現樂樂竟然在垃圾堆里撿爛蘋果吃,她的心被刺痛了,孩子還小,這樣下去怎么行?自己時而恍惚時而清醒,不僅無法好好照顧她,精神病發作時甚至會打孩子。可是,把孩子托付給誰呢?她想到了自己的親妹妹郝雪莉。
當郝雪梅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郝雪莉時,這個和姐姐一樣樸實善良的女人立即答應了。這時,樂樂不僅聰明漂亮、乖巧懂事,而且學習成績優異,是個人見人愛的小精靈。妹妹對郝雪梅說:“姐,你放心吧,我會把樂樂當自己的親生孩子的。”
那是個彩霞滿天的黃昏,郝雪梅用木梳子輕輕梳理著女兒烏黑的青絲:“孩子,對不起,媽媽已經沒有能力撫養你了,不得不把你托付給小姨,讓她代替爸爸媽媽撫養你。”淚水從樂樂的眼里奪眶而出:“媽媽,我不去小姨家,我要在家里照顧你。”“孩子,媽媽會常去看你的,你也可以經常回來看媽媽。”
郝雪莉夫婦很疼愛樂樂,樂樂也很快融入了這個新家庭,偶爾,她會神情憂郁地問郝雪莉:“小姨媽,我都這么大了,我的親爸親媽怎么不來看我呢?是不是他們不要我了?”郝雪莉的心頭瞬間掠過一絲憂傷,她強裝笑臉說:“孩子,你爸爸媽媽從事的是特殊行業,不方便來看你。”
為了讓孩子相信,郝雪莉和姐姐商量后,找到一個要好的老姐妹,請她以樂樂親生父母的名義給孩子寫信,她們還掏錢讓老姐妹買衣服和玩具寄給樂樂。盼啊盼啊,這么多年了,終于盼來了“親生父母”的消息,盼來了他們的禮物,驚喜萬分的樂樂高興得又蹦又跳。
此后,樂樂會偶爾收到“親生父母”的來信和禮物,他們在信里叮囑她:“孩子,爸爸媽媽從事的工作很特殊,不方便經常給你寫信、寄禮物,更不能來看你。你要聽現在的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
郝雪莉沒有工作,她丈夫在一家工廠里上班,夫婦倆有一個兒子,家里經濟本來就不寬裕,樂樂的到來,讓他們的日子更加艱難。沒辦法,郝雪莉到鎮上的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挑沙子、背水泥,一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多少個夜晚,郝雪莉還沒有回來,困倦的樂樂眼皮直打架,但她堅持不睡覺,她擔心,要是自己睡著了,誰給媽媽開門呢?
親親養母 ?你們是世界上最美的媽媽
長年超負荷的勞動,使郝雪莉原本就不結實的身體變得更加虛弱。從2008年春天開始,她常常感到頭痛,鼻子又癢又疼,渾身乏力,丈夫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的結果讓夫婦倆痛苦得猶如萬箭穿心,可怕的鼻癌纏上了她。醫生告訴郝雪莉,必須馬上住院接受治療。郝雪莉沒有把實情告訴樂樂和兒子,她在醫院住了6天,把七拼八湊的8000元花完后,就開了些藥回家。
見媽媽不再去工地了,而且每天都得吃藥,樂樂擔心地問她:“媽媽,你怎么了?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郝雪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了女兒,樂樂頓時撲在媽媽懷里痛哭起來……
從此,乖巧的樂樂變得更懂事了,每天放學一回家,她就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媽媽。
沒事時,郝雪莉就會胡思亂想,不定哪一天,上帝就會把自己帶走,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可憐的樂樂。與姐姐郝雪梅商量后,姐妹倆決定告訴孩子實情,讓她學會承受和擔當。
2010年一個如水的秋夜,姐妹倆含淚把樂樂的身世告訴了她,可樂樂怎么也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她痛苦不堪、淚如雨下。
很長一段時間,樂樂都無法相信自己是個被遺棄的孩子。也許兩個媽媽說得沒錯,自己的親生父母就在遙遠的上海。
2010年1月初,一個寒冷的清晨,樂樂給郝雪莉留了一封信,然后背著簡單的行囊登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
當郝雪莉看到這封信時已是傍晚時分,她跌跌撞撞地跑去找姐姐。孩子才15歲,從未出過遠門,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怎么辦?姐妹倆一整夜都沒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心急火燎的她們也登上了開往上海的列車。偌大的上海哪里有樂樂的影子?在上海的街頭找了10天后,眼看著身上的錢就要花光了,她們不得不無功而返。
就在姐妹倆回到達州的第三天,樂樂也回來了。眼前的樂樂頭發凌亂,滿面灰塵,整個人瘦了一大圈,10多天的上海尋親經歷讓她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她不得不面對現實。
怎么報答兩位媽媽的養育之恩呢?樂樂想,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從那以后,樂樂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更加發奮努力,學習成績總是排在全班前幾名。
2013年7月,樂樂以優異的成績被成都理工大學外經學院錄取。短暫的喜悅過后,女兒每年6000多元的學費讓姐妹倆又犯起了愁。就在兩個媽媽四處奔波為女兒籌集學費之時,樂樂也沒有閑著,白天她頂著炎炎烈日在人群中散發廣告傳單,晚上還要去一家火鍋店當服務員。臨近開學,兩位媽媽終于湊齊了學費,樂樂高高興興地跨入了大學的校門。
2013年12月26日,樂樂生日那天,兩位媽媽來學校看她。吃過晚飯后,樂樂送兩位媽媽去火車站,她驀然發現,兩位媽媽都老了,她們的背彎了,腳步也變得有些蹣跚,郝樂忍不住淚如泉涌……媽媽啊,雖然我從未見過自己的親生母親,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你們是我最親最親的媽媽,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媽媽。(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