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生活的高度信息化,云計算從概念落地實現,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上淘金和網絡游戲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而與此同時,大量的身份信息、個人喜好也都會上傳到網絡上,隨時都有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帶著危險的味道。一直以來,維護網絡安全的重任都是由大量的IT精英來支撐的,他們就像無名英雄,默默地守護著我們便捷的網絡生活。
近日,記者就專訪到這樣一位IT精英,倚天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吳秀巖女士。自95年起,吳秀巖就輾轉于各大IT企業,在軟件研發方面能力突出。07年加入倚天軟件公司,帶領公司研發出包括倚天內外網安全隔離與文件交換系統、倚天應急管理信息服務系統、倚天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在內的多項原創技術,在電子政務、重大事故應急處理、政務監督等方面都取得了正面的反響,為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記者:吳女士,首先要恭喜您,由您研發的倚天內外網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系統受到了業內專家和市場的雙重肯定,您也因此榮獲了2014年度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獎。作為業內重量級大獎的獲獎者,您現在感覺如何?
吳秀巖:現在想來還是很激動的,同時也感到壓力很大。領獎當天,見到了很多IT界的精英大咖,大家相互交流間,也讓我有很大的提升。我想我還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生存下來,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記者:您謙虛了,倚天內外網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系統既然能夠受到中國行業發展促進會的認可,我相信它就一定是實至名歸的。關于這個系統,您能否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一下?
吳秀巖:倚天內外網安全隔離與文件交換系統主要由信息渡船、內外網碼頭服務軟件、適配器三部分構成,通過軟硬件結合、安全可信的用戶認證、自主工作方式、自定義的信息格式打包、精簡的操作系統以及只讀的存儲設備等手段杜絕有害信息搭乘,達到在無法互通的網絡之間進行數據安全交換的目的。目前多應用于政府、辦公廳、局等涉及國家機密的內部辦公業務網與國際互聯網間,也應用于不同政府部門互不連通的網間。
記者:應用在政府與各個辦公廳之間,對于軟件都要求一定相當嚴格吧?因為可能會涉及到我們非常重要的個人信息或者機密的文件。
吳秀巖:是的。電子政務領域存儲了很多很重要的個人信息和機密文件,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對安全的要求相當高,我們一絲一毫都不敢怠慢。不過,電子政務平臺也不單單只有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在政務處理的效率上也需要有所提升,因此我們推出的這套倚天內外網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系統對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進行優化、整合,并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在所建立的“政務云”上實現各種業務流程辦理和職能服務,為政府各級管理部門提供可靠的基礎IT服務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彈性與快速交付。同時能夠加強對政府業務運作的有效監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為社會公眾提了更加高效和便捷的信息公開和監督服務,為電子政務建設開辟一個全新的路徑。
記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一方面,我們要使用大數據提供的服務,就要上傳數據;另一方面,把數據都上傳到云平臺,就會泄露隱私,尤其是涉及到個人身份信息時,人們都有很多顧慮。您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問題有很深研究,您怎么看待這一問題?這是不是一個悖論?
吳秀巖:數據隱私實際上是如何處理數據的問題。如果有人發現我的銀行賬戶里有25萬元,那是一種違背隱私的行為。但如果是系統需要知道,一個銀行用戶的賬戶上有25萬元,那這就不是一個隱私的問題了。所以,大數據分析學傾向于采用數據分離的方式來解決這個悖論。銀行會對數據進行匿名處理,把人們的姓名、身份和實際的數據相分離。這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言的,而是針對整個群體的匿名化處理。但是,如果確實是在個體層面上操作和處理數據的,那么通過匿名化保護隱私就不可能了。事實上,基于“相似性”的數據分析,購物網站在我買書時可以告訴我一系列信息,比如在我這個職位上的人們買了什么書,讀了什么書,讀的第一本書的人傾向于買什么樣的第二本書等。我希望了解這些信息,但是,我不想讓其他任何人了解。這里確實存在數據保密的問題。但總體而言,大數據并不一定危害隱私。
記者:如今IT技術發展的如此迅速,一個再完美的安全系統也可能有疏漏的那一天。您所研發的系統負責機要文件安全,對于這個問題,您和您的團隊如何防范?
吳秀巖:只能是不斷地完善、不斷的創新,永遠保持著最領先的技術。以更快的速度進步,我想,就不必擔心黑客或者病毒的問題了。
記者:業內現在有這樣一個說法:當下最大的互聯網產業王國是中國,而不是美國。您怎么看這種觀點?未來,在事業上有怎樣的規劃?
吳秀巖:不可否認,中國當下的互聯網產業是在飛速發展的,但要說“王國”是美國還是中國,這個(兩國)各有特色,沒辦法進行比較。一方面,美國的互聯網行業起步比中國早。另一方面,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并且基數巨大。中國未來到底會取得怎樣的發展確實值得期待,所以未來我們還是會面向國內市場的需求,研發出適合消費者的軟件或產品,不過我們也期待與美國這樣的互聯網產業強國進行技術交流,希望能讓彼此都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