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岳中
2015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部署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促進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推廣新興職業農民培訓。今春“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概念,越來越多的工商資本爭相注入農業,電商巨頭加速搶灘農業生產、流通領域和農產品市場,農業新興經營主體不斷壯大,有輿論稱“中國農業正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農人要想從傳統農人轉變過來,需要在“產業規劃、農業融資、品牌建設、渠道拓展、職業培訓”等方面進行轉型升級。
規劃確立方向
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可為新農人發展新農業提供一個具有宏觀性、方向性、指導性的決策依據,可避免盲目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朝著健康、穩定、高效的方向發展。新農人通過科學規劃,可以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各顯優勢的農業資源產業帶,促進形成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競爭力最強的產業新局面。
在這種局面下,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業生產中一些布局不合理、優勢農產品生產比較分散、專業化分工格局還未完全形成、農業資源優勢和區域比較優勢尚未充分發揮等問題,可以挖掘資源增產潛力,釋放和形成新的生產力,提高生產的集約化水平,促進產業化經營。
融資注入活力
隨著農戶分化、土地流轉的加快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發展,農戶小額貸款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如資金需求額度增大、期限延長等。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能夠提供更大額度的、供給成本更低的、更有效管理農業風險的新型農業融資模式。
“農業金融是農業產業化的血脈。誰是農村金融的主導者,誰就是產業鏈的主導者,誰就在產業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業內人士表示。新農人要從全局出發,認清新農業時代的發展趨勢,摸清自己的前進方向,準備好迎接挑戰,破解融資難題。
品牌創造神話
“中國農業必須要走品牌之路,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無論是將互聯網思維融入農產品的品牌構建,還是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品牌二字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黨委書記張利庠表示。
聯想佳沃、褚橙等品牌名噪一時,是新農人學習的典范。褚橙,這個在2012年橫空出世的冰糖臍橙品牌,一度刷新了人們對于“橙子”品牌的認識。根據數據顯示,僅在2013年,“褚橙”就完成了2000噸的銷量,是2012年銷量的10倍之多。“褚橙”的成功營銷也一度被列為互聯網時代農產品品牌化營銷的成功案例。
因此,傳統農產品必須走品牌化之路,從而實現產品快銷化、時尚化。如何通過深加工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并開展多維度的品牌營銷?這些都是目前農業行業面臨的關鍵問題。
渠道保障利益
目前來看,我國“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市場——消費者”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居于主導地位。農產品生產者和零售成員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戶,幾乎無力承擔物流、信息收集等職能,基本都依賴于批發商來完成。在此過程中,農戶談判能力弱,利益得不到保障。
相比于國外農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而言,我國農產品銷售渠道體系還不完善,存在諸多弊端。重生產、輕流通;重大企、輕農戶。這嚴重影響中小農企的成長,農產品銷售渠道亟須變革和創新。
培訓影響格局
思維的高度決定格局的大小。新農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資源、重互利、重創新的農業愛好者、投資者和服務者,是具備新農業思維意識的群體。他們在新農業的基礎上對創新思維、整合思維、跨界思維、營銷思維等進行了融合。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國家倡導發展的組織形式,是發展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基礎力量。目前,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正在成為改變中國農業結構的重要力量。新農人職業培訓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新農人是傳統農業人的轉型升級。“產業規劃、農業融資、品牌建設、渠道拓展、職業培訓”全面升級是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搭建新農人大平臺、聚攏農業優勢資源、合力解決資源對接難題是新農人群體面臨的當務之急。
新農聯盟帶著“為新農人服務”的使命感而來,通過長期深入的實踐和考察,深刻了解新平臺對新農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2015年4月10日,“首屆新農人營銷創新實戰論壇”召開,給全國新農人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2015年6月19日,新農聯盟承辦的素有“中國農業博鰲論壇”之稱的第十屆“大贏家”論壇將在珠海舉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