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娟
河北欒城,歷史上有“南京到北京,小縣數欒城”之美譽,在這個石家莊近郊面積僅三百四十五平方公里的小城里,繁華落盡后依然名動四方的,是一段與“蘇自欒城、西宅于眉”有關的歷史。
據史載,欒城是個古老文明的縣份,春秋時因晉國大夫、中軍主帥欒書食邑于此而得名。從漢末到唐初,欒城大地居住著一個大家族——趙郡蘇氏家族。到了唐代、蘇氏家族出了一位名人——宰相、文學家蘇味道。到了宋代,蘇味道留川子孫中出現了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即聞名遐邇的“三蘇”。
欒城人對自己家鄉曾出過蘇味道這位文學家、詩人和政治家感到驕傲,更為蘇味道的后代出了三位名震中外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感到光榮與自豪。近年來,圍繞“三蘇”祖籍欒城,乃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蘇味道之后這一資源,欒城開展了旅游資源宣傳研究,舉辦了中國第十二屆蘇軾學術研討會,出版了一系列研蘇專著,建成了蘇東坡祖籍紀念館,作出了“開發民族文化遺產,服務于經濟建設”的決策,挖掘整合欒城旅游、文化、歷史資源,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著力建設 “最休閑最有特色的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基地”。
“蘇園”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竇嫗鎮北趙臺村,是河北弘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集生態種植、旅游觀光、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生態科技展示園。“蘇園”于2014年12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現每周末日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成為欒城發展都市觀光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
“做中國最具影響力生態農業企業”這是弘順農業的愿景,也是弘順農業發展的方向。董事長楊子強說,“努力不一定成功,放棄一定失敗。”
記者:近年來,欒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圍繞“三蘇”故里這一文化資源,以傳統 “草莓采摘節”為依托全力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現代農業,弘順作為一家新型農業科技開發公司是如何將 “蘇園”打造成為欒城現代農業新亮點的?
楊子強:弘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是一家以特種種植和養殖為一體,兼有生態觀光、采摘、種苗繁育、物種深加工、文化科技等功能的新型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現有員工300余人,其中專業教授10人,高級管理人員10人,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15人,專業技術人員50余人,有農業部專家做指導,技術力量全面,科研力量雄厚。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發展需求,人們向往綠色,回歸大自然的愿望越來越高,各種特色農業生態觀光已成為許多市民旅游度假休閑的好去處。但石家莊特色農業生態觀光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在石家莊周邊區縣還沒有具有一定規模、現代化,一年四季有果、有菜、有樹、有肉、有蛋,功能多樣、設施先進的復合型生態觀光園。而且,農業生態觀光園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等,對于保護環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蘇園”項目是弘順農業在新形勢下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而形成的集農業、林業、科技、水利、畜牧等為一體的一種高效模式生產體系。以鄉村生態觀光、采摘、鄉村文化產業為宗旨,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形成欒城農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將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態功能、服務功能和社會功能集于一體,通過規劃內容的實施,實現產業帶動、文化傳承、農民富裕等目標。
“蘇園”規劃總占地3000畝,計劃總投資1.16億元。規劃分三期進行:一期種植優質櫻桃1569畝,油桃217畝,核桃152畝;二期種植有機大棚草莓119畝;三期種植優質大棚櫻桃200畝,油桃種植大棚100畝,漿果(樹莓、藍莓、燈籠果、葡萄、獼猴桃)種植園300畝,百果林230畝,熏衣草310畝,綠色有機蔬菜340畝,生態養殖170畝。目前,弘順農業已投資6000余萬元,流轉土地2259畝,建設了目前國內首批韓式連棟大棚14座,種植有草莓、櫻桃、藍莓及有機蔬菜等,并建設了駱駝、鴕鳥、孔雀等珍稀動物觀賞區。“蘇園”對外開放以來,先后與河北省文化傳媒協會、燕趙晚報、河北省陽光愛心微信群等共同組織了多場采摘觀光活動,現“蘇園”周末日接待游客達萬余人次,為石家莊市及周邊區縣市民增添了一處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記者:在“蘇園”建設之初,設定了以品味、自然、綠色、生態為目標,重“現代”抓“特色”的發展方向,在未來的規劃建設中還有哪些新思路?
楊子強:“蘇園”距離河北省會石家莊15公里,距離京津唐經濟區300公里,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優越,自然氣候條件良好,大力發展生態型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蘇園”與衡井線秦欒生態觀光園、神農福地觀光園、樂眾采摘園、櫻桃種植基地、石飛航空基地等旅游點相連成一線,互相帶動發展,吸引更多游客,總體項目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50萬人次,將成為欒城區具有示范與輻射效應的多功能型特色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具有生態觀光、采摘、鄉村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生態科技展示園
2014年12月2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本順在石家莊調研時曾實地考察“蘇園”,指出農業園區不僅僅要建成觀光、休閑、采摘的近郊型生態果品基地,還要順應自然,打造環境,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打造現代農業文化園區,照例延伸新的業態。
作為“三蘇”故里人,弘順農業還將在“蘇園”建設蘇東坡人文園。目前已完成趙郡蘇氏家族始祖蘇章、眉派蘇氏家族始祖蘇味道及光耀千秋的三蘇父子全身雕像五座,證明三蘇源于欒興于眉的名人名言碑五座,記載欒城急公好義人士捐資修建于明代的廣濟橋碑一座。
現代文明的發展帶來的是科技的進步,而幾千年來傳統農耕文化文明已經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為了保護、傳承和弘揚農耕文化,弘順農業將在“蘇園”塑造一座華夏農耕文化陳列館,挖掘、搜集、整理古代及近代與農耕文化相關的實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突出展示農耕文化的歷史演變,主要包括農業思想、農業制度與法令、農業科技、農事節日習俗、飲食文化、農業生產工具、農村生活器具等。展示傳統農業的發展歷程,更要喚起人們對環境的愛護和對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敬仰。
另外,弘順農業和聯想佳沃洽談準備在“蘇園”建設國內最大的種苗組培基地,從源頭抓起,保證所有苗木的品質和純度;與中國漢能集團合作投資1.6億元,建設20萬平方米連動光伏生態大棚,可生產綠色有機蔬菜,并為人類提供清潔能源。
得益于社會也要奉獻于社會。目前,弘順 農業“蘇園”項目已帶動周邊近千戶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種植,種植面積近6000畝,戶均增收近5000元,解決農村閑散勞動力、智障殘疾人等數百人就業問題。從田園到餐桌,蔬菜種植、養殖可為石家莊的菜籃子工程提供綠色有機蔬菜420噸,肉、蛋、禽150余噸,讓城市居民吃到即便宜又放心的綠色蔬菜和副食。“蘇園”將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