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18日,值參加“2015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之機,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一行重點調研了青海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調研組聽取了青海省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發展情況和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前期準備工作匯報,對青海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民創業創新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期間,調研組深入青海天露乳業、清華博眾生物、可可西里肉食品、藏羊地毯、展大生物、綠草源等企業調研,了解企業所需所求,對企業注重三產融合、質量追溯、技術創新、綜合利用、“互聯網+”等方面的經驗、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更上新臺階,為促進農牧民就業增收和民族地區農村和諧穩定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深刻認識農產品加工業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有效途徑
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保證國民營養安全健康的民生產業。宗錦耀指出,青海綠色、有機、健康的高原特色優質農產品種類繁多,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但如何讓農民獲得更大收益、消費者獲得更多便利,從根本上還是要靠農產品加工業,將原料就地轉化,實現增值增效,將品牌做大做強,將利益留給農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注重品質和品牌,如天露乳業、可可西里肉食品、綠草源公司都建立了質量追溯系統;要注重技術創新,如清華博創生物公司每年研發資金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超過20%;要注重文化傳承,如藏羊地毯公司積極開發民族特色手工藏毯制品;要注重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如清華博創生物公司利用京東、淘寶等平臺大數據實現物流的無縫對接。要注重與農民就業增收緊密結合,如藏羊地毯公司長期用工近3000人,臨時用工最多曾達到近3萬人;展大生物科技公司吸納農民就業140多人,農民夫妻倆都在公司工作的,年收入可達到七八萬元,成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高效規范廉潔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
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實施以來,深受各級政府和農民群眾歡迎,普遍反映項目選得對、選得準、作用大、效果好。實踐表明,主產區建設貯藏、保鮮、烘干等初加工設施,切實起到了減損增供、均衡上市、穩定價格、提高質量、促進增收等多方面的作用。今年,農財兩部進一步擴大了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資金規模和實施范圍,并將青海首次納入項目實施省份。宗錦耀要求,青海農產品加工業主管部門要多匯報、多溝通,力爭將項目推成政府主抓的民生工程;要堅持一手抓實施、一手抓監管,不折不扣按照農財兩部的要求,把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落實好,確保不出問題、做出成效。他強調,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要聚焦馬鈴薯貯藏、枸杞烘干、蔬菜保鮮等當地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形成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培育一批品牌產業和產品;要整合各類政策資源,特別要與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有機銜接,發揮補助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更多政策資金和社會資本支持初加工發展;要聚焦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推動初加工設施集中建設、集中發展,力爭建一片、成一片、帶一片,逐步形成以初加工設施建設帶市場、促加工的良好發展局面。
積極推進以農產品加工業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青海有些企業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融合基礎,融合發展效益逐步顯現。如清華博眾生物公司擁有10.5萬畝沙棘基地,加工殘渣、果皮果渣用于生產肥料,籽、粉劑用于養雞場飼料加工,并且通過“互聯網+青海特色品牌產品”,積極整合青海知名農業品牌共同開拓市場;可可西里肉食品公司推進原料基地建設、牛羊屠宰及制品加工和工業旅游全鏈條、一體化發展模式。宗錦耀指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決策。通過農業“接二連三”和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不僅分享種養業收益,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閑旅游服務帶來的收益,有利于破解“三農”問題,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強調,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堅持基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的基本思路,堅持加工主導、重點突破、協同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市場決定、政府引導、利益驅動的實現方式,堅持技術創新、模式探索、改革激活的發展動力,堅持因地制宜、優化配置、聯動發展的現實路徑,切實把握戰略機遇和有利條件,延伸產業鏈條,拓展農業功能,培育新型業態,實現產業競爭力和整體收益顯著提升。
加強服務指導扎實推動農民創新創業
李克強總理在去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講話提出,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雙引擎”。宗錦耀要求,要認真貫徹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強服務指導推動億萬農民創新創業,為經濟社會全局作出新貢獻。他指出,農民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人數最多、潛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體,從本質上來講農民創業就是興辦農村一二三產業企業。鄉鎮企業是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農民創新創業的重要成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異軍突起”,不但為增加農民就業收入、促進農業增產增效、促進農村繁榮發展、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對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改革開放進程發揮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作用。他強調,各級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鎮企業主管部門要切實承擔起推動農民創新創業的職責,深刻把握當前推進創新創業的內在要求和大好形勢,繼續發揚鄉鎮企業“千辛萬苦、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方百計”的“四千精神”,助推農民創新創業再創新輝煌。推進農民創新創業,要發揮好帶頭人力量,加強技術能手、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大學生村官等農村能人的創業培訓力度;要選擇好重點產業,與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產業支撐、現代農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特色結合起來,以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民俗民族工藝產業和農村服務業為重點,整合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農業建設等補助項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平臺和載體;要進一步落實國家扶持創業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為農民創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