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科技大學(545006)陳麗 蔣旭東 陸桂喜 陳潔 伍善廣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明確提出,要“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1]。我校藥學專業按照《意見》要求,結合地方行業需求,建立了校企共建、訂單培養、工學結合的專業建設模式[2]。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基于此,我校聘請了醫藥企業一線專家參與課程改革,根據現有條件,率先在《藥劑學》實訓教學中引入“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開發設計實訓內容,通過以點帶面,為在藥學專業其他專業課程中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做試點。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模式是德國職業教育的主流,并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職業教育中得到普遍應用[3]。該模式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的,其核心內容是教學使用校企共同選擇序化后的企業真實項目,利用企業化的項目工作過程,營造模擬的職場情境,在工作過程中載入知識點與技能教學,以典型的不同層次行為導向工作過程,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即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在這個項目中,產品是目標,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環節是具體任務。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強調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設計教學,學生通過工作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崗位適應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學-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藥劑學》是高職院校藥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之一,是一門研究藥物劑型和藥物制劑的綜合性技術學科,實踐性非常強。我校過去傳統的實踐模式主要以驗證實驗及參觀藥企為主。對于驗證實驗,教師在學生操作前就對實驗原理、步驟、注意事項及結果逐一進行講解,之后學生按要求依葫蘆畫瓢操作和書寫實驗報告。這種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依靠教師的講解,自己不動腦,不求甚解,容易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依賴性,而且這種模式缺少探尋過程的興趣,學生自然會覺得實驗乏味,甚至部分學生應付實驗,抄襲他人的實驗報告,最終導致實踐技能不熟練,學生缺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人單位對培養的學生不滿意。另由于學校擴招及藥企的GMP認證等原因,參觀藥企的難度加大,學生無法到藥企一線親身體驗。而企業希望“訂單式”培養的學生能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畢業后直接上崗。為解決傳統實踐教學方法的缺陷,適應企業對實用性人才的需要,必須修改原有的實訓項目及要求,故將“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藥劑學》實訓是非常必要的。
2.1 項目實施條件 以藥劑學實驗室為項目開展場地,實驗室配備有槽型混合機、萬能粉碎機、混合制粒機、單沖壓片機、旋轉壓片機、片劑四用測定儀、智能溶出儀、小型包衣鍋、配液罐、過濾器、拉絲灌封機、超聲波清洗機、滅菌鍋、燈檢儀、遠紅外快速恒溫干燥箱、封口機、紫外分光光度儀、旋光儀、折光儀、智能透皮實驗儀等制劑設備、器材和檢測儀器。在師資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資源共享”的優勢,由經過制劑崗位培訓的專任教師和企業一線工作崗位的專家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2.2 實訓項目設計 為使實訓項目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們參考其他兄弟院校的教改方案,并聘請醫院、藥廠、藥品零售企業一線專家參與《藥劑學》實訓教學大綱的修改,以現有的條件重新設計實訓項目。實訓項目按照制藥企業制劑的真實工作崗位GMP規范和工作過程進行設計,將實訓內容整合、細化成具體工作項目。同時對工作項目及學生能力進行分析,使項目實施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能使工作項目中的任務與真實崗位工作相適應。每個實訓項目都將生產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工作任務,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組長的安排下將組員按崗位任務分工,各崗位成員接受任務后通過查閱資料,技術交流,教師指導等方式明確崗位職責、崗位SOP、質控要點、原料及儀器設備的選用、注意事項等,然后形成預實訓報告。教師檢查評估后學生各就各位完成工作任務。項目產品完成后,教師根據操作過程和產品質量做出評定,小組成員之間亦進行自評,最后書寫實訓報告。目前設計了“薄荷水的制備”、“阿司匹林片的制備”及“維生素C注射液的制備”三個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項目,這三個實訓項目包括了液體制劑、固體制劑、注射劑的范圍,體現了稱量、溶解、攪拌、粉碎、過篩、混合、制粒、干燥、壓片、包衣、過濾、灌封、檢漏、滅菌、燈檢等基本操作和技能,讓學生通過完成崗位工作任務而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2.3 實訓項目的實施 以“阿司匹林片的制備” 實訓項目為例。該項目作為一個工作項目,分為粉碎、過篩、制粒、干燥、整粒、混合和壓片7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分成若干工作任務(見附表1)。項目實施時,教師、學生小組長、小組成員分別扮演車間主任、車間班長、車間工人的角色。教師下達生產任務,學生按預實訓的工作任務領取物料,簽名核對,檢查儀器、設備后按崗位SOP進行制劑的制備和質量檢查,清場并記錄,教師評定(見附表2)之后學生自評,書寫實訓報告。每項工作任務都有操作記錄表,要求內容真實、數據完整,不得任意涂改和撕毀,做好交接記錄,不合格產品不能進入下道工序。工作結束時應及時做好清潔衛生并按相關SOP進行清場工作。

附表1 阿司匹林片制備的項目及工作任務

附表2 阿司匹林片制備的評價
2.4 項目實施效果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藥劑學》實訓教學模式,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職業技能迅速提高。該模式在我校藥學專業2011級1~3班和2012級1~3班的《藥劑學》實訓教學中開展,虛擬的企業制劑環境、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讓學生獲得更多接近于真實工作的體驗和經驗,能更真切地感受解決問題時所帶來的成就感,學生更樂于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習積極性提高,實訓課遲到、曠課的學生明顯減少,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到的知識更扎實,與未開展此項目的2010級1~2班比較,期末實踐考核成績明顯提高(見附表3)。此外,從實習單位及用人單位反饋的情況來看,他們對這兩個年級學生的表現比較滿意,普遍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包括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體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等均有顯著提高。
附表3 學生實踐考核成績(±s)

附表3 學生實踐考核成績(±s)
注:與藥學10-1班比較p<0.01, △△與藥學10-2班比較p<0.01。
班級 n 是否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實踐考核/分藥學10-1班 98 否 79.74±8.17藥學10-2班 93 否 77.93±11.30藥學11-1班 82 是 87.77±7.53**△△藥學11-2班 84 是 89.62±5.89**△△藥學11-3班 87 是 86.98±8.65**△△藥學12-1班 74 是 88.96±5.68**△△藥學12-2班 76 是 90.75±5.30**△△藥學12-3班 77 是 89.43±6.80**△△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將實訓教學項目分化成若干工作任務,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完成工作任務。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身、心、腦、手的協調發展,培養了職業意識,提高了崗位動手能力和綜合職業技能,值得深入實踐和研究。但目前“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在開展中還是面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3.1 實訓項目設計與企業化的項目工作過程的接軌問題 《藥劑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要求教學內容與企業真實項目任務盡量相適應。但企業更新項目技術的速度很快,而各出版社的教材新技術的更新往往落后3~5年。所以,我們需加強校企合作,及時與企業一線專家聯系,注意企業項目技術更新動向,保證我們的實訓項目設計與企業化的項目工作過程接軌,使培養的學生能及時掌握最新技能,迅速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
3.2 教師素質的提升問題 教師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中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的引導者。這要求教師在項目實施前做足準備工作,需集體備課,對實訓項目的每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包括如何解決實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如學生資料收集不全、原料過于浪費、設備使用不當、設備故障等等。而這些準備工作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不僅掌握書本知識,更要求具有綜合性的實踐經歷,故教師應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學習和調研,擴大“雙師型”教師隊伍,讓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和教學質量。
3.3 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問題 學生實訓項目中運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在理論課和實驗課中掌握的。若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不好,會直接影響實訓項目的效果。所以,在實訓之前應通過足量的練習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